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本纪 | 始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秦始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人人。他开启了两千年的帝制。他的经历分为三段,一段是13岁以前,未继位以前。一段是从继位为秦王到平天下称始皇帝,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称始皇帝后,到在巡游天下的途中去世。
嬴政与吕不韦的恩怨
十三岁以前,他的人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相中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子楚),子楚就是嬴政的父亲。相当于押宝这位质子,“此奇货可居”,最终得偿所愿。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的一笔商业投资。子楚最后被立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这是投资的初步回馈,够大了。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史记·吕不韦列传》)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韦家僮万人。——(《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史记·吕不韦列传》)
从秦王到秦始皇
在秦王继位到随后的二十几年间,都在延续秦国的传统,统一天下的大战略。基本上一步步吞并东方六国。
在秦王十九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嬴政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且是加倍偿还。其性格是很狠辣的。
嬴政也就是有这样的性格,吕不韦以及嬴政的母亲都是有责任的。大商吕不韦带给了嬴政太多的黑历史。嬴政之所以选择法家,排斥儒家,和他的这段历史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嗔目,发尽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史记·刺客列传》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史记·刺客列传》
秦王想让后世记住他的丰功伟绩。想称帝。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秦王嬴政野心很大,想超越古今,做千古一帝。可以说把华夏的传统一股脑破碎掉,合并集成为最高的皇帝。可以说从秦始皇开始,华夏的传统有一个大的改道。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废除了谥法,杜绝后人评价他的是非功过。并且有着极大的雄心,传万世。
所以,秦朝的体制,始皇帝有一个很超前的心思在里面,开万世之功业。但是呢,反过来说,也可能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条件,操之过急了。这是秦始皇的“大跃进”。
天下大一统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这是定正朔。也定下了秦朝的内在精神——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立法制,绝人情。
在施行封建制和郡县制上,朝堂有过讨论,鉴于周朝的失控,没有施行封建制,按照李斯的建议,施行彻底的郡县制。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这是文明的一元化,是大一统的基础。随后,就是秦始皇巡行天下,一直到去世。
秦王三十四年的时候。“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个博士上前敬酒祝寿。”这个时候,其实还是有诸子百家的学问在。
但是呢,儒者博士齐人淳于越又开始提封建制了,要回到古制。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搞那个时候的“传统文化的复兴”。
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李斯是法家人,坚持郡县制。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李斯提了建议——禁私学,以及焚书坑儒的建议。这个建议影响很坏。再往后,天下人的心凉了。
在秦王三十八年,“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秦始皇死了,往后呢,他苦心孤诣想开创的大秦朝万世的基业,到了秦二世而止。
汉承秦制,部分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恢复部分封建制。再往后,基本上是两者的配合,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秦制虽然没有按照秦始皇的想法,由秦朝一代代传下去,但时候后继者还是承了秦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