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廷先生谈话录·读书小记(四) | 孔颜之乐
一月二十五日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二程集》16页
周茂叔何人?周敦颐,子茂叔。是二程的授业恩师。同时也是宋代理学的开路人。周敦颐以断刑狱而著称于当时,学术上,师承道家,传授易图。朱震等人详细地记载了他传授易图的情况。朱震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汉上易传表》见《汉上易传》)
古典文化上下五千年,你怎么去记?记大时代,记不同时代特别的人,这是一个清晰的象。由此上下贯通和横向展开。上下五千年,就用这些珠子串起来。有了这个串珠,再和其它文化相对照,就能知世界文化之图景。这样对这个世界图景的认知是鲜活的,变动的,不断生长的,充满生机的。
看这个语句,寻颜子,仲尼乐处。颜子在前,仲尼在后。其间或许有一丝意味。乐之一字,放在颜回身上是不是更适合呢!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之乐,是乐在精神的世界。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颜之乐。由此而引发更多的思考。这个点,是一个入口,师生间的考量中,一方面去看教与学,另一方面读者也许从这个向度去思考。所乐何?为何乐?
某接人多矣,不杂者三人,张子厚、邵尧夫、司马君实。 20页
接人:是与人接触,就是平生所遇之人。
不杂者:就是很纯粹,很干净的人。
此三人,都是不凡之人。
张子厚,就是张载(张横渠),北宋五子之一。关学学派创始人。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邵尧夫,就是邵雍(劭康节),易学大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
司马君实,就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编撰者。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留世。
一句话,诸多的大家。
这些都是在公元10世纪初。这个时代,不仅有北宋五子,还有王安石、三苏、有欧阳修、曾巩、范仲淹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内有王安石变法,理学的兴起,宋词散文的绽放。
外有金国、蒙古国的压力。
在外界的压力下,文化上欣欣向荣,呈现出大的气象。
而这些文人、儒士间相互激荡,倒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时代。
如此时代,前有先秦的百家争鸣,后有清末的百年激荡。都是乱世英豪辈出的年代。
而同时代的西方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也是经院哲学兴起之际。距离文艺复兴时期还有两百多年的时间。
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个艮卦,经只言一止观。 81页
这句话,其实有时代背景的。唐会昌法难后,除禅净两宗外,其它各宗都式微。而禅净两宗均不在学术上发展。因而像华严经这种大部头的典籍,缺少系统的大规模的研究,讲解,修证。因而当时的佛教界缺乏通达佛经义理之大德。儒者对佛经的理解,也不的深入。出现这种贬低佛学之言,可见佛教在当时的声势比之儒学,弱了一些。
这里还可以有三点延伸思考。一是艮卦在义理上所讲的止,是何意,表现在什么地方。而佛学的止观内涵是什么?第三是华严经到底讲什么?
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语虽有浅近处,却无包含不尽处。如樊迟于圣门,最是学之浅者,及其问仁,曰“爱人”,问智,曰“知人”。且看此语有甚包含不尽处?他人之语,语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惟圣人之言,则远近皆尽。 176页
圣人之语,是时语,因人而化。浅近之言,亦有微言大义。
古之卜筮,将以决疑也。今之卜筮则不然,计其命之穷通,校其身之达否而已矣。噫!亦惑矣。 326页
由觉性之法,下降到达命之法。
因思:
进化evolution是展开,顺。革命revolution,反过来触及根本,逆。老子所云復,归根,就是中文的革“命”。革命就是以RNA改变DNA,从时间中翻转回去,不仅是颠覆之意。
革命是天翻地覆的,但是革命的引子,很可能就之一个火星。
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也由革命而成。人顺年龄展开,生理心理渐趋僵化,而孔子以学復返先天。此犹爱因斯坦时间倒流,即老子能婴儿乎之旨,故“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门的修身和广义相对论,对照来谈,前者是宏观上,后者在微观上。
五十知天命,知客观时间。六十而耳顺,知主观时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主客观合一。
客观,就是求真;主观,是美和善;真善美是合一的,是自然的呈现。
曾子三省,忠,信,习传。可见读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道德实践占其二。
学而时习之,乐在其中
颜回之乐源于此
夫子之乐,知命顺时。
子曰“兴于诗,据于礼,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即七十境界,艺非琴棋书画之谓,乃从心所欲之境,即《庄子》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的自由境界。艺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据礼依仁,天命所止
兴诗游艺,情动心随
火镬冰河之地,变作香林,
饮铜食铁之徒,化生净土。
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
八臂哪吒拦他不住。
纵使西天四七,东土二三,
只得望风乞命。
设或踌躇,也似隔窗看马骑,
贬得眼来,早已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