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合格教师与正规师范教育

昨天在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年会常务理事会上,应刘明远会长的要求就“合格教师与正规师范教育”做了20分钟的分享。我以为让我这个只上了20个月的半吊子中师的人跟大家讨论这个话题纯属班门弄斧,因为与会者都是从事教师教育的行家里手。再者,谈这个话题会让一部分教师不舒服。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我对这个话题的认识:

一是高学历且有教师资格证未必就是合格教师。合格教师至少应该达到相应的教师要求,教师资格证尽管也有要求,但那些要求与实际的教学是由距离的;教师专业标准也是要求,但这个标准也未必专业,教学工作是具体而复杂的,它要在具体的教学历练中慢慢达成。师范教育的人任务之一大概就是为未来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奠定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要求、奠定基础的。

二是100多年来的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的贡献。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谈一下何为“正规师范》1951年8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会议。并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必须是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我以为要理解“正规师范”,先要理解“师者,人之模范也”的古训。
我以为1902年开办的如皋师范学堂与“通州民立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恐怕可以对一些同仁提出的“中等师范传统”做个诠释。张謇给“通州民立师范学校”题写的校训是“坚苦自立、忠实不欺”,他希望师范生能成“经师”、为“人师”。我以为这就是需要好好传承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未成“经师”何为“人师”》的短文,抄录一下:
常言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不过,我们的问题往往是“好为人师”,而鄙视“经师”,很少考虑自身是否具备“人师”的资格。所谓“经师”,强调的是要有做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没有这些为基础何为“人师”?
我们之所以成为老师,是因为具备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具备教师任职资格的一个原因。对教师不仅有学历的要求,还有于教师身份相应资格要求。有入门考试,有上岗培训,进来以后还有一年的试用期,这是告诉我们,教师是一个专业工作者。因为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许许多多实际问题,是要我们去具体解决的,许多时候,别人是帮不了我们的。
做教师的不仅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良好的个体素养、特有的敏感。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某种意义上讲的就是我们的“教”有没有触动学生的“学”。学生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其实就是在给我们反馈信息,老师你讲的我懂了,老师你讲的我不明白。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学按照外在的形态来分,有演讲、练习、实验、研讨会、小组讨论、两人对话等形式。尤其是演讲,“每一次有价值的演讲,可以因主讲者不同的态度而迥然相异,如有的演讲在教学技巧上以听者为主,吸引住听者的心;有的演讲只是教师一人报告一项科学研究的成果,而且几乎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但正因为如此,就让听众自然而然地参加了真正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好的讲授,一样可以打动听者,引发听者的参与欲望。从角色视角来看,“经师”必须明确我们的角色是多样化的,需要尽可能地多了解和掌握一些教学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随着角色的变化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但就表达而言,所谓“经师”教学语言要干净、有吸引力,关键在教者背后的经验、见识、阅历。他们“在演讲中可以透过音调、手势以及精辟透彻的分析无意间造成一种气氛,而这种气氛只有透过说出来的话以及在演讲中——不可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讨论中——显示出来。有些隐藏着的东西,只有在气氛的激促下,教师才会讲出来。教师在无意间表达了他严肃的思考,他对此的疑惑不解,这样,教师就真正让听众参与了他的精神生活。”
“专注于全人教育,在许多情况下,帮助孩子将梦想变成现实”,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在点燃学生的梦想,“谁若每天不给自己一点做梦的机会,那颗引领他工作和生活的明星就会黯淡下来”。要让学生有梦想,自己就要先有梦想。我认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技术精良的“匠人”,即“经师”。当一名技术熟练的“匠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历练。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有一点技巧,将技术上升为艺术。
“经师”对教育要有自己的哲学思考,也就是对教育对于人的价值要有清醒的认识,至少对自己任教的课程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课程意识和教育主张。这恐怕光有梦想、激情以及埋头苦干的精神还不够,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书,尤其是经历史验证过的教育经典。
如果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人师”,最要紧的还是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经师”。试想一下,如果连基本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都没有达到,何为“人师”?
我以为,100年来的中等师范教育大概有这些传统值得继承与发扬:全科教育,提倡一专多能;课程系统而灵活,重视教育实习;办学机制灵活,顺应时代需要;重视基本功训练,以“三字一话”为基本要求;以身示范,强调教师的个人魅力而非个人“权威”;教得实在,学得“轻松”;重视生源质量,既强调“严进”,也强调“严出”;关注地方需求,需要怎样的教育就培养怎样的教师……
三是《黄金时代》带来的启示。关于这一点可以去看我前不久写的《去“师傅之家”探寻教师教育专业化之路》。所以没有展开。
(0)

相关推荐

  • 往事 ‖ 我为巫山师范立校训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级将我从县教师进修学校调至师范学校,后任命我为四川省巫山师范学校(1997年,更名为重庆市巫山师范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上级为 ...

  • 18位中国顶尖教育专家联袂推荐芬兰这本书,作者Kirsti Lonka想跟我们聊聊这本书是如何一步步...

    <现象式学习>这本书介绍了芬兰教育的最新趋势.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从总体上介绍芬兰的学校和教育情况的不错的书籍,因此没有必要重复这些内容. 但是,国际上论述芬兰教育应该何去何从的书籍并 ...

  • 师范院校“再师范化”如何实现

    吕建 近日,教育部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加快推进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建议"予以回复.教育部表示,正如建议所指出的,在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师范院校选择走综合化 ...

  • 中学老师招聘一半是博士,师范大学录取线直逼复旦: 学生不卷老师卷,是好事还是坏事?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说的是教师岗位竞争激烈,有个北师大的生物学硕士,去参加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老师岗位面试,结果发现生物学进入面试的7个人里边,4个人是博士,而化学那边应聘的全是博士. 还有个中学 ...

  • 2019年10月17日 深化职教“双师型”教师 《实施方案》 [中国教育报]

    10月17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教育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会上,<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 ...

  • 凌宗伟:教师必须是一个智慧的行为媒介

    [异史氏曰]昨天在苏大跟一班教师探讨教学方法.流程.模式.风格.主张,自己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学的话题.我说这些其实都属于教学常识,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一些经验,所谓研修,要的是分享.是经验的提炼与归 ...

  • 凌宗伟:教师的洞察力与鉴别力何来

    [异史氏曰]重翻约翰I.古德莱德等人的<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教学的道德尺度>,看到巴里L.布尔在谈"教师专业化的限度"的话题时说:"教师职务的自由职责就是让学 ...

  • 凌宗伟:教师为什么要读点书

    ‌[异史氏曰]昨天根据丁卫军老师的要求,通过腾讯会议室同他们农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分享了一下教师为什么要阅读的话题,分享想我毫不避讳地同他们讲,我是不习惯,也不看好网络分享的.一是因为我主持 ...

  • 凌宗伟:我理解的“劳动教育”

    [异史氏曰]昨天与一位校长聊起学校的劳动课程建设与试试,我同他说,对劳动的理解关乎不仅关乎劳动可成建设与实施,关于劳动的界定:突出体力劳动的同时不要忘了智力社会的劳动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说来大概可以从这 ...

  • 凌宗伟:新教师的挑战

    [异史氏曰]昨天与重庆江津几位朋友聊到教师发展的话题,我说,新教师的前三年很重要,问题是教师派遣机制看是为教师,为学生,为学校发展的.往往将新教师派遣到边远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谁也不会去想这些人在那 ...

  • 凌宗伟:是不是应该考虑如何为教师的延时服务的服务

    [异史氏曰]早起看到一条消息,说中小学延时服务必须到家长下班后一小时.家长们一定很欢迎,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同一时间下班呢?中小学学校延时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必须的.但延时服务给不给报酬,怎么给, ...

  • 凌宗伟:校长一旦拿自己当专家了,教师们的麻烦也就来了

    [异史氏曰]昨天与几位聊及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我说,今天的不少名校长往往将气力花学校形象包装上了,前几天就有远方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连续每天发三篇报道,一星期有15篇之多,已然接近痴狂的状态了. ...

  • 凌宗伟:好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态

    从现实来看,好教师要成为一种"范本",他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做到宠辱不惊,富贵不淫.比如这个绩效工资里有30%是作为奖励型工资的,既然是奖励型工资,它就有多有少,它就必须涉及考 ...

  • 知名教师凌宗伟:好课的四个标准——有人、有料、有趣、有变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究竟要如何做呢?特级教师凌宗伟老师指出了"四有",即有人.有料.有趣.有变.读之颇有意思,推荐给大家. ▲凌宗伟老师 课堂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