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敢独造 卓尔不群的司马光——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11
古往今来,说起司马光,最先让人想到的是他砸缸救人的故事,其次则是想到他编撰的史书《资治通鉴》。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如果要用一句话评价司马光在民间的知名度,那可能是:砸缸第一;修史第二;书法第三……
本期书界,我们就一起走进书法家司马光的世界,在欣赏司马光传世书法作品的同时,共同感受司马光的笔墨艺术。
司马光(1019-1086)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以古为尚”的书学观和审美理念,直接影响了宋人“隶法复兴”的实践。
司马光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遗憾的是,他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共有墨迹、刻帖和刻石三种10余件,有楷书和隶书等。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如此端劲的书风,根植于醇厚的文史学养与政治怀抱,亦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极为相似。
北宋 司马光 《自承帖》
司马光是以正书和隶书为主要书体的,且正书多于隶书。就其书法特点,正书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隶意蚕头凤尾的意图和造型,明显融入了隶书传统;隶书字小,以纵势为主,沉涩刚劲,刚柔相济,拙中带秀,隶中兼楷。
司马光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对书画和金石的学识与鉴赏之能,并根据个人胸臆,博采众家之长,融秦篆之圆劲、汉隶之凝重、晋人之蕴藉、唐楷之刚健于一炉,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这在宋人书法中无疑是自成一家、独树一帜。故有人将司马光的书法名曰“隶楷体”。
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残稿》
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资治通鉴残稿》为司马光《资治通鉴》手书残稿,通篇文字极具司马光“隶楷体”的书法风格。《资治通鉴残稿》约29行,460多个字,记录了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的事件,残稿改动涂抹处颇多。卷背有陈谢状5行,24字,亦是司马光手笔。
元东阳柳贯题《资治通鉴残稿》说:“四百五十三字,无一笔作草,则其忠信诚恳,根于其中者可知。”元代黄溍跋《资治通鉴残稿》曰:“温公于通鉴书……而作字方整不为纵逸之态,其敬慎无所苟如此,宜其十有九年始克成书欤!”元代宇文公谅跋《资治通鉴残稿》说:“今观温公此稿,笔削颠倒讫无一字作草,其谨重详审乃如此,诚笃忠厚气象凛然见扵心画之表,彼浮躁急迫者安能如是邪!”黄庭坚也说:“余尝观温公《资冶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迄无一字作草。”近人马宗霍《霎岳楼笔谈》称“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
透过《资治通鉴残稿》,足可见司马光书法“方整、谨重”之特色与其严谨诚信的为人是分不开的,“重其人亦重其书”是对司马光书法最具代表性的评价。
北宋 司马光 《神采帖》
除此之外,《自承帖》《真书宁州帖》《耆英会序》《天圣帖》《神采帖》等皆为司马光楷书作品。
从内容上看,《神采帖》应为司马光壮年时所书。当时司马光虽已步入仕途,然官阶尚低,其以极谦卑之措辞,问“太师”之身体状况。有专家分析,此太师或为文彦博。将这封信札与传世的司马光晚年墨迹,如《资治通鉴残稿》对比,可以发现,这封信的笔迹不如晚年修《资治通鉴》时老辣,紧凑,亦体现出信札所述是司马光早年事迹。
北宋 司马光 《宁州帖》
另一信札《宁州帖》为司马光答复其侄子司马富的手札,叮嘱其辞官归里,侍养尊亲,为司马光六十七岁时所作。其书法结体方正,用笔的起落明晰利落,古雅淳厚,并寓隶书笔意。清罗天池跋司马光书法《宁州帖》曰:“端严古茂,酷似魏晋六朝。生平所见宋迹,以此帧为甲观。”钤有元滕用衡、苏大年,明沈周、项元汴,清江德量、伍元蕙、罗天池、潘延龄等鉴藏印记。
北宋 司马光 《天圣帖》
跋文《天圣帖》,是其为陈省华手书诗稿所作的跋语一则。这幅跋语以工整的小楷书写。通幅结体端正、严谨,横平竖直的笔画中,隐隐可见些许隶书的波磔之美。而在起笔收笔或勾挑处的用笔与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相似。
若问司马光隶书,“性有公(司马光)之隶,胆敢独造卓尔不群,堪称宋代可数的隶书大家”,宋时颇负时誉。著名的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在其《论书》中评价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观其书可想见其风采。”宋代董史《书录》卷中,亦引《中兴小历》云:“司马光隶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隶字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在《司马温公隶书铭》中称司马光的隶书“剑戟交倚”。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之孙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跋司马光集序帖》提出“心画之作,为天下法。由'心画’见书美。”南宋高宗朝宰相李纲《梁溪集》中说“(观)温公帖……如对德君子,瞻其形仪,面其语论也,使人钦慕不能自己。”宋代时期对司马光隶书的赞扬与推崇美誉,使司马光隶书成为引领一代书风的榜样与标杆,无疑引导了宋人习隶的方向。
北宋 司马光 《王尚恭墓志》
如今,能看到的司马光隶书只有浙江杭州南屏山兴教寺摩崖《家人》卦、广西融水老君洞摩崖《家人》卦、山西夏县《禹王庙题名》、开封博物馆珍藏的《王尚恭墓志》。其中,《王尚恭墓志》字字清晰,保存完整,能代表司马光隶书的最高水平。
《王尚恭墓志》为司马光晚年所书的一方墓志。就司马光书法而论,此墓志书法取法不高,似是承袭曹魏《王基残碑》等“铭书石”而来,故其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不怒而威的风致。在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风盛行之际,可谓难得之佳作。通观整篇志文,朴茂高古,气势雄浑,透露出很强烈的金石气息。
北宋 司马光 《王尚恭墓志》局部
除楷书、隶书,司马光也擅篆书。北宋中期宰相富弼墓志的志盖“宋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致仕韩国公赠太尉谥文忠富公墓铭”为司马光亲笔篆书,文纵书,分五行,共25字。堪称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也为司马光极其罕见的篆书书迹。和“元祐通宝”篆书相比,此墓盖篆书笔画细劲,师法秦篆,结体取纵势,似有李斯篆书笔意。
如此看来,司马光书法却如山间小溪,虽无江河之巨澜,然奔流激湍,自有风味。
(俞 倩 整理)
北宋 司马光 《富弼墓志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