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瑞谷之秋
在你梦里的蓝天这里有,让你恐惧的雾霾这儿没有;找你向往的生活这里有,让你喧嚣的城市这儿没有;在你梦里的湖水这里有,让你烦躁的拥挤这儿没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首歌在网络上开始传唱。仿佛只是随意的哼唱,慢慢地打开你所有的感官,让你进入到放松、惬意、美好的梦境中。这首歌的名字是《百瑞谷》。
北京百瑞谷景区位于京西著名的百花山下史家营乡曹家坊村,海拔高度700-1800米,总面积3平方公里,与百花山、圣莲山两大景区相邻,距北京市区100公里,距房山区政府所在地75公里。建有佛教文化区、矿山生态修复区、矿业遗迹展示区、自然观光区等共7个功能分区。
国庆节前后,北京秋风习习,天高云淡,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2016年,在百瑞谷,我遇到了最美的秋天。
那天,百瑞谷景区迎来了一批走进深山,探秘人间仙境的人——北京本土作家、诗人和摄影家。艺术家们满怀诗情,手持“长枪短炮”,欢快地融入了大山的秋色。
身为东道主,我全程陪伴。远远的,我们望见了湛蓝天空下映衬的千年古刹——瑞云寺,重修后更显得气势恢宏。淡淡地白云从高高矗立的瑞云宝塔飘过,耳边松涛阵阵、禅乐悠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都已修复一新,雕梁画柱,飞檐灵动,处处彰显出作为宗教重要传承地所特有的厚重和气派。
在走过一间禅房时,我仿佛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便突然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瑞云寺,始建于北周武帝时期,五代时期受到了后唐皇室的青睐。金元之际的高僧行懿,曾三住瑞云寺,香火旺盛,僧众达到千余人。抗日战争时期,瑞云寺被改为八路军兵工厂,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地雷、子弹及武器装备,为巩固平西根据地战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建成史家营地区的第一所中学。上世纪80年代,中学搬迁改为史家营乡党校。
我正是在这里完成了初中三年的教育,加入了共青团,青春的梦想在这里起飞。参加工作后,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曾两次在这里参加培训班。想来,正是秋收过后的农闲时节,和当下的季节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老党员了,女儿也已经加入了共青团队伍。
依山势前行,我们来到了一处开阔地带,地面铺满木质的栈道。亲自担任导游的景区总经理张进宝说:“这个地方是一脚跨两区,这边是房山,那边就是门头沟了。”站在这里,顿时生出“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目光所及,远山如黛,山间散落着小小的村庄。层峦叠嶂间,火红的枫叶炫舞着飞;黄的、粉的、白的野菊花在秋风中眨着眼睛;金黄的、渐变的树叶有的在林中捉迷藏,有的在枝头荡秋千,有的调皮地落在行人肩头。
徜徉在上山的游步道上,时光静静地从脚下流走。悲秋悯人、心随秋落之说,在这里便显得有些矫情了。这里的秋天远离浮躁,涤尽尘嚣,是一片让心灵皈依 的净土。这时,一只大鸟掠过桦树林向蓝天尽头飞去。“雄鹰!”同行的燕姐惊喜地大叫。
“你看,烟雾迷蒙中有一位睡美人。”卢哥指着远处的山峰说。我凝神细看,果然非常的神似,不禁十分佩服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同行的人们情绪受到了感染,一时间都兴奋起来。最逗的是,年已七旬的顾老竟然在栈道上与挥着红纱巾的女诗人跳起了斗牛舞。某文化公司的小伙子还有模有样地打起了太极拳。摄影家们不失时机地捕捉着精彩的画面。
下山后,张总特意带我们去看了著名的“山门天池”和“冰河花海”。这是一处人工湖,水面静谧,绿色可人。一阵微风吹过,湖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张总介绍说,每年的五、六月份,湖畔的深涧里形成的冰瀑还未消融,剔透耀眼,熠熠生辉。四周的山坡上则开满了一团团、一簇簇的杜鹃花,娇艳欲滴、随风摇曳。那可是藏在大山深处绝佳的景致啊!而此时,湖边的花楸树,红艳艳地倒映在水中,整个湖面都格外生动起来。
同行的史家营乡旅游公司总经理张德强在湖光山色中,即兴赋诗一首:
仙山古刹百花峰,灵光秀色瑞云騰。
心归禅境谷中悟,身隐宝地好人生。
伴随着老师们的一路吟诵欢歌,大山里的一切都活泛起来了。在相机快门悦耳的“咔咔”声中,山峰、 湖面、 野花 、红叶 、寺庙、 古塔,都定格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我想,如果把北京的秋天比喻成天堂,百瑞谷就是天堂遗落人间的一颗罕见的珍珠,这一泓湖水便是百瑞谷明眸善睐的眼睛。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在你的眼里,在你的身旁,最难忘的则深藏在你的心中。
此刻,我只想听歌:当你累了,当你倦了,就到百瑞谷放飞你疲惫的心,一路风景折服你的眼睛,自由的脚步只想停留在这里......
作者简介:张秀娟,笔名熔岩,房山史家营人,现任乡文联主席,系房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文学,坚持业余创作多年,近年在《兴仁文艺》《北京文学》《京郊日报》《美丽乡村》《燕都》《燕鼎》《范阳文丛》《稻香湖》等市、区内外文学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百余篇。2015年数十篇作品收入《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诗歌卷》《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散文卷》;多次在区内外及全国文学大奖赛中获奖。
公众号编辑部
顾 问:凸 凹 颖 川
主 编:刘泽林
副主编:刘剑新 陈 北
编 辑:张 烨 釗 琋
投稿邮箱:ydwhtg@163.com
请您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燕鼎文化”或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