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法兰克福学派~
引: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基地
法兰克福学派,创建于1923年,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
一般认为,传播研究中的批判学派起源于欧洲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是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左派马克思主义的,但也是弗洛伊德的,是哲学、文学、人道主义和理智的。这一独特的理论团体最初的正式名称是社会研究所,主要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洛文塔尔、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雅明和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现代西方文明。他们主要使用的是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今天主要来讲一讲本雅明和弗洛姆~
1.瓦尔特·本雅明
图片源于Google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现代卓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被誉为“20世纪罕见的天才”。他的研究横跨哲学、美学、语言学、文学、神学、史学等领域。本雅明现代大众传播的思考散见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讲故事的人》等一系列论文中,其中《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影响最深。机械复制艺术论是其主要观点。
本雅明指出,生产技术的变革会对艺术生产和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产生巨大影响。现代生产技术对艺术的最大影响就是机械复制技术所造成的变化。本雅明认为,复制技术的扩张导致艺术作品的“灵韵”,即一种包蕴在作品中的韵味和意境的丧失。而灵韵关系到作品的本真性和独特性,这是传统的权威性艺术的重要特性。因此,机械复制艺术的发展代表着艺术的非神圣化过程,艺术作品的展示价值开始超过其崇拜价值。他不以线性的进步观念来衡量复制艺术,而是对机械复制艺术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
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艺术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它打破了传统的崇拜性的权威艺术,取而代之以大众反应更为民主的“流行文化”,开启从“氛围文化”向“民主文化”发展的进程。在民主文化中,意义不再被看作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可以被质疑的,意义产生与消费而非生产方式(在这一点,本雅明是与阿多诺截然相反的)。本雅明的这些观点为后来的文化理论和通俗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埃里克·弗洛姆
图片源于Google
埃里克·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法兰学派的代表人物,后移居美国,但仍与法兰学派成员一直保持着联络。弗洛姆毕生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心理处境。他试图将马克思主义(重社会)和弗洛伊德理论(重个人)融为一炉,形成自己的新的理论,因此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他研究的主要内容。弗洛姆被誉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弗洛姆的主要理论体现在《逃避自由》、《寻找自我》、《爱的艺术》和《健全的社会等书中。弗洛姆对人的传播动机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播的现状,他主张健全的传播离不开健全的社会,健全的社会也不能没有健全的传播。
3. 简要评价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批判理论
在哈贝马斯之前占据学派主导地位的是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和弗洛姆等人,他们构成了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他们的理论构成了经典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这些理论大多对资本主义社会工具理性的肆虐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主张用否定理性代替工具理性以图恢复启蒙理性的现代性理想价值。但是,除了本雅明之外,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带有强烈的精英倾向,其理性观也没有摆脱自笛卡尔以来主体与客体对立的意识哲学思维的樊篱,因而难免会陷入鼓励绝望的悲观主义境地,无法为启蒙主义现代性理想的合法性重建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出路,尤其是早期批判理论对现代大众文化的批判,全面否定了大众文化的积极意义,具有明显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