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概括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4点归纳法让你准确总结,快速读懂文章……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有一类阅读题是必考的,那就是概括总结。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文章明明看懂了,可是要组织语言去概括,不知道该怎么说。明明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是老师只给了1分,到底是我理解错了?还是答案有问题?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为什么总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说说你的感受这一类阅读理解主观题呢?因为还是没有掌握好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即便是归纳总结文章的内容,也是有方法的。学习讲究有证可循,主观题的答案是怎么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4点归纳法,让你准确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读懂文章,一起和小岛老师来看看吧。

1、从标题入手

有的阅读理解素材,非常直接,从标题我们就能看出要讲的故事主要内容了。比如:《故乡的灯节》《詹大胖子》《夏天》这3篇文章,如果是在考试中遇到,我们是否能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吗?主观问答题喜欢考:请你总结概括故乡的灯节上描写了多少种灯,各有什么特色?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请你说说,詹大胖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写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夏天的?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发生在考试中的,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在阅读理解题目上一分不扣,有的同学却错误百出呢?是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不高吗?是阅读理解能力差吗?其实都不是,单从标题上,我们可以确定作者写的内容,但是想要准确地回答问题,我们还是要熟练掌握从标题入手的归纳法,准确总结,才能有把握地回答问题。

标题归纳梳理法,就是从标题入手,根据文章的内容,去扩充标题。《故乡的灯节》写了多少种灯?那还是要去了解灯的特点,根据标题故乡的灯节,在原文中找到灯名,一一梳理进行内容扩充,每一种灯的介绍和特点,做好标记,最后在进行一轮语言文字的提炼,按照此题的分值,进行罗列答题。如果是5分,那么至少要写出3-5个灯的样子,及修辞手法的表达。从标题入手的归纳总结,能够让我们很快地抓住关键词,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也能找到重点,写故乡、写灯,这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对故乡的怀念,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几个关键词的概括总结,让我们准确抓分。

2、段落归纳,整合段落大意

我们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型有这样一种类型:结合第1、2、3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类把明确段落内容提出来的问题,需要我们学生沟通过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再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回答,才能传达你是看得懂的。老师也会在试卷答题位置,看到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段落归纳,语文课上讲得最多,但是普遍吸收稍差。原因还是我们没有重视段落归纳大意法,还认为重复性地学习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其实归纳段落大意,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一定是老师讲课的高频词。所以遇到这一类题,我们先要归纳段落大意,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去看一遍自然段,了解具体讲了什么内容,再对段落进行整合,这道阅读理解题的分数就抓到了。

3、通过关键字词句来归纳概括总结

语文老师常强调的,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学会去找文章中的字词句,这些关键的信息就是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答案。可是很多同学总是找不对,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字的意思。一篇考试的阅读理解素材,一定会有明显的答案隐藏在文章中等着你去发现。找到关键的字词句,它们有时候在段首,有时候在段尾,有时候是形容人物的词语,有时候是描写景色的修辞,可能在段落中反复出现,也有可能在开头或者结尾才出现一次。毫无规律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总结归纳找到它们呢?只有在日常不断地去练习,积累阅读才能做到。那么家长和同学就会说了,这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你说的我们都懂,但是缺少练习的方向,也确实没办法,期末考试复习没有太多的时间,我们就需要通过精准的字词句,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

4、找到叙事的要素,就可以归纳总结全文

通常,叙事类的阅读素材,需要你概括的是人物在事件中的发展路径,阅读理解会考你: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有什么结果,用一句话、两句话来概括。很多同学就又慌了,明明是把文章看懂了,也能简单地理解,可是一到做题又不会了。这还是因为,我们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找到叙事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结果,按照这个方向找到叙事的要素,我们在阅读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归纳总结就把公式稍微扩充一些,完善语言组织能力,有条理性地来答题,就能准确抓到满分了。阅读理解对小学生来说,拿到满分不容易,我们更需要的是找到答题的方法和套路,明确考试的方向。

当然了,概括类的阅读理解,还有很多需要去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人物的描写、性格、品德甚至是场景环境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习作的顺序,是我们需要去感知人物的,通过阅读文字,巧妙运用标题传达的信息、整合段落大意、找到叙事要素,快速读懂文章,在考试中准确写出答案,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关于概括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你还有什么样的经验值得分享?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