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表扬篇
由于存在少量的关注者是个人的生活中的亲朋好友的事实,并非全部都属于真正的专业读者,所以,尽管是一个月之前就已经达到5000之数,我还是把这篇表扬稿拖到今天才写。
众所周知,所有的关注都是自由的,即我不去拉人来关注,这当然不包括所谓的“吸粉”,也就是所谓的“推广”手段。如果大家记得的话,我曾经对别的公众号做过分析,其实,吸粉也不代表人家看不出,因为这种人为操作的关注数,是不会产生点击的。一般情况下,这个点击率在10-20%之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最底部就会显示点击数(阅读量),这个实际上就透露了这个公众号的大致关注量了。
当然,媒体所办的公众号情况会有所不同,他们的关注量虽然大,阅读人数比例却是比较低的,这个当然是因为媒体具有自我推广能力,人们关注的目的并非阅读,所以他们的文章点击率会偏低,这个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5000这个数字大不大?放在中国14亿人的基数看不大,但放在菌业的实际从业人群看,那就不小了。
同样认为5000这个数字不小的还有《食用菌贼船》。不过他们虽然不是媒体机构,也是个历史悠久的团队,所以他们很早就过了5000的关注。记得刘自强先生为这个也专门自我祝贺了一番,所以我这个自我表扬,多多少少有点模仿的嫌疑。
表面看起来,关注量的增长是平均一年一千左右,其实这个历程是比较艰苦的,为了确保我的关注读者是可靠的,我除了在朋友圈里发一次,基本上不做推广,所以,我这种关注的数量成长,也是很缓慢的。从第一个周年不足500,到第二个周年不到1300,大约在3500-4500这一段是最快的了,历时仅约8个月,然后关注速度的增长又开始放慢。
由于我个人倾向于严肃的内容和原创为主,所以,不如某些能够适合大众口味的同业公众号那么传播广泛。当然我也看到那些同业们辛辛苦苦的在推广,某位同行据说加了好几百个群,每天写完就发到各个群。这显然没法比较,我注重生产而不是推销,但不得不承认,推销是重要的,特别是表面数据,推销绝对有效。
但我认为,我要做的始终是一个有个性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有一定行业影响的公众号,这就注定是比别人要艰难得多,常常出差在外还要构思文章选题。生活也因此变得比较单调了,极少与兄弟们喝茶侃大山,也几乎谢绝了80%的日常社交应酬,娱乐活动也降至最低。
所幸的是,这种辛苦换来了极大的收获,因为这个公众号,能够结识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朋友,目前显示372个城市有关注读者。这里的城市的意思,是按照微信号关联电话号码区号来判定的,所以尽管很多朋友注册时写的是直布罗陀乃至巴巴多斯之类的神奇地域,腾讯还是很清楚这个实际的(实际上实名制了,填啥都一样,GA很容易找到你)。此外,境外号只显示国度,所以这372个城市,实际上还包括了十几个别的国家。还有些缺乏准确属地的号码,只有省份,所以实际上应该并没有100%的地级城市有关注读者,但离这个数字也很接近了。
由于公众号撰写内容所体现的个人专业能力,我目前基本上处于“工作找我”的状态,这不是说求职,而是说我的服务不需要主动去寻求了。这一点,年轻的朋友可能会比较羡慕,其实很简单,专业领域耕耘二十几年,再坚持五年的不懈努力把自己给大众做展示,想不出头都难,真难的是二十年能不能积累出足够你展示5年以上的东西。大家应该知道,如果原创,目前能够长期坚持的,全行业,只有我一个了。
《不大不小菇》给我的最大恩惠,是藉此与几乎全行业的成名人士的交往,比较令我欣慰的是,在外面,人家介绍我给那些不知道我的人的时候,常常使用“你连《不大不小菇》都看过?”的疑问句来表示惊叹。
另一方面,是《不大不小菇》成就了鄢定明,所以,很多时候我的自我介绍词是:“我就是不大不小菇!”,我认识谭琦院长的时候,用的就是这句经典台词。
有很多没有进入关注的人,特别是一些行业大家,他们对我的关爱超越了关注。比如尊敬的李玉院士,其实也是经常看我文章的,所以他才会公开对我表示支持。而尤为让我感动的是张金霞老师,张老师在我写作该公众号一年不到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关注了,说她陪伴了《不大不小菇》的成长并没有多么夸张。
不能忘记老梁和韩省华老师这两位,他们是最早见证《不大不小菇》从无到有的,也为《不大不小菇》提供了不少素材。
感谢以上各位及所有读者,是你们的爱造就了《不大不小菇》今天的微名,而我只是幸不辱命,能够勉为其难的坚持并继续,打造这个行业“高端”公众号,我说它是高端,是因为我的读者群整体水平的“高端”,这个似乎并没有争议。
你们选择了我,就是我自我表扬的最大底气,我需要你们的默默阅读而并不需要锣鼓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