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南京最念旧的地方
在南京,可能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大厂一样。
即使已经撤区并入六合近20年,即使江北新区的耀眼光环加身,他们还是坚定地称自己为“大厂人”。
最关键的是,不止大厂人自己这么觉得。
“大厂只是大厂”,仿佛是一件所有人都认同的事情。没有人会反驳,也没有人会有异议。
/大厂,数不清的故事/
大厂古称'卸甲甸',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卸甲之地。
后来近代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此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化工基地、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因而得名“大厂”。
图源:南京老富
说起大厂的故事,自然离不开一个又一个的厂房。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化公司、南京钢铁厂、南京热电厂,到八十年代的扬子石化、华能电厂,再到九十年代的扬子巴斯夫、南京化工园……
外人看来,扬子、南化、华能、南钢构成了大厂的工业底色。
而吃喝不愁,生活便捷,以及每到冬天全南京独一份的暖气,还有炎炎夏日的职工福利,则是大家对大厂生活的全部印象。
辉煌的工业史,伴随着许多大厂人的一生。
从出生到工作,从青年到退休,他们所有的生活记忆都由这些厂房串联。
1980年,大厂区诞生,2002年合并成六合区,再到后来的沿江工业开发区和江北新区。
这些年,大厂一直在变,可是320112却一直留在了大厂人心中。
/大厂,忘不掉的回忆/
如果说工业是大厂的底色,那么念旧则是所有大厂人的共同属性。
在大厂,随便一个街角巷口,你都能和怀旧的气息撞个满怀。
在太子山公园,你可以找到每一个大厂人的童年。
碰碰车、海陆空、鸭子船、儿童公园挤满的小摊贩,还有孩子们最爱的猴山……小时候每到了周末,都会缠着爸妈带自己来太子山公园。
而园内的长芦崇福禅寺,寒冬腊月里的撞钟祈福,则是大厂人迎接新一年专有的仪式感。
后来长大了,这里又成了青春懵懂年岁里的秘密基地。
既然说到了太子山,自然不能忘了平顶山。
作为小学春游的首选地,公园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大厂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一部《我不是药神》,让扬子医院火遍了全国。
32年的行医时间,不算长,但是很多大厂人在这里出生,对于他们来说,扬子医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扬子医院隔壁的石化门球场,是所有大厂男生的最爱。
挥洒汗水的周末午后,总是要等到父母一催再催才肯回家吃饭。
育英二外名声在外,可其实大厂还有校史六十载有余的大厂高级中学,以及扬子二幼,扬子四小,扬子一中,南化二中……
小学同学的初中同学是我的高中同学,是每个大厂人都习以为常的事情。
于是在大厂,朋友都是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
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起长大一起升学,后来毕业归家又成为同事,时光沉淀了友谊,岁月保留了回忆。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大厂人心中则有一百个大厂中心。
每逢年节就人山人海的胜利百货商店,让西厂门被称为“大厂新街口”,如今让人流连的却变成了那条“最美梧桐道”。
后来的十村步行街,迎来了大厂的第一家的肯德基和麦当劳。
还有傣妹、豪客来、肥牛当家、超级鸡车、正新鸡排……大厂人无数个第一次的尝试都献给了这条美食街。
当然最让大厂出圈的,还要数南钢体育馆。
公认的“魔鬼主场”,江苏男篮让这里不仅成为了大厂人的骄傲,更成为了全南京的骄傲。
在家门口就能看CBA的体验,是专属于大厂人的幸福。
胡卫东,唐正东,胡雪峰,张成……“江苏龙”的辉煌仿佛仍然历历在目。哪个大厂人,没在小时候翻墙去看过比赛呢?
/大厂,吃不完的美食/
大厂人回忆闭环中的重要一part,自然是美食。
随便一家店拉出来,都是那种【愿意坐一个半小时公交过江来吃的美味 】。
最著名的当属西厂门大个子小肠面没有之一。
频繁被报道的老板已经相当淡定,旁边食客看到拿着单反的我们,调笑着说了句“又是来打卡的。”
招牌小肠面,可以做炒面也可以做汤面。
小肠洗得干净,内圈的脂肪恰到好处,弹性十足,咬起来咯吱咯吱的。面条偏呛,青菜给的量特别足,和面一起煮的辣油画龙点睛,让整碗面香气四溢。
大个子家的美食,也不仅仅停留在有入门门槛的小肠。
一碗杂烩炒面,香肠、木耳、鸡蛋、肉丝、皮肚……和面条一起在铁锅中翻炒,一点点芹菜的香气,让炒面的口感和味道更加有层次感。
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一颗被炒面酱汁包裹的溏心蛋。
轻轻地用筷子把荷包蛋戳破,流出的生蛋黄和刚炒好的面一起吞进嘴里,给满分不怕他骄傲!
八化建老四川麻辣烫和小四川麻辣串到底谁更好吃,至今也没个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缭绕的麻辣香气是专属大厂人的硬核宵夜。
周宏星烤鸭,每天饭点门口都是人人人人。
相比于其他家网红烤鸭,他家的卤子偏咸鲜,皮与肉之间夹着一层薄薄的油脂,吃起来更是记忆中儿时的味道。
当然作为一个地道的大厂人,可能更爱带你去吃许老二。
他家的香菇卤子,香气四溢,全南京独此一家。用鸭油熬制的辣油更是一绝,吃起来完全不会腻,也是大厂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
每次看到什么炸鸡店排队三小时,大厂人内心都是毫无波澜的。
西奥夫的鸡翅,外皮酥脆鸡肉润滑鲜嫩,爆汁的鸡腿更是一票难求,每次排队都很怕前面的大哥一口气买太多。
大厂给所有住在这里的人,都划下了一个圈。
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立业到成家。不知不觉间,这个圈,一走就是好多年。
新与旧的交替,每一天都在大厂上演。
可是大厂人并不慌张,因为那些关于从前大厂的回忆,永远都在念旧的大厂人心里。
南京吃喝玩乐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