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经历了发展、收缩和再发展三个阶段

1941年7月,在国内坐了一年多冷板凳的原日军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晋升大将军衔并调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据说这是裕仁钦点的任职。这个家伙到达北平司令部以后闭门不出,仔细研究了多田骏等前任的作战资料,开始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战术理论,其中就把诺大的华北分为治安区、准治安区和非治安区三大类型,并且计划在三年内把日军实际控制的“治安区”面积从现有的10%扩大到70%。

八路军总指挥

也就是说,所谓治安区就是日军实际有效控制的地区,包括主要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约占华北总面积的10%,我方当然称为“敌占区”。而“准治安区”就是日军和八路军交错存在、互相拉锯的地区,约占华北总面积的80%,我方称之为“游击区”。

至于“非治安区”即指在通常情况下日军势力所不及的地区,占华北总面积的10%左右,也就是我方的“抗日根据地”。

所以要注意,由于日军始终没有西渡黄河成功,除了陕甘宁边区是相对安全的之外,其他抗日根据地均被称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因为这些区域就在日军的眼皮底下,被敌占区和游击区分割成为大小不一的块块。

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在占总面积80%的游击区(准治安区)中,日军占据优势的地区依然达到了60%,如此算来,八路军和其他地方抗日武装比较活跃的区域,仅占华北总面积的30%左右,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八路军副总指挥

日军一时无力全部控制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华北方面军兵力大约稳定在23万人左右,面对华北8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和1亿左右的人口,日军的兵力密度非常稀薄。

因此在延安的正确指导下,从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阶段,晋察冀、晋绥、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军区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极大威胁着日军所谓的后方。

但是随着冈村宁次的到来和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对重庆政府以军事打击为辅,以政治诱降为主),而集中兵力进行“治安肃正作战”,因此从1941年4月至1942年底,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属于退缩和坚持阶段,斗争至为残酷。

一方面,是各根据地受到日军、伪军和顽军的三重打压封锁,经济上非常困难,生活必需物资匮乏,另一方面,是日军抽调兵力对各根据地进行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冈村的所谓“三光政策”就是此间提出来的。

左权将军

从1941年春天开始,日伪军用于“扫荡”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的总兵力已达80余万人,甚至超过了正面战场的兵力总数,日军凭借机动优势和装备优势,经常对抗日根据地实施奔袭、偷袭 、乃至于“铁壁合围”等作战方式,使装备低劣弹药匮乏的抗日武装遭到惨重损失。

所以别把抗日根据地想像成为很安全的后方,不仅是平原地带,哪怕是核心山区,也会遭到日军的扫荡。

冈村宁次策划的“五一大扫荡”过后,冀中地区所有县城和重要集镇全部陷于敌手,原冀中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为2000多个小块区域,日伪军再以先包围再“拉网扫荡”的战法进行清剿,致各根据地损失非常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冀中八路军减员10000余人,抗日民众被屠杀50000余人,出现了“村村皆戴孝,家家闻哭声”的惨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远比你我想象的要残酷的多。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

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游击武装在事实上牵制了大量日军于华北,当然在同时也承受了空前的牺牲,仅1941年日军就与八路军发生战斗17198次,平均每天要爆发50次以上的战斗!

而在这一年里,不仅各抗日根据地遭到敌人的围剿和蚕食,我军民伤亡也十分重大,各类武装共计牺牲98318人,伤者无算,晋察冀、冀中、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遭日军进攻和严重破坏。

即便是位于太行山区、太岳山区深处的八路军总部机关,也遭到了日军的奔袭合围,1942年5月,冈村命令驻山西第1军出动两个师团、两个独混旅团各一部,突然合围位于山西辽县境内的我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机关。

由于中心根据地的建设比较健全,所以当时被封闭包围的有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政治部、供给部、军工部、报社、干校等杂七杂八的众多单位,非战斗人员数量庞大,真正的作战部队仅有一个总部特务团。

行军中的八路军部队

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大多跳到外线作战,所以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只能冒死突围,八路军副总指挥、前敌指挥部总指挥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兼前指参谋长左权均身陷重围,形势堪称千钧一发。

最终彭总和大部人员脱险,而左权将军壮烈牺牲,同时牺牲或者被俘的还有上千名干部、学生和战士。进一步证明,在抗日敌后作战中,没有哪个根据地是绝对安全的,经常要面临生死考验。

直到1943年以后,随着日军在太平洋上不断惨败,华北日军的大部分重装部队被调出,各抗日根据地才进入到恢复和扩大的第三阶段。

到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新四军共建立了晋察冀、晋绥、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广东、琼崖、湘鄂赣、鄂豫皖、河南、浙东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含陕甘宁边区),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遍布全国的19个省区。

抗日根据地

【度度狼gg】公众号

QQ号 : 12002951

微信号:hou61990

(0)

相关推荐

  • 日军的三大弱点使其对游击作战很是头疼(日军治安战)

    文|白孟宸 1938 年秋季,冀中青纱帐里的八路军游击队反击日寇围攻 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日军惊恐地发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已经隐蔽地在敌后根据地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力量.时任日本侵略军北支方面军第一 ...

  • 【每天老照片】-1万-6648-揭秘:抗战中日军为何要把60%以上的兵力来对付中共?

    抗日战争中,从1941年起,日军开始把侵华主要兵力用来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战场. 其中,1941年日军动用侵华兵力的75%.1942年动用侵华日军兵力的63%,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华北战区, ...

  • 一次让日军“得不偿失”的战俘交换

    抗战期间,我渤海军区八路军与日军进行过一次战俘交换,这次交换可谓是"一本万利",八路军用一名日军战俘交换了40多名被日军关押的抗日骨干,和大量的武器装备. 从不吃亏的日军为何不惜代 ...

  • 豫湘桂战役,百万国军为什么会一溃千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9295条回答. 其实就是敌我力量悬殊的结果. 八路军在华北有一个最稳定的.最繁荣的根据地,叫做冀中根据地. 冀中根据地是在富饶的冀中平原高达38个县建立的,这里人口为8 ...

  • 胶东 日军 扫荡

    日军自占领胶东后,"扫荡"的主要目的在于消灭抗日武装,因此特别强调所谓"消灭战略与消灭战术".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因而不得不以"分散配置,集中突击 ...

  • 冀中形势为何最严峻,以致游击队员彼此不说再见,而说别断了联系

    编辑搜图 ▲八路军围歼日寇 日寇要在1年内扫清华北 1941年7月,在日本国内坐了整整1年冷板凳的冈村宁次被重新起用,出任日寇华北驻屯军司令.不过,其前任多田骏留下的,却是一副烂摊子,一方面中共领导的 ...

  • 百年百人百事|常德善:贺龙说他是能征苦战的骁将

    本栏目由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宣传部主办,微游枣庄承办,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亚军 常 德 善 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亲手雕塑的大理石名人像--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 常德善1912年出 ...

  • 还原真实的鬼子炮楼,抗战神剧导演们不会想到:据点居然这么难打

    松松垮垮的铁丝网内一个孤零零的炮楼,膏药旗下,一群吊儿郎当吆五喝六的伪军和几个罗圈腿醉醺醺的鬼子兵...... 这场景,通常是抗战神剧中对鬼子据点的表现.为接下来八路军"端炮楼"的 ...

  • 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它位于华北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和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 ...

  • 八路军史

    版权信息 第一章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第一节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和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第二节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通电就职 第三节 实行军事战略转 ...

  • 华北抗日民军在沙区的战斗故事一

    朱程(资料图片) □记者马国福 核心提示 华北抗日民军是在朱德和彭德怀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一支抗日劲旅.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以后,华北抗日民军随二纵东出太行,挺进冀鲁豫平原,以沙区根据地为中心, ...

  •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抗战历史影片<百团大战>观后感 同乐镇政府: 岑春徽 2021.4.8 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于2021年4月8日晚集中在地质公园管理局影视厅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战争的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