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粉彩的特点是怎么来的?
粉彩,又称"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个品种,始创于清康熙晚期。
清康熙粉彩花蝶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粉彩花蝶盘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纹饰和施彩风格浓厚、简朴,制作工艺稍显粗糙,可以看出仍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以金着色的胭脂红替代五彩中的红色彩料,并运用渲染法绘制而成,胭脂红则多与玻璃白调和后使用,其他色彩仍沿用五彩平涂法绘制,画笔简练,施彩较厚,色阶不够丰富,初创阶段的特点明显。康熙官窑粉彩的传世器物不多,目前仅知故宫博物院所藏几件花卉纹盘和水丞等。
粉彩以娴熟的康熙五彩技术为基础,改单线平涂法为"渲染法",同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将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与进口"洋彩"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粉润柔和的效果,即红彩变粉红、绿彩变粉绿、黄彩变浅黄……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双凤朝阳纹盘
上海博物馆藏
康熙五彩与明代相比,有了重大突破,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朝所用之釉下青花,同时运用黑彩装饰,形成了纯粹以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釉上彩料搭配的彩瓷风格。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
康熙五彩光艳照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制而成,故而对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大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工艺已十分纯熟。此外,康熙五彩,图案笔触精致细腻,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同时,其施彩效果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改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
与珐琅彩相似,粉彩亦运用油料调色施彩,所绘图案微微凸起,层次分明,极具立体效果。由于比五彩烘烧温度低,炉温一般控制在700℃以上,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以淡雅柔丽为特色,感觉上比五彩柔和,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雍正朝为粉彩装饰的大发展时期,官窑器物呈色的柔丽明亮及彩料的精细多变与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纹饰图案、彩绘技巧都达到了中国瓷史的巅峰。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比康熙、雍正两朝瓷器总结曰:"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箔其上,微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
雍正官窑器物,从造型图案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题材沿袭中国传统图案,以花卉、山水、雀鸟、人物为主,花卉娇艳富贵,雀鸟生趣逼真,山水清逸淡雅,人物文静儒雅;造型以盘、碗类居多,尚有罐、瓶、花觚、笔筒等,品种丰富,纹饰精美,开创性的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牡丹纹盘
上海博物馆藏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春夜宴桃李园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山水人物图斜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清雍正景德镇窑绿釉开光粉彩花鸟纹菊瓣形盘
上海博物馆藏
这类器物的彩料一般为进口或根据进口彩料配方自炼而成。其胎体轻盈细密,胎骨白润如玉,釉面丝润匀净,色彩柔和清丽,纹样精美典雅,装饰手法变化多样。除白地粉彩之外,雍正朝还研制出黄地、珊瑚红地、青釉地、胭脂红地、黑地等色地粉彩,白地清新雅致,色地浓丽华贵,两者风格迥异。
清雍正景德镇窑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碗
上海博物馆藏
清雍正景德镇窑墨地粉彩缠枝莲纹盘
上海博物馆藏
清雍正粉彩米色地花卉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粉彩东青地折枝花蝶尊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类粉彩器受珐琅彩影响,除彩料外,纹样也具有浓郁的西洋绘画风格。这类器物在中式渲染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画中对物体造型、结构、比例的准确表达,利用颜色的深浅和焦点透视表现图案的凹凸立体感,笔触细腻,色阶丰富,以杯、盒、碗类制品居多。
清雍正景德镇窑绿地粉彩描金堆花纹六角形瓶
上海博物馆藏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描金徽章纹咖啡壶
上海博物馆藏
雍正帝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俱高,他在位的13年间,很少出宫巡访,日常起居基本以皇宫为中心展开。为使他的闲暇时间更富情趣,创造出款式多变、完美细腻的文玩器物,已成为他追求的生活享受。
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其中固然有皇帝个人兴趣的推动,但关键因素还是景德镇陶瓷的生产技术经康熙朝的探索沉淀后逐渐步入巅峰。雍正时期白釉瓷的洁白度已相当高,这为典雅柔丽的雍正粉彩的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此外,另有一人为雍正粉彩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人即为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唐英。他自雍正六年十月奉差江西,专职瓷务,花费大量时间与陶工们接触交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研究传统陶瓷文化,钻研创新陶瓷品种。他在任的二十八年间,秉持尽忠朝廷、鞠躬尽瘁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苦心戮力,与工匠同食同息三年,终于掌握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从而创造出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真正将清瓷造艺术推至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