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正式发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语言文字周报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王敏、何瑞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教育部、国家语委2020年11月23日发布《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GF0023-2020]。该规范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是新时期现代汉字规范标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予以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规范作为保障。2015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项目“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研制”立项,原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为项目负责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王敏研究员、何瑞副研究员参加研制。
课题组遵循稳定性、系统性、实用性三原则,继承原有笔顺规则,兼顾现代汉字规范标准系统性,立足实际应用,为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逐一确定规范笔顺。
课题组建设了“通用规范汉字笔顺信息库”,汇集整理原有笔顺规范,包括《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F3002—1999)、《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GF3003—1999)。深入研究并遵循笔顺规范制定的原则,将笔顺规则落实到包括新增的163个类推简化汉字在内的每一个规范汉字。
信息库收集其他相关的汉字规范标准,如《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部件规范》(GF2001-1999)、《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GF2001—2001)、《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GF0014-2009)、《汉字部首表》(GF0011-2009)、《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GF0012-2009)等,在更为全面的背景下理解与笔顺相关的问题,与相关课题组保持密切沟通,提高规范标准体系性。
研制过程中,课题组在不同阶段听取了基础教育和其他应用领域的意见,保证研究成果立足应用、服务应用。课题组较为广泛地调查了辞书编纂、汉字研究、汉字教学、中文输入、信息处理等多领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确定依据现行通用规范汉字形体,即《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标准宋体字形,给出每个字的逐笔跟随和笔画序号式笔顺,提供ISO/IEC10646国际标准编码,即UCS码。2016年4月~6月,在中小学教师范围就笔顺使用情况征求意见;2017年7月~10月,国家语委向各地语委发文,面向全国征求意见,课题组认真整理研究并吸收了部分合理意见;2020年5月~9月,课题组研究回复了匿名评审专家对笔顺规范送审稿的质询。
2020年9月25日,《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通过国家语委标准审委会专家审议,提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
专业的事交给了专业的人去做。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系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策划的“字斟句酌”丛书之第五种,由语言文字应用专家杨林成先生主持编写。“干货”“专业”是该书的两个关键词。
↑↑↑点击上图即可进入小程序购买本书↑↑↑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
杨林成 主编
《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 组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第1版
定价:58元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是一本精要、实用的工具书。全书分为“上编”“下编”和“附录”三大板块。“上编”收录了12个语文教学、编辑出版等领域中常用的规范标准,这是本书的硬核部分,可供检索查考之用。“下编”收录了两个准行业规范性质的文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2005版)、《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修订),以及九篇知识性文章。对于《认定细则》,编者本着与时俱进、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中涉及的部分过时的语文法规、辞书版本,均替换为新版本;有的地方用括注标明新的国标和法规;个别表述,则径直按照新语文规范版本的精神予以修改,以求简洁。九篇文章,均是“咬文嚼字”性质的原创,针对的是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典型问题。涉及别字、简繁体转换、读音、语病、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等内容。
“附录”属于拓展阅读。汇编了17篇讨论语言文字热点、难点的经典文章,可备读者释疑解惑。复旦大学杨剑桥教授,上海师大宗守云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刘祥柏、刘丹青研究员,古音韵研究权威郑张尚芳研究员等进行了严谨地解说。还有“的”“地”“得”的用法、“做”和“作”的用法,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和文字应用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附录》中就有5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这些文章都不长,不过1500字左右,相信读者们读过之后,就能解决问题。
本期责编:公子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