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课堂成长的“定盘星”——备课杂谈之四十一
图片选自网络
学情分析,课堂成长的“定盘星”
——备课杂谈之四十一
(2021175)
袁建国
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了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一段话,强调了“学生已知”的重要性。“学生已知”属于学情分析的一项内容。
为什么要做学情分析?道理大家都懂。我们都知道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学情分析就是清楚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它是课堂成长的“定盘星”。
我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我找了三位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
“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我懂得了人们对谭千秋非常怀念与崇敬。”
三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对于这些,老师如果不讲,你们自己能弄懂吗?”我追问。
学生点点头:“能!”
“你们对这篇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吗?”
“没有!”学生回答很干脆。
那我来问个问题:“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都用'精神长存’或'精神不朽’,文章为什么要用'精神千秋’呢?”我笑问。学生哑然。
我点拨:“你们看,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从这个角度想一想。”
“ '精神千秋’与'谭千秋’都有'千秋’,这样写更有纪念意义,也更能表达人们对他的敬意与怀念。”
我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告诉他们,这就叫“一语双关”。
“再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会引起你的思考,或让你产生一些疑问。”我趁热打铁。
第一位学生问:“文章的开头写'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既然和平常一样,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
第二位学生问:“谭老师上的课很多很多。为什么作者一定要写谭老师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呢?”
第三个学生问:“作者为什么选择了救援人员、获救学生以及一位老师三个不同的人来说,而不是通过一个人,或者通过同一类人来说呢?”
……
老师们看,这就是执教老师研究学情不够,他根本不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是什么,教师教的,是学生已懂的,或是学生自己能弄懂的。而学生不懂的,教师既看不到,更教不到。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而教,让学生用心灵走近、走进教材,那么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次生命意义的建构。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是空中楼阁,是一盘散沙;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难以落实。也就是说,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即教师备课前一定要进行学情分析。
那么“学情分析”应该分析什么呢?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情况、认知状态、生理心理状况、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生活环境等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具体来说,教师在备课之前,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已经具备的: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怎样?相关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如何? 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得怎样? 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
第二,可能出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错误? 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如何设置台阶来解决难点?
第三,能够实现的:一是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能够达成的;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达成的。
这些分析材料从何而来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获得:
1.观察法:通过课前、课堂、课后对学生进行观察。
2.问卷调查:在教学一段时间后,设计有针对性的学生调查问卷,并做好数据统计分析。
3.师生谈心:可以通过与学生课后交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4.书面资料分析:对学生的成绩单、作业、笔记等进行检查分析、研究。
5.测验并进行质量分析。
运用这些方法还应该注意五个问题,即注重学情分析的全面性、体现学情分析的针对性、关注学情分析的过程性、强调学情分析的多样性、遵循学情分析的基础性。
做好了这些工作,教师的学情分析才能真正起到课堂成长“定盘星”的作用。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历较浅,对父母之间的感情缺乏一定的观察和理解,但他们学过一些写人写事的记叙文,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以上课中要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扎扎实实进行阅读和理解能力训练,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细节描写产生的情感魅力,在语用训练中习得通过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的方法。拟定教学目标如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