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茶点和果子,也是源于中国唐代?

茶点在日本被称为和果子,是为了区别西洋过来的蛋糕呀慕斯啊这些,特意叫和果子。和果子型态有非常多种,一般有团子、麻糬、大福、羊羹、馒头、铜锣烧、鲷鱼烧、日式煎饼、最中等等。主要的原料包括:米、面粉、红豆、砂糖、葛粉,并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食材。和果子依照水分含量多寡可以分为:生果子、半生果子、干果子三类。

日本茶道文化,是由当时日本的遣唐使,将中国唐代的饮茶习惯带回日本的,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和果子。而且当时日本贵族爱不释手,于是给和果子有许 多风雅的名字,像是“朝露”、“月玲子”、“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贵族从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日语「和果子」意为日式点心,与蛋糕等「洋果子」相对应。源于奈良时期的和果子,据说是遣唐使把盛唐的糕饼技艺带去日本,融合了日本文化成为特别的甜点。它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大,大家耳熟能详的铜锣烧、鲷鱼烧、樱饼等都是和果子,而原本供茶道用的练切馅点心也是和果子,不同的是,这种点心却是和果子的至高点。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中有这样一句话:“日本茶道里,当作配茶点心的和果子位分极重。哪家有善做和果子的秘方,与私藏秘制茶器一样,都可以当作家族骄傲的。”即使到了现代,练切也是用于茶会的各种果子中的代表性存在,每款练切果子都有自己的果铭(名称),靠着细腻的手工技艺,练切果子化身为一首首讴歌日本四季变幻的风景诗。

“练切”,顾名思义,包含“练”与“切”两个动作。“练”,即搅拌、揉搓;“切”,则是剪、切,精美绝伦的和果子就是通过这两道工序制作完成的。其中,“练”是“切”的基础,把由豆馅做成的小团子搓揉成可供打造造型的球面体,这可以说是入门的基本功。

日本的很多和果子匠人,在刚开始学习的第一年就专攻“练”,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在这个小小的球面体上塑造型,靠的则是三角棒、竹片、挑针、小剪子、元勺子等小工具。想要游刃有余地使用它们,当然是离不开正确的手势的,再加上对图形与空间那完美的掌控,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可以让每一刀每一划所勾勒的线条漂亮、流畅、洗练、生动。

在日本,就有这么一位神级和果子职人三纳宽之,他沿用古法使用麻糬和豆沙制果子,使它成为集“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于一体的五感艺术,好看、好闻,用手触碰揉捏或是切割时的触感,放入口中时的口感、香气,都要反复考虑做到极致,让人在食用时可以用眼睛、指尖、嘴、鼻子和耳朵共同品味,体会匠人之心,感受自然禅意之美。

这个七彩渐层的「宵花火」是三纳宽之近期作品,日本的夏日祭典离不开烟花,宵花火正正带出夏日感觉。这款和果子一经面世,便因其华丽的外形和绚丽的颜色,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宵花火

有些作品与节日有关,例如下面是以日本新年号和母亲节为题。

令和

母亲节

母亲节

除了节日三纳宽之的作品灵感多数来自大自然,不少和果子的主题以花草树木和动物为题,每一款都能让人感受到极致的美。

金鱼

花菖蒲

七变化

烂漫

鸟语花香

苹果

苹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