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阻挡铁马金戈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为何选址于沙漠戈壁间?
甘肃嘉峪关。
记得少时看历史书籍,书中提到,清同治年间,沙俄大规模吞噬中国领土,占领控制着嘉峪关外大部分中国领土。我的湖南老乡左宗棠临危受命,出任陕甘总督,做好了决战沙场的准备,并于公元1873年重修嘉峪关,亲题“天下第一雄关”横额。
公元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带领英勇善战的湘军领命西征,命军士抬着他的棺木从嘉峪关出发,大有不收复新疆失地不复还的气魄。3年后,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所有失地。
因此,我对嘉峪关有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然而,前不久当我慕名来到嘉峪关时,发现嘉峪关城楼上那高悬的磅礴大气的“天下第一雄关”横额,并不是左宗棠将军所书,而是著名的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所书。这又是为何呢?
朋友告诉我,左宗棠将军所书的“天下第一雄关”横额,在嘉峪关城楼上悬挂了44年之后,1924年,被军阀马仲英部拆毁城楼时丢失。1996年,赵朴初先生来到嘉峪关,重新书写了“天下第一雄关”横额,悬挂于城楼之上,保存至今。
嘉峪关,在万里长城的数百个重要关隘中,究竟有何特色,能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呢?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区西南5公里。提起嘉峪关,离不开明朝开国名将、征西大将军冯胜。公元1372年,冯胜将军收复河西后,于祁连山与黑山之间的狭长谷地中,选址修筑关隘,这便是著名的嘉峪关。
嘉峪关关城的选址相当巧妙。6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于冯胜将军的远见,还是佩服不已。关城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气势磅礴,因此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从公元1372年至公元1539年,历经168年,嘉峪关终于建成。640多年以来,虽历经多次战争,多次阻挡铁马金戈,嘉峪关依然固若金汤,从未被攻陷。为何呢?这样的疑惑,只有你亲临嘉峪关关城,亲手触摸过城砖的厚重,你才会明白。
嘉峪关关城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如今的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关城有三重城郭,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城墙坚固强悍,呈现“凸”字形,并分为内外两层。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据说,过去在关门之外,还有外壕墙、外壕、绊马坑、月牙城、壕墙和护城沟,敌人要想攻进关门,首先得冲破这重重陷阱和阻碍。而敌人若想攻进城内,还得逐道攻破嘉峪关门、会极门、柔远门、光化门、朝宗门、东闸门等六道大关口。外城被攻破后,还有内城,而外城还能继续参与防守,与内城守军夹击攻入城内的敌军。如此复杂的防御系统,如此坚固的城池,全国罕有。
除此之外,在嘉峪关关城周边,还筑有墩台、烽燧66座,与周边的峡谷、高山、湖泊等地理地势紧密结合,纵横交错,攻防兼备,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从而获得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据说,昔日的外城,门庭若市,非常繁华,有街道、驿站、商号、店铺、车马店、庙宇等。
在明朝的洪武、永乐年间,西方的波斯、花刺子模、大食、印度、撒马尔罕、阿富汗等国,纷纷派使节经嘉峪关来大明王朝“朝贡”。中国也派使节出使各国,友好使团来往不绝,相望于道。在明朝中后期,每年从西域来朝贡的藩国、部族或商队有 20-80 个之多,都须入嘉峪关进入中原。
清乾隆年间,经嘉峪关到喀什噶尔“每年茶叶私贩出卡者,竟有十余万及二三十万斤之多”。乾隆七年公元 1742 年至十六年公元 1751 年,准噶尔吹纳木克、图尔都、哈柳、额尔肯等商人,入嘉峪关在肃州进行贸易,一次率商队达数十人,牛羊、骆驼91成千上万,成交白银多者一次 88800 两。然而,如今的外城,一片空旷,只在西面留下有文昌阁、关帝庙和戏台。
据说,如今我们看到的嘉峪关关城,除部分经过修缮外,80%为原貌。要知道,嘉峪关地处戈壁荒漠,沙尘暴、盐碱非常严重,大风天气众多,气候相当恶劣。那么嘉峪关关城为何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还能保存呢如此完整呢?
一是嘉峪关的气候极度干燥。嘉峪关年降水量为85.3毫米,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5倍。
二是关城的建筑选料相当严格。修筑城墙用的黄土,取自黑山的粘土。将士们将选好的黄粘土,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夯筑时,将黄土、石块、树枝或芦草混合使用,再用力夯实,一层一层往上夯筑。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
三是关城的验收标准非常苛刻。工程结束后,在距城墙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不进去,证明城墙坚固合格;如若箭头射入墙体,则证明工程不合格,要进行返工重建,连监工都要被斩头。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严格的选料和验收标准,才使得嘉峪关虽历六百多年的风雨,依然稳固如初。
文/图 纳兰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