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七大三线地铁换乘站,各有什么特点?
武汉七大三线地铁换乘站:1.汉口火车站2,10,12,2. 武昌火车站4,7,11,3. 香港路站3,6,7,4. 徐家棚 5 7 8,5. 武汉商务区3,7,10,6.余家头 5、9、10,7.光谷广场 2,9,11。
有人说:越市中心的地方其实越不适合做换乘站,因为本身客流就大,再加上换乘客流,那就更大了,对地下面积的要求就越多,施工难度就越大,相反,在次中心换乘就要好多了,压力就小了,市中心的换乘也就是能快速疏散而已。
我感觉越是市中心的站,以该站为目的地的人越多,设置为换乘站可以让旅客更为快捷的到达和疏散(减少换乘次数),比如中山公园站 大家都去,结果只有2号线一条线通过该站,结果非2号线旅客大家都要换乘,不仅麻烦还增加了2号线负担。基本就是这个道理吧,所以越是市中心的站(或者说商业区)越容易被设置成换乘站。
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王家墩CBD都是两线节点换乘,与第三条线通道换乘,王家墩cbd是最简单的,武昌火车站周边环境复杂,控制因素多,先天略有不足,难度较大;汉口火车站与站前地下空间结合,做得不错。武昌火车站应该是最难的,四线换乘4。5。7。11,工程间隔时间最长,没有预留规划,而且地域小,还关系到京广铁路和桥,火车站的地铁站一般是在广场或者其余空地修建,火车站的层高不高,一般车站施工的时候难度还好,当然说的火车站附近修地铁的难度主要是要与铁老大协商,另外安全等级也要比普通站严格,毕竟若是真的出事了,谁都担不起。地铁穿国铁的时候,一般是隧道穿过去,用盾构机穿过去,不会存在地铁基坑穿国铁的。
香港路站,三线换乘,3、7都是左右线重叠,周边都是高层,论工程难度和复杂程度,在这5个站里面应该是最困难的。
至于光谷广场站,环形广场整体做地下空间开发,地铁车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开挖面积大,局部地下四层,难度也是比较大。
徐家棚站,5号线、7号线、8号线、三阳路长江隧道,想想就比较难。徐家棚3线工字型换乘,7转8要走差不多400米,5号线就建在这条400米的通道上。不过说实话,8走团结路,7走秦园路,5走和平大道,互不冲突,施工难度小,换乘距离大。
光谷广场地下1层:商城;地下2层:9号线、民族大道下穿通道;地下3层:2号线(南延)、珞喻路下穿通道;地下4层:11号线。2条道路下穿通道是分离式立交,不冲突,并且跟同一层的地铁不交错。3条地铁的垂直空间关系从上到下分别是9号线、2号线、11号线。行人过街或换乘主要在地下1-3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