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杨梓生
开设公开课,对开展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总结传播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等不是为一种好形式。因此,该教学研究模式被中小学广泛采用。然而,正如有的文章所说:“一些公开课教学因为公开教学前排练过多,(学生和教师)听得、练得几近能到背诵(教学内容)的地步,有的甚至安排细到哪个问题由哪个学生来发问等……”,导致后来的公开教学变成“表演教学”,失去了公开教学本来的面目。这一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作为教研员的我,在教研过程中经常组织公开教学。我是怎样组织的呢?
首先,要搞清所组织的公开课的目的和任务。笔者认为,按照公开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教师个体为研究对象,突出个人教学水平的公开课。这类公开教学的其目的在于对个人教学能力水平的诊断、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关注个人教学的真实情况——好在哪里、存在哪些不足;另一类是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公开课。这种公开教学具有浓厚的研讨性质、示范性质,其目的任务在于研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验证某种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或经验、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等。这种公开课,关注的不是授课者本身情况,而是教育教学上的学术问题——通过研究,获取结论上的普遍性意义(如某种教学模式能否得以推广、教学中还要进行怎样的修正、某教育理念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等)。
其次,根据不同的要求来组织公开教学。对于第一类公开教学,由于重在突出个人教学真实情况,理所当然不能够让他人参与准备。这种公开教学,一般没有事先通知(或有事先通知,但没有公布教学内容),只是根据工作安排,临时通知有关人员参与。因为只有这样,才真实有效,才能准确摸清教师个体教学情况。对于第二类公开教学,对于此类公开课,我的观点是:公开教学前要集体研究,但不要“排练”。由于这类公开课所关注的不是授课者本身,而是教育教学上的学术问题。因此,在实际组织过程中,从课题方案的制定、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等结合公开教学所预期的目的、引导全组(或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比如,研究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一轮课改精神专题公开课(专题有: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落实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要求等),开课前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材料,从而进一步明确要求、领会精神;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开教学目的和任务、公开教学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活动方案;接下来,由担任公开教学的教师按总体活动方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采用说课的方式向全体教师公布教学设计;全体教师就该教学设计参与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授课教师根据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对原来的方案进行修正或充实;最后,根据修正后的方案开展公开课教学。如果有必要,在进行公开课教学前,还可以选择一个平行班进行试教,了解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如检验教学目标能否很好达到、师生互动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妥贴有效、教学辅助手段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等),并根据试教反馈的情况予以修正。公开教学总体思路安排如下:
笔者认为:这种类型的公开教学,特别是针对新一轮课改开展探讨的公开课,课前的集体研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不仅要搞,还应该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对所欲研究的问题从深度挖掘,从而提高公开教学的的效益。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新一轮课改中的很多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对广大教师来说是新的,甚至和教师头脑中旧的观念会产生冲突。因此没有哪一位教师能够说他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是全面、准确、完整的。基于这样的事实,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甚至整个学校集体的智慧、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通过公开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专题研究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