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端医疗设备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红船精神”铸就了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成为我们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坚定理想,坚持党的领导,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历史交汇点上,非公企业红色力量不断提升,激发企业创造力,让每个细胞都在国家大系统里发挥积极作用,上下拧成一股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产品牌CT加速进口替代

百姓的生命健康永远是党和国家放在心头的大事。推进医疗产业国产化快速、稳定的发展是解决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重要保障。国产化兴起大幅降低医院采购成本,推动了CT检查在基层医院普及。但长期以来,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过8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垄断,我国从70年末开始引入CT用于医学诊断,至90年代末研发出国产用于临床诊断CT设备,随后16层,32层,128层国产CT应运而生。然而大孔径CT技术却一直掌握在少数进口厂家手中,大孔径技术是CT临床多元化的必备条件,对患者体型容纳性更广,同时提升患者扫描的舒适度,并且可广泛用于肿瘤模拟定位及CT影像引导下的介入处置等。可这一技术,即便是16层大孔径CT其在市场上售价相当于128层CT的价格。赛诺威盛瞄准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凭借专业人才储备,过硬的研发能力,攻坚克难,成功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精广角大孔径CT。76厘米扫描空间和20Lp/cm高分辨率的的国产首个大孔径CT系列(16-128层)的应用有助于分级诊疗和健康中国的推进,在不增加采购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一机多能,让高端诊断级大孔径CT影像技术更好的惠及中国百姓。

通过超短几何机架设计优化光子路径,最大程度上缩短球管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

优化CT旋转驱动平衡设计,大幅提升了X射线光子的利用效率。

X射线影像链突破性的革新,采用了业界首创具有专利技术的弧形准直器,大幅提升了光子利用效率并降低了到达人体的辐射剂量。

搭载了超大1024矩阵,迭代重建算法,3D锥形束重建以及射线频谱能量校准技术,确保图像噪音降至最低。

使用了具有动态飞焦点技术的金属球管和高吸收率、高转化率及低余晖效应的新一代探测器系统,增加运算能力的同时提升显示效果。

赛诺威盛长期专注CT影像领域纵深发展,构建CT临床的多元化应用,对CT影像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程度等同于跨国企业,有效推动了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加速了高端CT影像技术的市场细分、快速下沉和普及化应用。目前赛诺威盛的车载移动CT、方舱CT等都已在国内众多三甲医院应用,大大提高国产CT在三甲医院的占比。国产智能化医疗影像设备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智慧医疗的发展。展望未来,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场占比将在某些细分领域逐步超过进口产品。在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医疗设备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愿景。

产学研医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互联网,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崛起,我国在医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上飞速成长。但由于市场环境、技术壁垒、人才流失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仍处于攻坚转型阶段,面临“卡脖子”困境。尽管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仍是高端医疗器械进一步发展的痛点。国产CT研发生产厂商赛诺威盛在2012年成立之初,就敏锐地察觉到,国家要富强,企业要发展必须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核心技术控制,把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赛诺威盛创始团队都是拥有二十年以上跨国医疗器械企业CT研发经验的资深人员组成,公司品牌始终承载着自由创新的工匠精神。国家指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鼓励和扶持突破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加速产学研医的有机融合,提高国产医疗装备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赛诺威盛常年与行业专家、医疗机构、产业上下游和行业生态圈企业多方探讨交流,推动医学影像和技术的跨越式提升,实现高端CT影像设备自主研发,共建自主可控医疗健康体系。

2015年1月,经过严格遴选,赛诺威盛承担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品种临床研究——大孔径64层CT临床研究》课题。

2016 年赛诺威盛 大孔径系列CT产品 获得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

2019年赛诺威盛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同承担了首都健康保障培育研究项目《大孔径、大视野64层CT系统的示范推广研究》

2020年赛诺威盛联合首都师范大学检测成像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医学智能成像实验室

2021年重庆九龙坡长城医院与赛诺威盛在国家级期刊《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上,发布了题为《32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造影术的应用》的论文。

CT研发生产是系统工程,从整机、系统到核心部件再到核心元器件,每一个维度都是多学科的交融,都需要持续创新,最终才能在产品的开发中追求更高性能,满足临床个性化需求。使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国产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民族品牌的国家责任

全球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这背后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无数平凡而伟大的国人团结一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的骄人成绩。赛诺威盛担当起国产品牌CT厂商的责任,发扬“红船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开工,只为战胜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20年1月,赛诺威盛逆行而上,捐赠64层大孔径CT顺利抵达武汉中总医院。

2020年1月,搭建北京协和医院疫情专用隔离CT室

2020年2月,应急车载CT奔赴道孚县中藏医院

2020年2月,发热门诊专用方舱CT驰援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0年3月,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捐赠128层抗疫CT

2020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装机方舱CT,防控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

2020年11月,装机北京八家三甲医院发热门诊,捍卫抗疫成果

2021年1月,装机CT、车载CT装机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防控疫情突发。

2021年3月,装机扬州数十家各级医疗机构,补齐公卫体系短板。

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医疗装备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才能在危急时刻,全民同心,迅速调动所有的资源,把风险控制在最小,保障国民安全。

精准医疗赋能健康中国梦

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健康中国2030将是两个百年的重要战略支撑,从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来看,人民健康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国务院47号文专门指出针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全局性的国家战略布局。精准医疗是推动全民大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肺癌为例,每年死亡病例约70万,大量患者因当地医疗资源有限不能得到有效筛查和治疗,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或导致术后大量病发症影响正常生活。影像引导下微创介入诊疗已经成为精准诊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费用低廉、并发症少等优势,微创介入对医生技术要求非常高,90%介入人才主要聚集在三级医院,提升基层医院医生介入技术服务能力是普及精准诊疗的关键。赛诺威盛将影像诊断技术与机器人辅助治疗技术融合与一体,搭载5G技术,推出一整套精准、微创、介入、多学科融合、诊疗合一的一体化的远程微创介入解决方案,这也符合目前超高端医疗设备向诊疗一体化、微创化发展的行业大趋势。

智能导航机器人规范介入手术流程,智能化,精准化,使穿刺技术难题变得简单轻松。

获得精准的诊疗数据,做到术前、术中、术后实时跟踪对比,及时评价治疗效果。

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彻底解决“盲穿”面临的高难度、高风险、高辐射曝光量等一系列问题。

临床适用范围:肺,腹腔-肝脏、肾脏、胰腺,骨骼,神经根,纵膈,硬膜外,骨盆适用介入手术项目:活检,消融,放疗,疼痛治疗,引流北大肿瘤医院柳晨教授也做过专项临床研究,以数百例病例样本进行比对,从机器人三维定位系统引导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报告。通过对比数据和术后跟踪,可明显呈现出无论从手术时间、穿刺次数、辐射剂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导航实施组占有明显优势。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运用好远程手段和智能设备可加快医师的人才培养,医疗资源的下沉,解决协同化问题。《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我国将促进影像诊断装备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化、诊疗一体化发展。赛诺威盛始终深化拓展多方共同创新,一方面保持以CT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影像设备研发优势,同时,着眼于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专注于专业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产品研发。立足CT影像设备,围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技术深入研发,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的跨学科、多场景解决方案。使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不仅占据国内市场,更走向世界。

七十二载砥砺奋进,一百年筚路蓝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作为民族品牌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在党的带领下继续弘扬“红船精神”,以民生科技为先导,自主创新为方向,赋能健康中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