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让世界充满爱 大爱无言 大爱无疆

让世界充满爱

爱,有父母的慈爱,有子女的敬爱,有手足之爱,有夫妻恩爱。有怜爱,有疼爱。有爱屋及乌,有爱恨交织。有孔子的仁爱,有墨子的兼爱,有孙中山题字的博爱。有爱民如子,有甘棠之爱,有不爱江山爱美人。有爱贤若渴,有爱财如命,有尔爱其羊,吾爱其礼。有自恋自爱,有泛情滥爱。有被绑架的爱,有超脱潇洒的爱。有糊里糊涂的爱,有刻骨铭心的爱。有虚情假意的爱,有真心实意的爱。有一笑而过的爱,有死去活来的爱。有深藏于心的爱,有大声讲出来的爱……。

爱是歌曲中最常使用的字,也是诗歌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字。爱是最容易说出的,爱又是最难做到的。爱是随处可见的,爱又是最捉摸不定的……。因此,有种观点认为:爱是永恒的主题。

记得上小学时最先学习,并要求会背会写,且经常出现在考题中,因而至今仍记得的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仍是“五爱”。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直受到的正统教育。

《圣经》中的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已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古兰经》中的爱强调“信主行善”。所谓“信主”是信任真主,热爱真主。所谓“行善”是要热爱他人,热爱大众。

佛教则以“慈悲”为中心,不直接讲爱。“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苦难。甚至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认为“爱”是需要,是占有,而“慈悲”是完全利他的。

宋代以后数百年中,一直作为学童启蒙必读的《三字经》中,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恭、敬等,“爱”字只是作为“七情”之一,且仅出现了一次:“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我们过去一直受到的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人的一切都被打上阶级的烙印,“爱”当然更不能例外。所以鲁迅在批驳梁实秋时的一段话备受推崇:“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石油大王那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的确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爱,然而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却不以为然,认为:事实上还是梁实秋正确,鲁迅说什么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显然不正确,因为人性是可以超越阶级性的,就像凡间的董永还可以爱上天上的七仙女,《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比焦大丑多了,也一样能爱上美丽的艾斯美拉达。诚然,除了各阶级有不同的阶级性,人还有人的共性,在爱这方面也一样。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故事和照片,表现出老人、小孩和狗、猫、马、羊、鸟等许多动物亲密无间的友情,就反映出动物也喜欢友爱的共性,何况人类。

“爱”的金文上部是一个披长发的人,下部是一个心。我认为披长发的人寓意着母亲,“爱”是母亲从心里迸发出的情感。

有一则民间故事:一个热恋中的年轻人遇到了难题,恋人提出要他母亲的心,否则就分手离去。于是年轻人从此终日郁郁不乐,茶饭不思。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关心地询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儿子实言相告后,母亲毅然用刀剜出了自己的心交给儿子,让儿子给恋人拿去。儿子高兴地捧着母亲的心飞一般跑向恋人,中间过沟时却摔了一跤,这时他听到母亲的心发出声音:孩子啊,摔痛了没有?……在这里,“爱”是一个母亲带着一颗赤诚的心。

因此千爱万爱,最常见也最根本的、最朴素也是最伟大的、最无私也是最长久的,最深沉也是最难忘的当属母爱。母爱是一切爱的源头,母爱是万物繁衍不息、欣欣向荣的根基。母爱不分民族无论中外,是源于本性又高度升华的人的最基本的共性。

让我们从母爱出发,广而大之,身体力行,不懈努力,推崇无疆大爱,真正让世界充满爱。                                                            20200710

大爱无言   大爱无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