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吃苦教育”:从小让孩子吃这三种苦,他以后不会太差

白岩松大家都认识吧?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儿子白清扬从小成绩优异,被很多人认为离不开其父白岩松精准的教育。

那么,白岩松推崇什么教育呢?吃苦!

  • 什么叫吃苦教育?

  • 苦解释为苦难,让孩子经历苦难,其实传达的就是一种“逆境出人才”的教育理念。

那么孩子需要吃哪些苦呢?

1/读书的“苦”。

读书其实是很苦的,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孩子从大概6岁左右一直到20不到大学毕业要一直不停的学习。

要坚持每天把自己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并且反复地学,要学好需要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专研能力。

很多人出去工作以后就不怎么读书了,固然有工作压力没时间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其中肯定也有一丝成人之前书读“够”了,不愿再拿起的意味在里面。

由于可见读书很苦!

但是如果给大人一次从头来过的机会,大人一定会更加刻苦地读书,因为上了社会以后才会发现没有一样事是轻松的,相比而言,读书的苦不算啥。

所以孩子们要多吃点读书的“苦”,长大后才能少吃点没知识的累。

2/“缺钱”的苦。

这里的“缺钱”,不是提倡家长不给孩子钱,或者明明家里很有钱非给孩子灌输“我家很穷”的理念。

  • “缺钱”只是让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度,使孩子知道不能浪费,知道珍惜钱财的来之不易。

这个社会很浮躁,大人尚且忍不住互相攀比,何况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

家长需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不是自卑观,例如当孩子要一双很贵的球鞋,理由是:班里的谁谁谁穿了的时候。

作为家长,不是用:“我们家不富裕,买不起”打发掉孩子。而是心平气和的能跟孩子谈:你觉得这双球鞋有哪些跟其他球鞋不同的地方?你是不是真心喜欢它的?喜欢哪几点?花那么多钱买一双球鞋有没有必要?如果你一定要,你可以为此付出什么?是不是可以再想几天再做决定?

很多时候,攀比和浪费是一时冲动的结果,不无限制满足孩子就是给孩子“冷却”的时间。

3/“失败”的苦。

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知道没有一种成功是不辛苦的。有些孩子从小就聪明爱学习一直都是其他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这类孩子没有失败过,一旦从神坛下跌落,很有可能会有过激反应。

所以我们在这里讲“失败”教育,挫折教育。温室里的花朵受不了风吹雨打,让孩子能学会坦然面对失败很重要。

其实很多大人也做不到在顶点摔下的失败,这是一个很难的命题。我们不主张给孩子人为的刻意制造失败,众生皆苦,何必为难孩子?

家长需要细心地陪伴孩子,总有不擅长的领域,总会有其他不耀眼的“失败”,适时地交流和引导。我们不想失败,但也不畏失败。

还有一点,得失心不要那么重,很多孩子会把学业上的失败看得很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老师和家长,学校俨然已成为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地方。

回到家里,家长要学会适当解解压,比如肯定孩子一直保持前三的学习成绩的同时,鼓励孩子多发展点其它的兴趣爱好。

其实“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败”。没有一种途径或者方式就释放自己的坏情绪和巨大“后劲”。

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同时,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就算被全世界抛弃也可以自我痊愈的信心。

如今社会,很多人对于成功的标准是挣钱的多少,挣得越多表示越成功。但是成功的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找到他们自己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书在告诉家长怎么教孩子,有一天怎样教育孩子变成一种系统,所有孩子是不是就成了一样的个体,一样成功?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希望成为可能。

  • 人之所以可爱就是因为不同,世界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不同。

    成人只要告诉孩子世界的底线和框架就行,剩下的就是让孩子在规则内尽情翱翔,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最后,大人的价值标准会影响孩子,要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多的需要成人严于律己。

愿每个孩子都能做自己,愿每个孩子都有撼动世界的勇气和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