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居无定所”老人叹息,退休后,拼的就不再是子孙和寿命了

01

在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人活到最后,到底能够依靠什么呢?

大部分传统思想较为浓厚的父母都认为,人活到最后,肯定就是要靠儿子的。因为养儿防老嘛。

而有小部分的父母,他们的思想较为独特,他们认为,人不管活到哪个岁数,都不能靠别人,而只能靠自己。

前几年,当老龄化问题还未过分突出的时候,曾有专家就说过,出生率的降低,亲缘关系的边缘化,会让养儿防老成为空谈。

其实,这就不是这种思想本身的问题了。而是社会的变化,人情的变化,让这种传统的思想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

那么,有人就会疑惑,人活到最后,不拼儿子,那肯定是拼人的寿命了。

其实,像“寿命”这种问题,没有人能够完全预测到它的走向。

有句话说得很现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死,就是这世间之人无可逃避的存在。而这两者,都没有绝对的好,也都没有绝对的不好,只能从人身处的环境来看待问题了。

就像是人卧病在床,动弹不得之后,有可能越是长寿,就越是痛苦。所谓“寿则多辱”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不妨听听下面这个70岁的老人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02

小区中的曾大伯,已经退休有十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年的时间中,他“居无定所”,可以说是活得狼狈。

为什么说他“居无定所”呢?

因为他本来就有三个儿子,而这三个儿子在他刚退休那年就商量,让父母轮流到三兄弟家去居住养老。

刚听到孩子说这番话的时候,曾大伯夫妻便很感动,认为这三个儿子特别孝顺,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没有嫌弃父母。

其实,按曾大伯夫妻的退休金,其实是够用的。只不过,要这两个老人家一直住在老房子那边,终究是不太安全的。

所以,孩子才有这样的打算。

曾大伯夫妻俩刚开始就居住在大儿子家中。可是,大儿子的儿媳妇却特别仇恨这两位老人家,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了大儿子。

慢慢地,老人家发现,他们生活在大儿子的家中,就像是活在“冰冷”的空间中一样,不仅要看别人的脸色,还得被人限制自由。

后来,在大儿子家住了一年之后,他们就搬到了二儿子家去居住。

而此时的矛盾,才逐渐在萌发。

03

曾大伯夫妇刚去到二儿子家时,二儿子看起来是很孝顺的,也特别尊重父母。

可是,他们有一天却听到,二儿子夫妻俩在讨论。

二儿子跟妻子说:“肯定是大哥,他不想照顾父母,就把父母踢到我们这一边,一看大哥就不怀好意。”

妻子回应道:“老公,你也知道,我不怎么喜欢跟老人一起住,你想想办法吧,要不就是他们走,要不就是我走。”

......

曾大伯夫妇听到之后,其实特别心寒。他们想,自己做父母的,又怎么就不希望孩子过得好呢?

然后,他们很沮丧,便在二儿子中又住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曾大伯认为这两个儿子不好,便跟三儿子说了这么一件事。三儿子这个人特别不满这两位大哥的行为,便跟父母说,希望他们来到自己家去住。

这一次,其实曾大伯夫妇和三儿子夫妻的关系处得很好。而且,这一住就是三年的时间。

可是,人心是会变的。三儿子看到父母生病了也都是自己照顾,两位大哥啥都不管,就生发出了不满之心。

所以,曾大伯夫妇就被儿子当成是皮球一般踢来踢去,活得狼狈。

尤其是七十岁那年,他么感慨,人活到最后,拼的就不再是儿子和和寿命了,因为他们过得不幸福。

04

人到老年,到底要拼什么呢?

其实,拼儿子,拼感情,那是不实在的。因为所有的感情都会改,所有的心意都会变。

而且,随着人年龄越来越大,经历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那么,他们也就会对儿子和所谓的长命百岁无感。

试想,如果生活质量越来越差,那么这个人哪管是寿比南山,又能怎样呢?

试想,如果亲子关系越发矛盾突出,那么这个老人哪管是儿孙绕膝,可又怎么能活得快乐呢?

就像是上文中的曾大伯夫妇一般,其实他们没有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儿子们,都是有自己的图谋和打算的。

但是,我们却不能评判谁对谁错。所谓“清官难审家务事”便是这个道理。

人到老年,还是和老伴在一起,两个人生活最为实在。因为这两者,才是他们余生中最为亲近的两个人。

要知道,儿子有儿子们的生活,父母有父母的日子要过。如此,学会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才是生活的真相。

所以,老年人就该一手钱财,一手健康,对自己的老伴好一些,这样才能够生活美满。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