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年,大唐名臣严挺之正在长安家中闲坐...

733年,大唐名臣严挺之正在长安家中闲坐,仆人突然惊恐地赶来报告:“不得了了,少爷与您的宠妾嬉闹,失手把她杀了!”严挺之闻言大惊失色,急忙把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严武叫了过来。
 
痛失宠妾的严挺之自然是又悲又怒。他只要联想一下严武的母亲,也即严挺之妻子裴氏与宠妾的恶劣关系,就不难看出仆人的报告掺了不少水分。显然,他们是在给替母亲出气的小主人严武打掩护。
 
意外的是,严武却对仆人的包庇毫不买账,更是毫不畏惧气急败坏的父亲,梗着脖子申辩说:“咱们大唐哪有厚待小妾却苛待妻子的大臣?我就是故意要杀她,不是什么玩闹中失手伤人!”
 
原来,严挺之独宠年轻貌美的小妾,而儿子严武的生母、出身河东士族的正妻裴氏则大受冷落,几乎无法在家中立足。裴氏日子难过,少不了忧伤哭泣,这自然引起了敏感期儿童严武的注意。
 
在严武的追问之下,裴氏只好将老公“宠妾灭妻”的事情讲了出来。不像忍气吞声的母亲,严武自小便性情豪爽,敢作敢为,颇有枭雄之姿。他明白事情的原委之后,“奋然”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
 
他暗中找来一把铁锤,悄悄摸进了父亲宠妾的卧室。他用尽一个孩子全身的力气,猛然一锤挥下,击碎了她的脑袋!当震撼人心的凶案现场被发现后,惊魂未定的仆人慌忙将事情报告给了严挺之。
 
此时的严武有多大?才8岁而已。一个8岁的儿童胆敢挥舞铁锤击杀父亲的宠妾,还能义正辞严地在父亲面前侃侃而谈,这样的胆量和心理素质,即便是在儿童身心都日益早熟的现代,也称得上是触目惊心了。
 
更何况,严武不仅对唐朝妻妾待遇上的差异了如指掌,还可能有些有恃无恐。作为严挺之的嫡子加独子,他在严挺之眼中自然是金贵无比。而宠妾再得宠,也不过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姬妾,远远无法与亲生儿子相比。
 
果然,严挺之不但没有重责严武,反而啧啧称奇,说道:“好小子,真是我严挺之的儿子啊!”或许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认识到了儿子身上的悍勇,觉得他将有一番作为。但他也意识到儿子的性格存在问题,多次告诫训斥他“好好做人”。
 
那么严挺之的教育有没有作用呢?显然没有。他对草菅人命的行为并未重罚,反而口出赞语,无疑助长了严武身上的桀骜与凶暴。但是,严武果敢的性格以及他出众的才能,以及“安史之乱”改变的时局,还是助他走上了人生巅峰。
 
“安史之乱”使大唐风雨飘摇之时,严武果断地选择了追随唐肃宗,又因父亲身为名臣的缘故受到宰相房琯的大力举荐,成为新朝廷里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过好景不长,房琯因得罪唐肃宗被贬,严武也受到了牵连,不得不远赴四川。
 
自此,严武就跟四川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所属的剑南道毗邻唐朝劲敌吐蕃,边防压力巨大。但是,这种环境对于猛汉严武正是用武之地。他先后三度在当地出任节度使级别的封疆大吏,在抵御外侮方面表现相当强势。
 
763年,吐蕃大举攻入唐朝疆域,先后攻陷松州、维州、保州等地。时任剑南节度使的高适守土无方,援救不及,结果剑南西山地区也都尽数落入吐蕃人之手。唐代宗一看大事不妙,赶忙把严武派去替换高适。
 
严武是个合格的“救火队员”,到了四川就开始紧锣密鼓筹备反攻。猛人出马效果立竿见影,764年,严武率军大破吐蕃7万大军,连续攻取了当狗城和盐川城,收复了西山地区,夺取了数百里的土地。他的威名使吐蕃人偃旗息鼓,不敢再兴兵戈。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课本上的常客、大诗人杜甫是严武的至交好友。杜甫南下成都避难时,严武就曾多方帮衬,并与杜甫常有诗文往来。严武还专程跑到杜甫草堂,请他加入自己的幕府。正是由于他举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才有了“杜工部”。
 
可是,765年,年仅40岁的严武在成都暴病去世之后,母亲裴氏却长出了一口气:“我今天起不用担心会沦为官府的奴婢了!”儿子官拜剑南节度使,位高权重,是母亲的骄傲。此时他不幸英年早逝,为何裴氏会有如此表现呢?
 
事情的根源还是严武桀骜不驯、专横凶暴的性格。严武不但没有在加官进爵之路上实现“居移气,养移体”,反而变本加厉起来。他在四川横征暴敛以供自己挥霍,还如土皇帝一般随意折辱甚至处死朝廷的官员,在民间和朝堂都声名不佳。
 
梓州刺史章彝因为一些小事得罪了严武,被他乱棍打死,杜甫也差点被杀。曾经推举严武的宰相房琯被贬到四川后,严武待他也很傲慢无礼。《新唐书》甚至认为,李白写《蜀道难》就是觉得房、杜二人在四川很危险。
 
严武如此独断专行、残酷暴虐,看起来迟早要因为开罪朝野而惹祸上身。作为母亲的裴氏明白,一旦儿子倒了,自己也将沦为官府的奴婢。为此,她屡屡苦劝儿子收敛心性,善待四川百姓和属官。
 
身居高位的严武志得意满,听不进逆耳良言,仍然我行我素。人生的顺风顺水不但没有给他做出改变的契机,反而助长了他的气焰。裴氏的担忧不无道理,如非过早病逝,严武在这条肆意妄为的路上走下去,恐怕难有善终。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古史传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