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遇腊八,冬藏转春生|大寒节气,宜保阴潜阳

古人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2021年1月20日4点39分进入大寒节气,这一天也是庚子年腊月初八日。过了大寒,就是立春,气温回暖,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河流的坚冰犹在,但是厚厚的冰层下面,已经有了融化的迹象。
岁月流转,大寒是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的节点,是酷寒的结束,也是新生的开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末一个节气。由于「三九」、「四九」时段处于大寒节气之内,此时节寒流频繁,北方地区雨雪量增多,南方地区也进入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期。「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意思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因而民间也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的民谚。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
一候鸡始乳: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农历),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腊八日是有着特殊福气的,这天的能量场就是特别适合喝一碗超级“和合”的——种子大杂烩。

《黄帝内经》有“食岁谷,以全真气”之说。所谓岁谷,就是禀当年之气而生长的谷物。

腊月为终月,一切生物植物皆收藏毕。其真气蕴藏于谷物种子之中。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即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且健脾益胃,营养丰富,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种子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是一个处在休眠期的有生命的活体。所以,在春天即将来临之前,人们要吃下数以万计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让生命借助种子的力量在下一个四季勃发。
腊八粥好就好在这儿,它太合时宜了。
七宝五味粥
食材:
糯米(或紫米)、大米、黑米、小米,龙眼、红豆、莲子、花生、栗子、红枣、葡萄干、核桃仁,白糖、红糖适量。
以上食材可根据食用人数酌情取量。
做法:
1、将豆类提前一晚用清水浸泡;米类提前2小时用清水浸泡;栗子去壳、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备用。
2、将泡好的豆类、米类、核桃仁、栗子、红枣等一同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到米断生。
3、加入葡萄干、龙眼肉,继续熬煮到粘稠。
4、起锅前再加入适量白糖和红糖调味,晾温后即可食用。
大寒时节处于由冬入春的过渡时期,冬天慢慢结束,天地间以及身体内在的阳气进一步萌发,这一时期的养生,除了「防风御寒」之外,还应遵循「保阴潜阳」原则,避免上火。
睡前泡脚
大寒时节除了防风防寒外,还应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俗话说「寒从足下生」,睡前泡脚不仅可以驱除寒冷、促进代谢,同时也能刺激到足部的反射区和经络穴位。
艾叶水泡脚
艾叶能温中逐寒、祛湿止痛,经常用艾叶水泡脚还可以去脚癣,改善脚气症状。
用法:取艾叶泡脚饼一枚(或干艾叶10克),加入清水(水量多少没有严格限制),煮沸5分钟后晾温即可,或将艾叶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后,再加入适量热水或凉水调节水温后即可泡脚。
常用的艾叶泡脚验方
艾姜泡脚汤:温经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及风湿等症,以及虚寒体质造成的腹泻等症,改善下焦虚寒。
原料:艾叶泡脚饼一枚(或干艾叶10克)、干姜3克,煮水泡脚。
艾叶川椒泡脚汤:温中、止痛、除寒痹、杀虫止痒,适用于脚臭、湿重、湿疹等。(女性孕期勿用)
原料:艾叶泡脚饼一枚(或干艾叶10克)、川椒20粒,煮水泡脚。
温馨提示
1、不必每晚都用艾叶水泡脚,每周2~3次即可。
2、水位至少没过脚踝。
3、泡脚时长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5-30分钟以内。
4、水温不可过高,一般在42℃左右为宜,不可超过45℃,避免烫伤。
5、女性孕期泡脚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
6、心脑血管病人及糖尿病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泡脚。
7、皮肤破溃者请勿泡脚。
导引养生

动作说明:
1、预备式:双臂抱膝坐于硬质平面。脊柱松展,双目平视,呼吸自然。
2、上身后仰,双手拳面撑地,左脚足跟支撑臀部,右腿舒展,足跟着地。以左足为支点,身体前后荡动,如此往复。
3、换右足跟支撑,左腿舒展左足跟着地,以右足为支点,身体前后荡动,如此往复。
4、收式:身体回归坐姿,双掌抚膝头,自然呼吸。
5、日常保健可不拘泥于上述练习时间。
大寒多按三个穴位
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期门穴——疏心解郁
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
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
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太溪穴——滋润补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
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
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大寒节气,时常与农历岁末的时间相重合。这个时节,人们已经开始忙着辞旧迎新,城市和乡村洋溢着节日的祥和喜庆气氛,到处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浓郁醇厚的主旋律。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过了大寒,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当我们正经历最后的严寒时,其实是走在迎接春天的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