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邻八舍(4)
转业前,我们丢掉了往日居家生活时所用的坛坛罐罐、锅碗瓢盆,又将带不走的较大的物件送人处理。
当我们一家来到鞍山这座北方城市安家时,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中除几只樟木箱外,象样的家当几乎所剩无几。
然而尽管如此,我家却仍有两件能拿出手的很壮脸的大件儿,当年不仅在四邻八舍中,甚至在这座城市里也能算上是凤毛麟角,一顶一的夺人眼球、令人羡慕。
那是两辆崭新的上海产的26型女式斜梁轻便自行车,一辆是湖蓝色永久牌,斜梁上外挂一简易打气筒,后座货架处系一灰色悬挂式人造革货物箱;另一辆是金红色金属漆凤凰牌,斜梁、燕把、线儿闸,后配电镀货架。
这两辆自行车是父亲为母亲和大姐日后上班上学方便,临转业前特地委托老战友从上海和武汉帮忙购置的。
那时在鞍山这座钢铁重镇,一家能有辆单位配发的男式28型公用自行车已属不易,谁家会舍得拿出百多块钱去买不实用的女式轻便自行车,并且还是两辆颜色鲜艳的斜梁自行车。
况且在当年自行车、手表等均属于国家按计划供应的紧俏轻工产品,每个单位每年仅按人员比例发放极少的几张购车票证,即便是有钱没有票证也万万买不到货。能拿到白山、青岛牌购车票就算烧高香了,哪还敢奢求永久、凤凰这样的高档的自行车。
每到星期天休息,当年轻的父母推着一红一蓝两女式轻便自行车车,领着我们大小六姊弟走在街上或公园里,俨然像是一道靓丽风景,不论走到哪里,无例外的都会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然而也就是在那一年,正是因这两辆自行车,令我家招致了些许不应有的烦恼和麻烦。
母亲单位一名参加帮派组织的G姓女职工,许是出于忌妒,竟为母亲偶尔与姐姐换骑自行车的事儿给母亲贴出了张大字报,说母亲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今天骑个红车,明天骑个蓝车…”,号召职工站出来批判母亲的这种思想。
怎奈母亲系军人出身、根红苗正,加上群众基础好,任凭她贴大字报却无一人站岀来响应,最后便不了了之,只能自己将大字报偷偷撕掉灰溜溜收场。对此心胸开阔的母亲付之一笑,只当过眼烟云压根儿未予去理睬。
此事方了,然而还有离奇的事儿在后头等着。
我家附近有一对儿己谈婚论嫁的年轻恋人,原本与我家素不相识,不知为何其俩人的婚姻大事竟无端地与我家的自行车牵扯绑定到了一起。
原来女孩不知怎的看好了母亲骑的那辆红凤凰自行车,便向男孩发出通牒:结婚可以,但必须陪嫁一辆像z家那样的红色的女式轻便自行车,否则绝不下嫁。
这可给男孩出了个天大的难题,让男孩上哪儿去找那样的自行车?。
后来不知是谁给男孩出了个馊主意,于是男孩竟跑到了我家门口来跪求,这令我父母好生为难。
幸好父母大度体谅,最终成全了这对儿年轻人。
那是个星期天。
早饭后,父母照例打算带我们出去玩。打开房门,不料门口竟笔直地跪着一个20多岁的陌生青年。
'孩子你这是咋回事?快起来!'
父母诧异地问道。
'叔叔阿姨我是有事来求你们的,你们不答应我就跪着不起来。'
青年可怜巴巴地望着父母。
'就是有天大的事也得站起来说话不是,'
母亲伸手去拉青年,但青年躲闪着不肯起来。
'叔叔阿姨是这样,我和未婚妻已恋爱一年多,家具都打好了就等结婚。
可我未婚妻不知怎地就相中了你家那样的红色自行车,非让我给她买一辆当嫁妆,买不来就不肯嫁给我,我给她下跪也没用,拿着钱也没地方去买,只能豁出脸来求你们了。'
青年的脸红了。
'哦,是这样啊,你先起来,咱有话好说。'
父母把青年从地上拉起来,将青年让到了屋里。
'孩子,阿姨把自行车卖给你,那阿姨今后上班可咋办?'
母亲一脸为难地说。
'叔叔阿姨,你们就当我是你们的孩子成全成全我吧,我给你们二老叩头了!'
一听母亲的话,青年失望地扑通一声又跪下了。
'唉,好吧,起来起来,阿姨答应你啦。'
看这架势,母亲心软了……
没过多久,姐姐当兵去了北京,母亲改骑了姐姐骑过的那辆蓝色的自行车。
就这样,青年心满意足地从我家推走了那辆红色的自行车,并如愿以偿地娶回了他的新娘。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青年姓李,住在距我家不远处的路口红楼,是我一个同学的哥哥。
打那儿起,我常能看到小媳妇骑着那辆红色自行车一脸喜气地在他家门前马路上一圈儿一圈儿地兜着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