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热病,不听医言,星星之火险燎原
仲华介弟(小编:“介弟”是对他人弟弟的敬称)季才,秋,得外感病,证见微寒热,鼻鸣,咳嗽,脉浮大数实。此属上焦风热之证。余初为解表,继进清里之剂,2 剂,证减而余热未尽。季才以为无关紧要,置之。数日后,热逐盛,不恶寒,头重,心烦,口渴,略见黄苔,病已化热入里,属阳明外证。余即处以辛凉解热剂。越宿,皮肤发现斑疹,口渴甚,弥更益烦,舌绛而燥,语言艰涩。知其热邪甚炽,有诸内而形诸外,故发斑疹也。温病发斑疹,为热毒炽盛之证,然其脉证俱实,邪气虽盛,正气亦充,堪与邪气相拮抗也。法当清营以解热,生津以滋燥,于是处方如下:
银花八钱,黄连三钱,玄参八钱,生地一两,麦冬五钱,紫草四钱,桔梗三钱。
服已,舌津稍润,渴稍止,热亦降。再数前方与之,亦嘱病家须旦暮再服(小编:早晚各一次,一天吃两次),庶免邪焰复炽。然病家以为病情好转,日服已,夜不再服,次日更停邀诊。至夜,热再炽。舌苔煤黑,其发展趋势欲燃及阴经矣。幸其脏气实,不容邪,故神志不乱,可预卜其能还诸于腑也。既然病机未变,继续宗前法处方如下:
生地一两半,玄参一两,麦冬五钱,紫草六钱,银花八钱,黄连四钱,大青叶四钱,丹皮四钱。
午后复诊,病人热度下降,自知溲便,舌润不燥,惟黑苔扩大至全舌,唇焦齿槁如故,此证阴经不受邪,热邪从阴出阳之端倪已显。再依方夜服 1 剂,翌晨,黑苔尽退,转现黄苔。显见热邪完全由阴出阳,从血分转出气分矣,乃改用加减化斑汤以祛阳明之热。处方如下:
石膏一两半,知母六钱,甘草三钱,玄参八钱,麦冬 五钱。以米泔水煎服。
再诊黄苔亦退,热尽解,大病告一段落, 唯喉干舌燥,卧不安而大便难耳,盖胃阴既损,津液未和所致也。投以调胃承气汤、竹叶石膏汤而愈。
编者按:
本案为一难得的温病教学病例。因患者不听医嘱,轻视病情而一再耽误治疗,邪热从卫分入气分,再到营分而入血分的整个卫气营血发病过程,治疗得效后又从阴出阳,邪从血分出到气分,最后终于治愈。如此完整的温病“卫气营血”治疗过程,临床少见矣。从刚起病时邪犯肺卫而见“微寒热,鼻鸣,咳嗽,脉浮”,到邪热进入气分,症见“热逐盛,不恶寒,头重,心烦,口渴,略见黄苔”,说明热邪已入里伤津了,属阳明证,即气分证了,但患者服药症稍轻后未续治,致使邪热再进一步进入营分,而发斑疹,兼见“口渴甚,弥更益烦,舌绛而燥,语言艰涩”等症,病情更趋严重。最后邪热竟径入血分,“至夜,热再炽,舌苔煤黑。黑苔扩大至全舌,唇焦齿槁如故。”其发展趋势为邪热燃及阴经入血分矣。幸其脏气实,不受邪,故神志未乱,否则后果堪忧。
在用药方面,吴老“初为解表,继进清里之剂”,虽未言明用何方剂,邪犯肺卫,推测多是用“辛凉轻剂”之桑菊饮,次用清阳明气分证之“辛凉重剂”白虎汤。邪入营分后,遵叶天士所言“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意,以清营汤加减以清营解毒,透热转气,继以化斑汤清热泻火,并加大青叶、丹皮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最后用调胃承气汤、竹叶石膏汤清余热、养阴津而愈。
从本案整个治疗过程看,可谓跌宕起伏,惊险异常,也可看出吴老胸有成竹,谨守病机,应对精准,方证相应,病终告愈。
文中医生简介:吴逸然(1909—1969),广东中山张家边人,中山县名老中医。吴逸然先生早年毕业于广州光汉中医专门学校,毕生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他毕生热爱中医事业,刻苦钻研中医经典著作,辨证论治法度严谨,从事临床工作凡三十年,临床效果卓著。遗下《诊余实录》一部,载有病案记录 86 例。
内容简介
本书收载了广州中医学院建院时伤寒考研室首批老师程祖培,岭南针灸名家李尘,中山中医院建院五老余子修、周伯姚,雷金允,黎兆初,唐国华等等中山名老中医的医论医案医话,部分还加了编者按,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赖海标,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广东省基层优秀中医工作者、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优秀工作者、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称号。2017年9月创建“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一年来已发表中医学术文章约200篇,引起积极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