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骂人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发泄愤怒?

1.抑郁,往往是对愤怒的压抑

小C刚刚踏入职场的时候,是一位愤青。遇到不公平或不爽的事情,他经常会马上表达出来。情绪激动的时候,他还会直接开骂。

后来,他在职场上碰了壁。身边的一些老同事经常劝他做人要低调一些,不要太情绪化,否则容易惹是生非。

在老同事的长期洗脑下,小C终于改掉了他鲜明的个性,几乎很少再去表达他的愤怒之情了。但是,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尾。

故事的结尾是,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小C长期压抑自己的愤怒之情,结果导致整个人都变得郁郁寡欢,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后来他还去看了心理医生,被诊断出得了抑郁症。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抑郁往往是对愤怒的压抑。当被压抑的愤怒情绪无处释放,那么这些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就会将矛头指向自己,转化为抑郁情绪。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容易破坏人际关系,而把愤怒压抑在心底又容易导致抑郁。该如何是好呢?

其实,表达愤怒的方式不仅仅只有单纯的发泄情绪这一种(例如,责骂他人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还有那些方式可以用来宣泄愤怒的情绪?

2.四种发泄愤怒的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

根据《非暴力沟通》一书,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有四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四种方式分别是: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下面,我们就来稍微介绍一下这四种方式。在读的时候,可以稍微留意一下,自己通常都是通过哪种方式来发泄愤怒的。

(1)责备自己:有的人会在愤怒的时候,不停的责备自己。责备自己太过懦弱,责备自己没有力量去改变现实等等。然而,这种对自己不停的责备,并不会化解掉愤怒情绪,反而还会导致内疚、惭愧等情绪,甚至会让自己厌恶自己。

(2)指责他人:这是人们在愤怒的时候,最容易选择的一种发泄方式。然而,这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很容易图得一时之快,但是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候,这种方式还会火上浇油,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愤怒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在发怒的时候,总是一个劲的抓住别人的错误行为不放,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生气。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探究导致自己如此愤怒的真正原因,用心去体会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那么我们的怒气就会慢慢消失。

例如,同样一句话,有的人会听听就过,有的人则会暴跳如雷。对于那个容易暴跳如雷的人来说,让他人愤怒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那么一两句话,而是他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如果这个人能够认真去探究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渴望尊重,那么他就不会继续为那一两句不中听的话而感到愤怒不已了。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只有不幸福的人才回去伤害人。因此,那个朝你发怒的人,一定是一个不幸福的人。他的身上,一定有某一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只要能够用心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你就会发现,那个责骂你的人其实是一个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可怜之人。当看到他令人同情的一面时,你就不会感到那么愤怒了。

有时候,我喜欢把一个人的发怒行为解读为“求求你,同情一下我吧!”

上面总共介绍了四种宣泄愤怒的方式。不难看出,前两种方式都是比较消极的情绪宣泄方式,后两种是比较积极的、同时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发泄愤怒的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着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诠释一下,如何运用后面两种积极的方式来发泄我们的愤怒情绪。

3.发怒的时候,学会体会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每当我在节假日收到需要我帮忙去做某件事情的电话或短信的时候(例如,有人发微信说希望我马上去解答他所提出的某个心理疑惑),我都很容易发怒或抓狂。

有时候,我会因为诸如此类的一个电话或者是一条信息影响一整天的好心情。这时候我会想:“我又不是你的私人心理医生,凭什么要我随时随地回答你的心理疑惑啊!”

但是当我用心去体会自己发怒的原因时,就会发现:自己之所以很容易因为被打扰到而感到愤怒,是因为“自己渴望静下来好好休息”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由于做学生工作,自己在工作日通常需要处理接很多电话、回复很多信息、处理很多事情。在这种忙碌的状态下,很难好好放松。所以,我很渴望能够在周末或节假日静下来好好休息一下。

认识到这一需求后,我开始注重好好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并且学会了忙里偷闲(有时候,我会主动停下手中的工作,站在窗边喝一杯茶)。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渴望好好放松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同时,我再也不会把“对休息的渴望”全部寄托于节假日当中了。

如此一来,我也很少因为“在节假日休息的时候被电话或信息扰乱”而那么容易感到愤怒了。

4.发怒的时候,学会体会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前两天,我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给我发了一条微信。他现在一家外企工作,从微信的内容来看,能感觉到当时他的情绪比较激动。

“老师,赶快劝我几句,否则我马上要和我的主管撕破脸了!她真是欺人太甚!她总是对上海本地人笑脸相迎,对我们外地人不停的找茬,这就是区别对待!刚刚她又过来对我的工作挑毛病,我准备和她大吵一架,大不了我就走人!”

通过微信,我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怒气。我马上劝学生说“你先不要激动,现在你除了深呼吸什么都不要做,先冷静五分钟再说。”

接下来,我又问了这个学生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主管因为你是外地人所以故意找你茬,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过了一会儿学生回复我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主管刚刚新官上任,很想把工作做好。由于她急于得到上面领导的认可,所以就非常压迫我们底下的员工。”

“那你感觉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她过来找茬呢?”我又问道。“我的工作也有一些问题,但我就是看不惯她那副德性。”学生回答道。

“也就是说,她并不仅仅因为你是外地人的原因才针对你,或许她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才朝你发脾气。又或许,因为她担心自己所带的团队表现不好,没有办法给她的领导留下好印象,所以才朝你们发脾气。”我继续开导学生。

当我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他人的体会和感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开始慢慢放下了“主管是因为我是外地人所以才故意找我茬”的归因方式,他的怒气也慢慢消失了。

“老师,谢谢你,我现在感觉心情好多了。我还是先把自己手中的工作给做做好吧,有机会我想和主管好好聊聊。”学生最后回复我说。

看到学生回复的信息,我微微一笑,心里想道:能够通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化解了一场可能的纷争,这种感觉真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