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风云中,这点痛算什么!

年后抱团大跌,包括消费,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涨涨跌跌太正常了。

太在意市场噪音很容易迷失的。先讲讲对回撤的理解吧。绝大部分人是很在意回撤的,当然我也在意,只是可能没那么在意。

过去的“最大回撤”低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最大回撤”也会低。用“最大回撤”预测未来是不靠谱的,著名的风险平价,桥水基金历史曲线很好看,但在2020年就被击溃了,相当一部分子基金动辄20%的回撤。全天候策略就是典型的用过去的风险构造未来的曲线,真从风险角度考量反而是有问题的。

传统资产配置中的相关性分散被击穿的例子历历在目,典型的2008年因为次贷造成的金融危机,即使是债和黄金,也回撤了很多,债券普遍回测10% ,黄金则回撤了30%。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最大回撤也不小。

风险来临时,流动性会传导,看起来平时风马牛不相及的资产相关性迅速飙升到100%,什么能卖,什么好卖,就卖什么,统统一并甩卖,要是没见过我也不信,哪有涨的时候不同涨,但跌的时候一起跌的道理。

但现实很残酷。

相信大家在深入学习投资的过程中,都学到过一节课,就是跌去50%,需要涨100%才能回本。

这个数学上没有问题。包括复利的理论知识。

我想说的是这跟实际投资差距还是很大的。单次回撤程度可以用斩仓来控制,但未来的开仓信息你做不做呢?从10元跌到5元,腰斩可以抄底了吧,如果最终的底部是2元,10元成本回撤是80%,而5元成本回撤了60%,腰斩抄底看起来已经很占便宜了,但过不了心理这关,60%跟80%回测压力是没什么差别的,都是要压死人的。完美的复利更是世间罕见。

我是这么看待回撤的,比如2019,2020两年,大白马一共涨了100%,现在回撤了30%,那其实我的预期是每年赚20%,那即使盈利只剩下70%,仍远高于内心预期,我有什么好慌的呢?

一个更扎心的事实是,只要不是年初追高抱团的,过去几年早早拿住大白马的群体,大概率整体仍是盈利的,而年后欢天喜地的朋友,大部分则仅仅是回点血,还没到盈利的地步。

我觉得真正难熬的回撤是初始本金的大规模回撤。

很多散户的问题是套死不动,回本就卖,喜欢卖掉已经盈利的,这样相当于下无底,上有顶的投资方式。通过这样赚钱,怕是有些难。

严格来说,本帖属于本人投资框架中的投增模块,投增部分就是买入实实在在盈利的企业,消费红利是最简化的代表,本人很喜欢消费,因为我知道它每天都在赚钱,不带融资的,靠内生性盈利的那种。实际上投增模块还会包含激烈竞争出来的苦行业头部公司,它会有好几年拼杀出来的护城河。还有一些商业模式顶级的企业,顶级企业正常很难拿到一个预期的价格,那可能小于40PE就会下手。无论如何,太高估值比如大于50PE的公司,投增模块就不会加仓或追高了。低位买入的投增仓位,也不会轻易卖,我觉得持有大量现金是很可怕的,股票价格高,很大概率是高估,但也有可能是超发太多钱了。卖了这个动作很简单,但后续又得想买什么回来,这就很痛苦。投增仓位不轻易降低,持有优质的生产资料让我可以睡的更好。风雨无阻的替我赚钱,争取躺赢。

应该蛮多人觉得现在的消费红利中很多公司没想象力,其他行业头部公司也没想象力,毕竟已经数一数二了,看起来天花板近在咫尺。大家就绞尽脑汁想找黑马,最好是能翻它个几倍几十倍的那种。

我很喜欢罗翔老师的一句话,追求最优选择,往往事与愿违。虽然这句话不是讲投资的,我觉得可以借鉴,投增模块就完全可以放弃寻找最优选择,选择看起来没啥想象力,但稳定盈利的公司,虽然是次优选,长期下来,反而比较容易造就慢就是快。

赚的慢,赚的少不要紧,做到长期不离桌非常重要。

说白了投增就是选择几年内不容易被世界改变的公司,同时价格不能过高。而投变就是小仓位加杠杆赌可能改变世界的公司。

人都贪心,我贪心的办法就是投变,对于PE很高或者还没盈利的公司,PE为负的,但有可能改变现有格局的公司,比如像特斯拉,拼多多,阿里健康这种,我不会大仓位给这种公司,但我会看看有没有办法去搞一个不会爆的杠杆,比如远期期权,一是投入少,心理压力也小,二是真涨起来,收益跟重仓也少不了多少。如果没办法搞到不会爆的杠杆,那没办法,只能错过或者等他跑出来,这样会错过投变,但可以直接买成投增部分。

最近看到有个帖说自己错过很多大牛股,但都是只赚了一点就跑了,错过后面的涨幅,问大家怎么克服。

我的个人看法是帖主大概没想明白自己赚的是企业哪部分的钱。初创期、成长期、困境反转期、成熟期全部想吃到,怕是痴心妄想。

我当然也吃不到,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框架,试图得到一个风险收益比更优的结果。投增就是偏吃企业成熟期的红利。投变就是将快速成长期或者看起来是黑马的企业加杠杆,加倍弥补回来。

最后提供几个刚入市减少回撤的思路:

1,相对保守的,做收益安全垫,先做几年债为主的投资,比如9债1股,如有一年整体收益为负,那就可以慢慢增大权益的仓位。后面动态平衡。

2,嫌弃1方案太慢太难熬,认为泡沫赚钱是最快的。那也可以先9债1购的方式,泡沫继续上涨的话,购的收益也可观,但如果泡沫破裂,购的损失也能接受,之后跌到估值合理和低估时慢慢大仓位买进权益。后面动态平衡。

如果未来很多年常年保持低估到极致,那甚至可以从权益资产中再次分配点资金给远期购适度加杠杆。这样一旦吃到弹簧起跳的话,仍是美滋滋。

怕误导大家,要是实践的话,最好还是先联动弄明白整个投稳投增投变的思路,不然怕是不容易明白。

再次安利下塔勒布的杠铃思维。
我悟到的投资角度,无外乎投稳和投变。

风险偏好低的人觉得国债是稳,股票是变。
风险偏好稍高的人觉得腾讯是稳,B站是变。
风险偏好更高的人觉得股票是稳,杠杆是变。
真的没什么对错,是因人而异的。

巴菲特早期不投苹果,是因为早期的苹果小众,属于变,他不去赌变的东西。

他等到苹果的成熟期再下手,吃好几年的红利,苹果也迎来了自己成熟的投资人。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慰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