章太炎家世

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公历1869年1月12日),在杭州余杭仓前镇,一位近代的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呱呱坠地,他的名字叫做章太炎。

章太炎,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为炳麟,又因为仰慕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而改名为绛(顾炎武原名顾绛),号太炎。章太炎出生的余杭仓前镇至今仍然部分保存着旧时的古镇风情,一弯小河绕过章太炎出生的故居门前,古朴的木板房鳞次栉比,邻里之间鸡犬相闻,石板铺成的小巷幽深曲折。而章氏家族当时在这个民风淳朴的仓前镇可谓是一个名门望族。

多年以后,章太炎自撰有《先曾祖训导君先祖国子君先考知县君事略》,记述他的祖辈事迹。
章太炎的曾祖名章均,字安溥,出生于清朝乾隆中叶。章均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朝由盛转衰之期,是时章氏所居的余杭位于江南水乡,居民多以务农为业,正赶上康乾盛世的尾巴,所以多有家境殷实者,章氏亦不例外,根据章太炎自己的记载,章均“承累世业绪”,经营农业,“赀产至百万”,是当时余杭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章均尽管“多资”,却以俭朴持家,“教子弟通经,戒华衣酒食及诸嗜好”,同时,章均“为德乡里”,掏出万余缗的巨款,在余杭设立了一座“苕南书院”,以吸收乡间子弟入学,除此之外,章均还捐田千亩,设立章氏义庄,在义庄之右设立家塾,吸收同族的子弟读书,当时章氏宗族有三百多人,贫穷者大多在家塾中学习,皆小有所成。所以,章氏当时在余杭,不但是富户,且是诗礼冠冕之家,受到乡里的广泛敬重。
章均去世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留有子六人,而章太炎的祖父章鉴是幼子。

章鉴,自署晓湖,早年入县学为附学生,后成为国子监生。三十岁时,其父章均去世,与诸兄分居,但分居而不分家,章氏兄弟的门户依然互相连结,每日往来。章鉴生性淡泊名利,不欲仕宦,平生唯一的爱好就是藏书,“有奇羡辄以购书,蓄宋元明旧椠本至五千卷”。闲暇时就教子弟讲诵经文。中年时又喜好医术,“自周秦及唐宋明清诸方书悉谙诵上口”,因此章鉴又在家中为人治病,他秉持“药多则治不专”的理念,不论何等疑难杂症,他开出的处方往往只有三四味药.章家是当地富户,章鉴在为贫民治病时,往往不受馈献,所以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好景不长,在1860年时,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了半个中国,江南半壁江山战火一片,当年,太平军攻入余杭,章鉴被迫举家出奔,逃避兵燹。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失去了生计的章鉴幸好尚有最后一技之长——医术,他在避难中以行医为业,还一度被指定为太平天国的乡官,但章鉴不久便辞职在乡间行医,所得医资,除供日用以外,全部分润给乡里邻族。
从章鉴这一代开始,章家不再是富贵人家。章鉴卒于同治二年(1863),他生有四子,长子章濬即为章太炎之父。
章濬,字轮香,他出生之时,章家尚未遭遇家变,故仍然可以充分利用祖传的藏书。章濬善于作诗,“为文华妙清妍”,尤其推崇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因此为诗作文多取法查氏。到36岁时,太平军攻入余杭,章濬遂被迫跟随其父章鉴逃亡避难,临行之时一物不取,只夹了一本章氏的族谱出走,是时,章濬之子章篯年已九岁,在避难途中,章濬仍然“不废督课”,坚持对长子进行经学教育。至1863年,左宗棠率军打回苏杭,章濬专门到杭州附近的闲林镇面见左宗棠,并献上地图和“善后”之策,获得了左宗棠的赏识。章濬也终于得以回到阔别多年的余杭旧居,但三年过去,物是人非,章家已经辉煌不再。
太平天国在统治区域中破坏了原本的经济关系,而清军入驻以后,又有以“赏功”为名分占当地的“无主”土地的,经过这样两轮的折腾,加上兵燹的破坏,在章濬回到余杭时,“家无余财,独田一顷在耳”。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章家是余杭世代书香之家,以祖上的名望,加上本人的学识才能,章濬很快获得了时任杭州知府谭钟麟的赏识,成为入幕之宾。不过谭钟麟很快升河南按察使,章濬谢绝了谭钟麟同往河南的邀请,继续留在余杭。前杭州知府薛时雨请章濬前往杭州主持敷文书院(即今万松书院),亦为章濬所拒绝。章濬在余杭担任县学训导,成为地方乡绅的头面人物。
不幸的是,由于章濬与时任余杭知县刘锡彤过从甚密,被卷进了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这起由余杭知县刘锡彤一手制造的冤案在短时间内轰动浙江全省直至全国,杭州知府、浙江按察使、浙江巡抚衙门与刘锡彤官官相卫,将该案做成了惊天大冤案,震动京师,加上案件中又夹杂了左宗棠的楚系和李鸿章的淮系之争,慈禧太后为首的中央势力与太平天国运动后崛起的地方汉族大员势力之争,使得案件变得十分复杂。深陷其中的章濬自然无法自拔。在1877年,经过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法司会审后,杨乃武和小白菜得以平反,刘锡彤等一干涉案官员被处分,章濬亦因参与了该案被革去训导一职。
仕途的坎坷加剧了章家的衰落,在此后,章濬惨淡经营,终于回收了大约数百亩的义庄田,恢复了祖辈所设立的章氏义庄。一家人虽温饱有余,但比起昔日却是大大不如了。
章濬逝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晚年他以教授子孙为业,生有四子,长子早卒,次子章篯,三子章箴,幼子即为章太炎。
值得一提的是次子章篯。章篯初名章炳森,字椿伯,幼年跟随父亲读书,十岁即通《论语》,太平天国入浙,随祖父和父亲避难,三年后才得以回乡,在此期间勤学不缀。由于家道中落,有人劝说章篯“下海”经商,但旧时读书人皆有一种书生气,认为“士农工商”,四业中为商人为最下品,又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无论是章篯本人还是其父章濬都没有同意经商的建议,章篯习读五经三年,就能琅琅上口。十六岁时就被补为余杭县学的学生。时任杭州知府谭钟麟就十分欣赏他。章篯虽文名满乡里,在仕途上却十分不如意,他八次赴浙江乡试,前七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八次才得中,时年已37岁。再三赴京城参加会试,次次榜上无名。好在章篯生性淡泊名利,对科举失意一事不甚以为意。章篯历任县学训导、教谕、署建德、浦江县学事。47岁时出任嘉兴府学训导,负责掌管嘉兴中学校。由于任职期间才德兼备,被上级举荐。眼见清末官场腐败横行的章篯承章氏祖训,拒绝出任“多堕廉节”的“州县吏”,而是回到老家余杭担任余杭教育会会长,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当时,清政府迫于国内革命的压力,正在推行“新政”,在各省先设立相当于省议会的谘议局。章篯被乡贤推举为浙江谘议局的议员。未几,辛亥革命爆发,浙江光复,他又被推举为临时省议会议员,推病未就。民国元年(1912),为余杭县议会议员。到1914年,县会解散,时年63岁的章篯自此杜门不出,不问政治。

章篯为人俭朴随和,虽一张字纸亦敬惜不已,待人公平,治事慎重。在晚年仍勤学不缀,50余岁时涉足自己从未有研究的算学领域,学习勾股三角法。在医学方面又师从钱塘仲昴庭先生,颇有成就。1928年卒于余杭章家,卒年76岁。
对章太炎来说,兄长章篯亦是他早年的一位启蒙老师,除了传授学问之外,还授以为人处世之道理。他曾告诫章太炎说:“圣贤难几也,士君子不敢不勉也。”他的学问风范给章太炎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除了父亲、兄长以外,另一个对章太炎影响深刻的人是他的外祖父朱有虔。海盐朱家也是有名的书香世家。朱有虔的祖父朱兰馨为乾隆朝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著有《松乔诗抄》。朱有虔的父亲朱锦琮,著有《治经堂诗文集》、《治经堂外集》、《信疑随笔》等著作,亦曾为知县、知府。朱有虔本人精通汉学,曾著有《双桂轩集》二十卷,现已佚失。朱有虔在章太炎9岁时从海盐来到余杭,亲自教授章太炎读书,学习文字、音韵学,“授音必审”,前后授业长达四年,为童年的章太炎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早年的章太炎亦在跟随外祖父、父亲、兄长读书时萌发了“夷夏之防”的思想。根据章太炎的弟子朱希祖所著的《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的记载,朱有虔在教授章太炎读书时,曾带章太炎读《东华录》。《东华录》为清朝乾隆年间由国史馆的蒋良骐所编,因国史馆位于北京东华门内,故名。章太炎在读到《东华录》中的“曾静案”一段时,朱有虔告知:“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按:曾静案为清朝雍正年间的一起文字狱,曾静为清初学者吕留良的学生,深受吕留良“夷夏之防”观念的影响,与其弟子张熙共劝岳钟琪反清,为岳钟琪所检举被捕,乾隆即位后被处死)章太炎问道:“前人有谈此语否?”朱有虔回答说:“王船山(指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顾亭林(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与之俱亡。”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满清的入主中原,在诸多的汉人士大夫眼中是一次与宋亡元兴一样的“亡天下”。所以当时许多著名思想家提出一朝一代的兴替是“亡国”,而外族的入侵、衣冠文物的坏灭乃是“亡天下”,因此提出 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这对于清朝末年列强入侵的社会局面而言无疑具有现实意义。这一次“夷夏之防”的教育也在童年的章太炎心中栽下了反满革命的种子,为他日后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0)

相关推荐

  • 【章太炎四个女儿的名字,认识半个算您狠】

    长女,章㸚二女,章叕三女,章㠭四女,章㗊章太炎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泰斗, <觉醒年代>中诸多北大学者都是他的弟子:鲁迅兄弟,钱玄同,黄侃等二十余人.去日本留学前,警察调查他的出身情况, ...

  • 章㸚,章叕,章㠭,章㗊,这四个后缀大家知道念什么吗?

    #似是故人来##㸚叕㠭㗊# 章㸚,章叕,章㠭,章㗊,这四个后缀大家知道念什么吗?这是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给四个女儿起的名字,据说章太炎先生说,想上门提亲的,必须先认出这几个字来,但谁知这几个字过于生僻导 ...

  • 国学讲演录

    编辑推荐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也是一位在国学上有多方面造诣的著名学者.本书是章太炎先生的演讲内容的收录整理,记录了他的国学演讲,富有条理性,讲述了国学的基本知识. 内 ...

  • 太炎先生趣事

    1913年秋,章太炎应共和党之邀赴北京,不料竟被袁世凯软禁,悲愤异常.在章之门人钱玄同的努力之下,袁授意可让暴脾气的章大师搞搞学问,于是,袁划拨一定的费用,让章搞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弘文馆&q ...

  • 贺炳炎家世溯源

     松滋史记  一 1913年2月5日(农历1912年腊月三十日),在湖北省西南武陵山余脉一个山沟的(松滋市刘家场镇河田坪村)一间小茅屋里传来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这个小生命的降临,给其主人贺学文这个靠帮 ...

  • 章太炎篆书《千字文》以小篆结合籀文,用笔刚劲,风格独特!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有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章太炎篆书& ...

  • 章太炎篆书《千字文》以小篆结合籀文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有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章太炎篆书& ...

  • 陆胤 | 章太炎的《文学说例》

    <文学说例>可能正好处在章太炎学术尚未定型的一个窗口期.我并没有使用思想史研究中常用的"知识体系"一词,而是以"知识网络"来描述<文学说例&g ...

  • 章太炎:跟着感觉走(国家命运·世道人心·连载99)

    咱们在连载97中曾经提及过刘师培的变节,也在连载79中说过同盟会的两次"倒孙"风潮. 其实,这几个事件中都有一个特立独行的身影--章太炎. 章炳麟,浙江余杭人,生于1869年1月1 ...

  • 自炒红三代家世、背靠55岁金主,深扒“京城四美”韩雪的神秘背景!|京城四美|韩雪|金主|春晚|景甜

    上次和大家聊了"伪豪门"黄圣依的真实背景和豪门现状,今天锤锤就来给大家扒一扒,传说中拥有雄厚背景的神秘红三代--"京城四美"韩雪. 如今37岁的韩雪,20年的演 ...

  • 决定你一生命运的,不是家世,也不是能力,而是这两个字

    文/时光了了 人人都想攀登人生的高峰,可高处的成功,终究只能属于少数人. 千辛万苦的攀登之路历经坎坷,也未必取得成功,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才会懂得: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往往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人生一世, ...

  • 清朝湖南平江知县麻维绪家世小考

    光绪二年(1876)正月,诰封一品夫人麻母宋太夫人,寿终于湖南平江县署之内寝,寿八十有六.时其子麻维绪以特用知府.补用同知任平江知县.        麻母姓宋,广西南宁府宣化县人,上思营守备宋辅朝之女 ...

  • 章太炎、张荫椿和张大壮

      清 张荫椿题 元 佚名 仿崔白丹枫鸟鹊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张荫椿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传世书画作品和古籍上,而网络资料少之又少.在检索张荫椿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这篇文章,其中关于张荫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