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刚‖解读刘家垭

“山西大槐树,摇天咯吱吱。” 
      明初永乐(1403年)年间,部分移民从山西大槐树开始辗转迁徙,一路风尘,最后选择了竹林关作为其安身养家之处。他们身上有两个特征:“走路手背抄,小脚趾成两瓣。”被人们称为上户(上河,上湖)人。刘家垭人为上户刘氏一族。大户刘在刘家垭分为五门人,古路河分为三门人。
      到了明末清初,清廷颁布了《垦荒令》,从江南西坝,安徽安庆府等地一些家族,跋山涉水,迁居到竹林关,称下户(下河,下湖)人,或客家人。也有人直接称乎“南蛮子”。

刘家垭人祖上迁至龙驹寨,其地名鹰落寨,繁衍生息。随着环境的变化,又迁徙到其东南的西岭柳林子。清初,搬迁到张塬南河口塬山的刘家垭,原名偏沟岭,见这里山环水绕,土壤肥沃,就安心定居在这里。其祖先娶张塬张家女为妻,嫁妆为老虎凹土地。老虎凹树木参天,时有老虎出没。为开垦这块地,刘祖每天燃起篝火,不让它熄灭。张家时常在岭子梁上张望,如烟断,则女儿女婿有可能命丧虎口,遂有“刘家垭,老虎吼”之民谣。

刘家垭常以居于风水之地为誉。
       其穴位“凤凰穴”,大台坡和对门坡相连为"凤凰单展翅",其下相连两条梁为“凤凰伸腿”,东边有竹林关八景之一的桃花谷,背面紧靠另一景南丈沟天险绝壁天谷崖,西边有峻峭曼妙的月越崖。早晨,太阳从东岗上升起,傍晚,落于月越崖之巅,正是“小镇八景一凤凰,振翼天谷崖之旁,东岭梁山旭日起,月越崖晚醉夕阳。”

(天姑岩)

(大磨盘)

刘家垭人神族画卷犹存,成最重要之古物。
      每年正月初五为刘家大祭祀。排行大致为“章理汉成学,永玉锡志德,安培福寿长,忠厚传家远,富贵益千年。”目前,以安培富字辈居多。资料记载较详细的“学”字辈,大多传述的为刘学龙故事。其下弟兄四人成家,分家以“大黄石头”为界,分上院,下院,东院,西院。上院和西院为大黄石头背后人。弟兄四人均分有大碾子,石磨子。老茬人(年龄较大的人)清楚八大标志性物件的位置。其碾子重两千多斤,方圆三四公里无此巨石,老路是羊肠小道,先人们是如何把碾盘运来支起的?已无法考证。弟兄四人共用一口老井,如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老井水质甘甜,哺育一代又一代人,近年被无知者破坏,令人扼腕叹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在刘家垭成立了完全小学,一百多户人分为两个生产组,建成前场和后场打谷场。前梁开挖有防空洞,修建了涝池,机井,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修了大坝,水库,排洪大渠直通张山洼渠。这期间,当地流传有顺口溜,是当时形象的写照:“刘家垭,四条梁,包谷只长四指长。天晴炸裂子,下雨垮鳖子(泥石流)。筒子鞋,陪嫁妆,下雨踩泥进洞房。”又因沟渠,梁坡多长枣刺,洋槐刺,香花刺,村民刘麻子编了一个顺口溜:“麻子麻,上树䎬(坡),狗一咬,刺一拉。串成串,丸成蛋,醋一溜,油炸烂,乡亲美味梦里边。”随后,政府又修建上丹凤的公路,途经南河口——南丈沟——西岭。八十年代初,又修通了垭子到村中的土路。现今修了桥,打了水泥路面,村民拉来了自来水,形成了水电路三通。

刘家垭不乏小有名气之人,古代西院有一先人力大无比,喜欢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相传能手提千斤碌碡架在大树垭山,无人取得下来。近代有“挽裤入丹江,石缝秧苗壮”的丹凤农业局刘德平,引领龙驹寨人修建良田千亩,造福一方百姓。还有德艺双全的二黄艺人刘安良,竹林关供销社诚信望众的刘志珍,豪爽仗义的镇长刘平均等。昔日刘家垭可谓人杰地灵,贤士如潮涌。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速,刘家垭有如一杯残阳,有点沧桑没落了。
      这一古朴,独特的小村,何时再续辉煌,展示她的另一种风情呢?我期盼着。

作者简介:刘培刚,小名三民,陕西丹凤竹林关人。好爱读书,写文,都市放牛,诗意生活。

丹凤97花卉,美丽的世界有温情

地址:丹凤烈士陵园西隔壁

电话:无心18740746323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远洲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小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投稿注意:

         1:原创,首发

         2:附200字以内个人简介,图片一张

         3:邮箱3071085012@ qq.com  或者15591980848

         4:赞赏即稿费。详情见往期平台作品

(0)

相关推荐

  • 刘家大塆旧事记

    ◆ ◆ ◆ 文 | 图:刘发润 2021年4月15日(阴历三月十五日)上午八点,二桥东刘家大塆迁祖坟仪式随着鞭炮焰火的齐放正式开始.为了支持甘露山文旅城建设,二桥东的刘家先祖们被后辈子孙小心翼翼护卫着 ...

  • 【晋城采风手记】探秘刘河村

    探秘刘河村 ★  刘庆庆 刘河村,村东有一道长流水,传说为刘姓建庄,故名.后有常姓兄弟来到这里,后渐有宋.孙等姓.今137户,360余口人.过去从西洼到二十里铺一道高处边有房,称千家岭.因战乱民众四散 ...

  • 刘铁檩:清明祭祖记事……

    刘铁檩:清明祭祖记事-- 2017年清明,回家祭祖,总想记点什么--,我决定用这个平台回忆记录一下这次回家烧纸,立碑的感想. 我分为七个段落记载了它: 分别是:清明祭祖.姑母催立墓碑.追忆大娘.重建祖 ...

  • 花花世界: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

    凤凰展翅,青春似火.还记得那首毕业生的校歌吗-"凤凰花又盛开,我知道不久我就要离开,潇洒地去了又来,花儿一样的年华,花儿一样的世界,飘飘的云彩带着我的心飞到天外--". --凤凰花 ...

  • 坡刘村的小微企业

    坡刘村的小微企业 一.第二产业 1.运输专业 提起坡刘村的运输专业户,必须上溯到清末到民国初年,村上有一位叫刘璇的人,他带领着四个儿子,使用硬轮大车给人家运送货物.当年他们西走兰州.北到铜川,还曾为陕 ...

  • 小时老家趣事 ||​ 刘仕宏

    小时老家趣事 刘仕宏 老家,离梅州市30多公里,是个自然小山村,四周是山,相对标高200米左右,地方小方圆也就2平方公里样子,山清水秀,空气新鲜,鸟声不断,长年天蓝蓝的. 诗云: 小路崎岖又弯弯, 一 ...

  • 【兰溪美食】兰溪糖糕

    兰溪糖糕 在我们老家,这制作糖糕的活儿,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会. 特别是逢年过节,我们刘家村人特别隆重.曾记得,我小时候,刘家村副业队就会在过年前夕在五间头里做馒头,有时也做糖糕.那时候,刘家的糕点师傅 ...

  • 聊斋故事:崔秀才

    泰安有个叫刘书垚的大户人家子弟,性格放荡不羁,喜欢结交天下志同道合的好友.因此,他家门前常常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人们都很仰慕刘公的为人,争相去讨好她. 有一天,刘公家中来了一位秀才想拜访他,刘公亲自 ...

  • 聆听-巴蜀之地 | 刘元兵 :不一样的年

      [巴蜀之地] 专栏主编:夏祥林  梦梅若兮  杨霞 图:堆糖 文:刘元兵 主播:自在花开 牛年的春节匆匆来临,人近甲子,两鬓染白,青春不在,度过了几十个年头的我,感觉今年是一个不一样的年. 按照父 ...

  • 【闪小说】刘培刚/选儿媳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选儿媳 刘培刚 雷雷最近遇到了烦心事. 他妈妈一问,才得知,最近有好多女孩子都争着要嫁给他,他也不知要选哪一个好. 他妈妈对他说:"女 ...

  • 刘培刚‖都市放牛(诗歌)

    冬雪不曾远 春雨沥前行 朝发夕至繁华里 汗水人间 不惜风尘冷暖 感受历程快感 为生有泪不轻弹 匆匆 用脚步图画人生 生命 不做那悲催的灯 酒绿灯红吹了都市的风 豪强富丽沾了沃土的灵 满眼宝马花海人烟 ...

  • 刘培刚‖情溢桃花谷(诗歌)

    春风如期赴约 百花脉脉含羞 山谷里的桃花格外纷争 姹紫嫣红  万头攒动  层层叠叠  气势恢宏 因为这春天 唯有桃花爱如潮涌 幸福就是这亘古的嫣红 阳光唤醒情欲的萌生 蝴蝶触摸花香交融的感动 你款款细 ...

  • 离别那天,渡口在飘雪(刘培刚,若水长天,傲雪,方子蝶,蓝冰儿同题诗歌)

    离别那天,渡口在飘雪 文/刘培刚 那天清晨  你送我去渡口 仪仗夹道的是银蛇狂舞 喜鹊的翅尖抖落一团团轻柔 你捻熟地拍拍我身上的落雪  掖掖衣袖 仿佛农人平整耕耘的地土 此刻 唇齿相依   蜜意搅拌痛 ...

  • 刘培刚‖都市放牛之二(诗歌)

    风雨化妆的丐帮 拄一根瘦竹  盛一碗汗珠 奔走在老城根的背景里 眼前层层城砖 是否是古人留下的套路 泥土的孩子  此刻寻找泥土 千里平原屹立了千万栋怪兽 蚕食蚁族般人群 消化不良  又每天涌吐 人生的 ...

  • 刘培刚‖带你走进天谷崖

    带你走进天谷崖 天谷崖是一处天险绝壁.地处丹凤县竹林关西北,过去是竹林关西门.那时的壮年男子担脚从这里进入南丈沟,途经西岭,月日,最后到达龙驹寨,贩回盐巴,茶叶,丝绸等许多生活用品. 一九三七年,红三 ...

  • 流言总是如影相随(刘培刚,张军强同题诗歌)

       流言如影相随 刘培刚 站立云端   追梦 快意魅力彩虹 闪电呐喊的雷霆 雕刻着冷雨寒风 丰硕的汗是雨水的精灵 荷   玉砌投影的风亭 平静的一盘白月光 聒噪一夜蛙声 那是天空精心准备的礼物吆 出 ...

  • 刘培刚‖茂水塬的根

    竹林关西去三公里,一个长三百米高十几米的土塄坎上,错落有致的坐落着几十户人家,他们是小户刘的一支.小村的名字叫茂水塬. 该村面朝北,坐坡向银花河.北岸陡峭的月越崖,如一道屏风挡住视线.银花河白浪薄烟, ...

  • 刘培刚‖桃花谷里浴夏风

    丹江与银花河的爱恋 缘至前世今生 裁剪的碧色闪电 划分了水乳交融的金色三弟兄 时代开宴了 桃花谷端上一道滋补汤 小镇的舌尖赢得了丰盛 春风挥挥手 震撼的桃花凋谢了么 不  她去奔赴瑰丽的人生 站立谷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