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结构到局部解析,小说创作技巧十三则!(中)
之前发布过一篇创作技巧十三则(上),有人说是干货,很实用;也有人说,眼睛说会了,手说不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因为有的人可能已经创作一段时间了,需要一些辅助来继续创作或者激发灵感。
有些人还没开始,看了很多文章资料,学了很多,但是依然没有开始......反而越看越懵。
那么建议先从动笔开始。
技巧是辅助创作的工具,而不是基础。
一切的基础,是从你开始写第一本书开始的。
但是任何离开实践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
老师上课的时候还会布置作业给同学们自己写呢!
只有理论的传输是效率最低的,什么都比不上自己亲自写一本小说来的实在。
当你真正自己动笔了之后,遇到了相关问题,再回头看看这些文章,说不定有醍醐灌顶之功效!
1、过山车原理
我们说平淡的戏,可能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戏也会让读者过度紧张,变得麻痹。
假设剧情的高低,就像一条起伏的曲线。
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原则,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剧情,达到的效果就越惊人。
就像是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声音也就越凄惨,刺激的过程越高。
我们可以称这样的原理叫做过山车原理。
2、剧情的拍子
但是这里我们还要补充的是节奏。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标上的Y轴,那么X轴的部分可以说是拍子;
节奏的快慢,相对的影响到人的情绪起伏,慢的拍子,给人平稳的情绪,而越快的拍子,则给人紧张的情绪。
这样的原理也适用在剧情的结构上。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为什么说艺术是相同的原理。
这个节奏同样的也可以体现在美术作品、书法、颜色及符号上等,都是同样的原理。
3、运用快慢的搭配来控制读者的情绪
平稳剧情搭配慢节奏。
冲击剧情搭配快节奏。
小说最重要原则应该就是掌握主题。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无论有什么再好的点子,都应该以不偏离主题为最高原则。
觉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没有想法就不断地加入其他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我看到不少的小说都偏离的主题,常常是因为有了突发灵感,或许是没有好的想法,编不下去,就加入很多与主题不相干的进去,违背了主题。
1、如何不偏题
如果是能够加分的灵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进去。
如果没有任何可以结合的可能,那么,就请将这个想法储存起来,说不定可以作为下一部作品的创意。
如果真的想不出点子,建议你回到原点,看看你先前的设定。
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方向的。
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经完成的剧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
以读者的角度,反复地在你的作品中观察找寻可以接续的方向,也是一种方法。
再不然,你就搁下笔,离开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因为可能你已经钻进牛角里无法自拔。
2、多线架构的使用原则
有时我们也会使用难度较高的多线架构,这样的手法需要比较熟练的经验。
对于大长篇的剧情,多线构架也很必要,因为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会仅限于一个故事。
多线架构的注意重点大致如下:
a、前后呼应
故事的主构架是固定的,在剧情当中会出现分支的剧情,但是记住,分支剧情最后必须在主题上,否则会变成无法收尾。
b、主次分明
就是主题在分支架构出现后,逐渐被分支架构取代,分支架构变成主架构,这就是主题产生偏移,也是我们最担心的忌讳。
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架构的主从系,才不至于编到最后反客为主。
C、懂得割爱
之前也提过,有时候我们会有太多的点子,巴不得全部都挤到一部作品上。
其实,当我们的剧情已经相当扎实的时候,就不要再画蛇添足,这会让读者产生麻痹,或者编的难以阅读。
太复杂的剧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
毕竟,小说是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我们要符合的对象也是一般的读者。
因此,有时候割爱是必须的,保留一些好的创意,做瑕疵长做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