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新气象 取得新成效 | “一只口罩”的启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湖北在2020年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医用外科口罩的日产量从38万只增至460万只,增长11.1倍。支撑这一切的是湖北环环相扣的生产链条和系统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以产业体系为基础,这只口罩给湖北带来更多的启示。
新年伊始,位于仙桃的这家口罩生产企业,上线了一条新产线。
湖北致霖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明:“新建了一个5000平的10万级的标准生产车间,购置了将近3000多万的设备,我们也花了200多万做了一个实验室。”
去年开始,致霖的产线增加了7条,产能提升了10倍。但在产能提升面前,却出现了一个拦路虎——熔喷布。
湖北致霖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明:“订单就大量大量飘过来,当时基本上我们整个熔喷布的库存量,可能也就是一天,有时候甚至短的时候只有半天,基本上叫吃了上顿,看着下顿。”
疫情突发,让此前小众的熔喷布,一举成为市场宠儿,面对急剧扩张的需求和口罩原材料短缺的矛盾,湖北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引导企业改造升级,转产扩产。与致霖相隔14公里的恒天嘉华,就加入了转产队伍中。
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仁广:“、像能生产熔喷布的SMS的设备我们有四条,这4条设备在一星期间逐步地改造成专业生产熔喷的,把其他的产品全部停掉。”
仙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军:“我们有着30多年的产业发展史,具备有很强的生产技术,全市非织造布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有355家,我们整个行业产业工人有5万多人,这是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一个基础。”
湖北,有着41大类工业行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完备的产业链和厚实的产业基础,迅速解决了口罩产量跟不上的问题:欧达宜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用两个月时间,研发出了熔喷布制造设备,中韩石化紧急转产,24小时不间断生产医用物资的核心原材料,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从零起步成功研制出口罩机,华强科技等在鄂央企快速转产……汽车、石化、机电、医药等行业龙头,跨界齐上阵,迅速支撑起湖北一半以上的口罩产能。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得益于湖北比较早就具备了口罩制造的生产能力,在湖北的很多地市州都形成了一定的口罩生产线,这个流水线制造的流程都是基本齐备的。”
短时间内提升产能,靠的是产业基础;但长期发展,光吃“老本”是不行的——疫情好转以后,全国的口罩产业迅猛发展,截至去年底,我国光新注册的口罩相关企业就有16.3万家,算下来,平均每3分钟就新增一家口罩企业。鱼贯而入之后,就是百舸争流。全国无纺布之乡的仙桃,要继续它的领先优势,唯有创新。口罩机就是一例。疫情期间,仙桃的羽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向全国提供400台口罩机,没有一台发生过故障,而为了这项技术,企业早在6年前,就开始了技术攻关。
湖北羽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机械厂厂长朱智超:“为了节省一两毫秒的时间,我们可能要经过千万次地模拟一个动作,经过了3个月我们几个开发人员不眠不休,初步的动作才完成。”
最近,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也正在筹划组建湖北省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
湖北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元静:“目前在一个筹建的阶段,通过科技的桥梁,推动整个行业的提档升级,未来咱们做的东西会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有更高的一个功能性,然后同时在市场上有更多的竞争力。”
仙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军:“未来企业要将面临着如何来创建自主品牌,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非织造布特色小镇。”
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产业基础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不久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眼下,湖北正在抓紧编制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发展指南,探索实施产业技术攻关“揭榜制”,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在产业链中有一些附加价值很高的核心技术环节,如果我们不具备,很容易出现产业链受阻、生产能力欠缺,或者受压制的一种状态,打通核心环节,争取将核心技术领域的开发制造留在我们湖北。这样我们湖北的现代产业体系才具有非常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的前景。”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徐澄静 黄朋威 张琼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