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沙洼村东有一通明朝县令碑
在北方乡村,古代出一个县令也是不容易的。特别在明朝为官。
我这些天在深州唐奉近30个村采访,清代的秀才居多,有时候一个村有三四个之多,但是,举人却不多,而且是清代的。
在中国,科举制度维系了1300年,我就想为什么明朝或者更远的时代我们这边没有出过什么有功名的人物,这就是古代国家政治中心多在南方,南方人重视文化,北方人习惯练武,后来在明朝出现的南北榜事件(就是考中的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一个也没有被录取,后来史学家考证,是因为南方重视读书,北方文化荒废的结果),而明朝永乐之前,燕赵大地多发生战事,士子无心读书,所以明代北方很少出功名人士。
但是,今天我在唐奉镇沙洼村,在该村书记张振选、村秘书文保银、文万永(我的姑父)和儒商文大莽等人的带领下,来到村东坟地里,看到了一桶明代县令石碑。
据文保银老人总结的这通石碑的资料里说,这个县令叫文献,另据《直隶深州总志》记载,文献公于正统年(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后期入取贡士(明代,贡士分两种情况:一为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一为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敕授(朝廷授六品以下官员为敕授)山西黎城县令。后殁在故乡沙洼村。这块碑是他的后人在清朝光绪年间立的。至今有100年左右的时间。
其实,按照沙洼村始祖文仲礼于明朝永乐年间,也就是1406来到深州,也就是过了43年就出了一个贡士,这是不容易的,我想这是与文家重视文化读书有关吧。
说起这通碑的故事,也是一波三折,这通碑文革时期被推倒,后来成了该村一生产队的井台,之后有一次该村儒商,民间文化学士文志义通读碑文,才知道这是文家出的一个县令的墓碑,便加以保护,现在把这通碑重新树立起来,并且紧挨墓碑,立了一块先祖碑志修复再竖序的碑刻,上面是文保银老人的撰词:本茔始祖献生于明永乐年间,据《直隶深州总志》所载,公于正统年后期,敕封山西黎城县令。殁后立茔至今,仰仗先祖德佑,后世族旺发达,现属籍八十户,人丁四百余。然百年来,时势沧桑,风行不易,使先祖碑铭隐世六十余载,当今德政天下,盛世和谐,为先祖功德永昭后世,且明解族属根本,族中人等商定协力执办碑志修复再竖之举。仅此别无他意,功既成,族长率族人属众即前拜谒并著录于后。
重竖文县令之碑,功德无量,让沙洼文姓后人铭记先祖功德,激励子孙发奋读书,这样想来,文保银等人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值得称赞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