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谑而恶意解读的《无问西东》
影评许可证
文|王志强
戏谑而恶意解读的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力图通过四个历史断代的交替剪辑,展现四代青年知识分子个体命运与时代命运碰撞而起的精神涟漪。看电影无非“用心”和“用脑”,据说很多文艺青年哭的稀里哗啦,无意是“走心”了。但由于进影院太迟,之前听过各种评论有太多前见,以致不能很好入戏,只好采取“用脑”的读法通过解构叙事来获得一点“智趣”。看过一篇某校学生批评《无问东西》政治正确的文章,虽然写的有些不得要领却给我印象最深,构成最强前见。因为近年来对文艺作品的激烈政治批判再次兴起,看到新一代学子也蹒跚学步地捡起政治批判的棍子,不免觉得憨态可掬。受其启发一时兴起,想到用意识形态批判来解构《无问西东》,虽然这诛心的意识形态之论纯属好玩,看似荒诞,但也想提醒这荒诞未必离我们很远。
《无问西东》是一部知识分子叙事电影,全篇通过多个叙事单元交叉剪辑展现了四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30年代、60年代、21世纪10年代的4个知识青年:吴岭澜(陈楚生),沈光耀(王力宏),陈鹏(黄晓明),张果果(张震)的命运与抉择。那么这么一部感人励志的大片怎么才能读出“大毒草”的味道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恶意解读之旅吧……
一、20年代的泰戈尔:扣歪的第一颗纽扣
吴岭澜(陈楚生)的叙事段落是个引子,他的抉择困难是文理之择,理科大学要不要学人文?何况文科中还有中西之辩的困惑(国文先生和外教老太同台的尴尬),起到转折作用的符号是泰戈尔的演讲。演讲结束后,吴的个人抉择完成了,也暗喻着这所工科大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文事件,是为这所大学精神源流中播下了一颗人文的种子,也是全片的“第一颗纽扣”——泰戈尔在清华播下一颗种子,并跨越百年影响了四代知识青年。可是想想对面的未名湖畔20年代在干什么?!在引进马克思主义啊!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儿完全没动静嘛!第一颗纽扣扣在哪儿了?人文主义靡靡之音和人家的红色基因一比,有没有一种高下立现的感觉?
二、30年代的沈光耀(王力宏):“三座大山”救中国?!
沈光耀(王力宏)是戏比较重的角色,他要在“自由个性,美满人生”与“家国大义”之间做出抉择,这对矛盾的物化是沈光耀(王力宏)与沈母(米雪)的对手戏,沈光耀(王力宏)最后选择了“家国大义”的牺牲之路。沈光耀(王力宏)这个人物外形帅气,气质好修养佳,能文能武,有同情心,又颇有民族大义,最后英勇捐躯;沈母通情达理地说出那段自我价值、享受生命之类让今天小资产阶级文艺青年听后拍手称快的人生金句,意味着他不仅外在设定完美,还拥有丰富内心、独立个性、懂生活、有情趣。这简直是完美欧巴!但是,同志们!保持清醒!不要被这些表象蒙蔽就以为他就是个直男,嗷不,就是个完美欧巴!我们换一个尺度看看,在电影中沈光耀(王力宏)是个“富家仔”,而且不是一般的“富家仔”,超大祖宅高悬的“三代四将”牌匾(细节不一定准)表明他出自官宦世家。在那个时代这是什么阶级出身?是官僚资产阶级啊!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欺压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之一还不好?他家那段不用白话文翻译一遍观众都听不懂的文言文家训,轻松松再加顶“封建主义”的帽子没啥问题。
所以你看沈光耀(王力宏)在西南联大那么条件艰苦的地方求学,周遭都是农田,按主旋律道理应该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嘛!而他们呢?躲在茅草屋里学什么物理学和黑格尔,吃巧克力,炖冰糖莲子汤。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嘛!
沈光耀(王力宏)抗日的领路人和导师是谁?不是八路军敌后根据地的国字脸政委,而是美帝国主义飞虎队教官陈纳德(王盛德)!另个关键情节,有个断腿传教士深入云南收养孤儿,并教他们唱圣歌,而沈光耀(王力宏)经常冒险去给他们投放食品。这是作甚?是支援帝国主义的宗教殖民侵略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三座大山”在沈光耀(王力宏)这里成功会师了,沈光耀(王力宏)明明应该是革命对象,电影却描绘他背负着“三座大山”为抗日赴义!而电影却对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只字未提啊~哼~
三、60年代的陈鹏(黄晓明):陷入人民战争的知识分子
本叙事单元大致是陈鹏(黄晓明)在“原子弹”和王敏佳(章子怡)之间做抉择。这个人物笔墨最多,有王敏佳(章子怡)对手戏,还有李想(铁政)做对衬,此外该叙事单元还特地设定了一对符号人物来点题:语文老师徐和纺织工人刘之间不可调和的失败婚姻,是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对立的象征和隐喻。刘淑芳在婚姻中不断肉体殴打许老师,王敏佳被愤怒的工人群众群殴致死(假死),陈鹏(黄晓明)将其救回老家藏匿,但王敏佳(章子怡)终于在文革中被发现批斗。许老师之流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种普遍暴力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只有悲愤,没有反抗。陈鹏(黄晓明)呢?他也只能是个悲愤的旁观者,选了原子弹掉光头发又怎么样,还是说精神家园被荡平,爱人始终,他什么也保护不了。
影片在人物对比的设定上充斥着强烈的暗示和隐语。
陈鹏(黄晓明)这个人物乍一看:出身贫寒、清华高材生,投身“两弹一星”事业奉献青春,貌似标准的“光伟正形象”。但,同志们,让我们插亮狗眼,细细推敲:这家伙基因不纯啊!他自己供述自己是被西方传教士精神污染过的孤儿,又是吃着“三座大山”空投的食物长大,把“反革命坏分子”窝藏在传教士推行宗教侵略的黑窝点——云南小村。在“原子弹-祖国事业”与王敏佳(章子怡)之间他先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后从事两弹一星工作纯属一时赌气,真正一心牵挂的还是那个反革命坏分子王敏佳(章子怡)。经过我的检举揭发,观众朋友们有没有发汗沾巾,赫鲁晓夫就睡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与其形成对衬的另一位知识青年李想(听听名字,理想)医生,一个根正苗红,思想追求上进的好青年,一个果断和坏分子划清界限的政治标兵,在观众眼中堕落成一个懦夫、叛徒,最终以死赎罪。李想(铁政)到底是划清界限的革命意志不坚定,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哼~
更令人气愤的是:全片唯一直接代表党和政府正能量的形象,就是那个对王敏佳进行审讯的保卫干部,居然特么是个瘸子!是个瘸子!来来来!抗日不提我中流砥柱的高大全革命形象也就算了,搞个瘸子到底几个意思!全片那么多帅哥:王力宏、王盛德、黄晓明、张震,一到我党形象,长成什么样…摸摸良心不会痛吗?!
说到人物形象,恬静典雅的沈母(米雪)一口粤腔国语总透着书香和深情和泼辣霸蛮的刘淑芳与她的女工同事翻来覆去就会那么两句“骚货、臭X子”,构成另一对鲜明地阶级形象对比。之间的差距我也不说了,筒子们,要坚定阶级立场啊!让我们把右手放在《毛中特》教材上,左手握拳对起誓:革命爱人,当然要选刘淑芳……
有必要说一下,刘淑芳当然不是恶人,她不能理解许,得不到许的认同,不知如何其相处,却无法舍弃爱,肉体暴力只是她的挣扎和绝望。走不出困局,只好自尽。你换成沈母(米雪)试试,许老师这种小知识分子还不五体投地的拜服在旗袍裙摆。哎,列宁怎么说的来着,单靠工人阶级是无法解放自身。
四、张果果(张震):中产与“低duan人/口”的跨界合谋
张果果(张震)要在其精致利己的中产阶级本能与从泰戈尔那里源流下来的人道主义良心之间做些纠结。四胞胎家庭,外地人、没钱、没工作、住群租地下室,什么人?典型有待清除的“低duan人/口”嘛?张果果(张震)呢?行业精英、公司高管,不是击剑就是健身打球。两个不搭噶的阶级!可惜张果果(张震)是李想(铁政)赎罪的历史结果之一,却被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同情心捆在一起了!小资产阶级的幽灵总是摇摆不定的,当代中产继承了其症候:一会儿圣母心发作各种帮忙,一会儿纠结怀疑会不会被讹上。
菜书记看到这里大概会得气的睡不着觉:我拆房断气的赶人!你特么却帮他们租两室一厅还解决工作,故意对抗清除大计呗?!你难道忘了正是这些“低duan人/口”往你家的全瘦肉馅里掺肥肉吗?!《无问东西》是多年前拍的作品,怎么会料到北京最近会干这么积德积福的大善事,故而提前埋好伏笔,应景讽刺?!其中玄妙难以参悟,大体是对历史理解比较透彻吧。
张果果(张震)是前后照应,从泰戈尔到飞虎队,从掉头发到被抄家,最后帮助di段人口北京安家,我们清晰的从《无问西东》中梳理出一条与权力叙事(革命、决裂、权威、铁腕)迥然有异的知识分子叙事黑线——人道、理性、个体、良知,其在每个叙事单元都潜藏了这种拒不合作的倔强,就像语文许老师对刘淑芳的反抗。
激进阵线联萌
-jijiinzhenxian-
-跳转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