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3岁的竺可桢写了篇奇怪的论...

1972年,83岁的竺可桢写了篇奇怪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吸引了整个史学界,历史学家们惊人地发现,古代王朝的兴亡竟然和气候冷暖出奇地吻合。
 
大约距今4200年前,即公元前2200年,发生了一次全新世气候变冷事件,这次事件结束之后,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2050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引发了黄河中下游的大洪水。
 
而正是这个时期是传说中夏朝形成的时期,夏朝的形成原因可能就是治理这次变暖后大洪水引发的对人力物力的组织管理。
 
夏商时期虽然换代时期发生了一些气候异常,但是整个夏商时期,气候其实是非常温暖的,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出土了獐、竹鼠、貘、水牛、象等亚热带和热带的动物骨骼。
 
西周初年,气候还处在温暖期。大约从周昭王和穆王时期开始,气候开始变冷。当时的长江流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开始结冰。
 
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气候又进入温暖期。这次温暖期持续时间很长,大约800年,一直到公元第一个世纪。

司马迁的《史记》上说“蜀汉江陵千亩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但是在现代,橘树,漆树和桑麻都是无法在这些地方存活的。
 
这次温暖期是中国上古的辉煌时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先秦诸子、秦王扫六合、楚汉之争、秦皇汉武,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璀璨绚丽。
 
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是一个长达600年的寒冷期,这个寒冷期大约开始于公元初年,终结于隋朝初期。这个寒冷期包括东汉、三国、魏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乱世。
 
也就是从东汉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定居中国北方,大约在4世纪初,中国气候来到了一个极寒期,这时西晋统一中国不久。
 
恰巧在这个西晋极寒期。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酿成“永嘉之乱”,匈奴、鲜卑、羯、羌、氐北方游牧民族登上历史舞台。“群魔乱舞”的南北朝开始了。
 
直至公元600年寒冷期结束,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大温暖期,这个温暖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五代、北宋。
 
有多温暖?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多年不下雪,可种柑橘,桂花,扬州出现了双季稻。这个中古时代温暖期持续了约500年,一直到公元1050年,北宋年间。
 
这段温暖期和上个温暖期一样,是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隋唐是封建王朝的顶峰,文化璀璨夺目,经济发达繁庶,军事强盛,英雄辈出。
 
值得注意的是,大温暖期中公元850-965年是一个较寒冷期。这个一百年的较寒冷期发生了唐末民变、唐亡、五代战乱。

979年北宋灭北汉,统一中国。公元966-1109年又恰好是一个较温暖期,是为北宋(960-1127)年间,不得不说,这并不是巧合。
 
从公元1050年开始,气候逐渐寒冷,一直延续到1200年,这段时期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寒冷期。
 
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十二月二十,泉州大雪。又隔一年,太湖全部结冰。

公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淳熙五年,福州荔枝全部被冻死。这个期间值得注意的是,金灭辽、宋发生在气候骤寒的一个时期。
 
公元1200年至1350年是一个温暖期。这个温暖期帮助贫瘠的蒙古滋长出横扫世界的力量。1209年开始,蒙古各部统一后开始对外扩张。1234年蒙古联宋灭金,1227年蒙古灭西夏,1278年,元灭南宋。
 
1350年至1900年是一个寒冷期,广义的小冰期,也叫明清小冰期。
 
比较寒冷的时期有公元1470-1520年、公元1620-1720年和公元1840-1890年。
 
其中有一个最寒冷时期是公元1650-1700年,期间汉水五次结冰,太湖与淮河四次结冰,洞庭湖三次结冰,鄱阳湖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也结了冰。京杭大运河一年的封冰期长达109天。
 
1350年前后气候变冷后就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1351-1367),1352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1368年明军陷大都。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明末民变开始,1644年李自成陷北京城,这17年处于1620-1720的较寒冷期。
 
恶劣天气与明朝的建立一致,但戏剧化的是,明朝末期的那次寒冷,又与中原明王朝的崩溃及满族的入关时间相一致。妥妥的“成也气候,败也气候”!
 
最后一段寒冷期开始于1840年,即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前10年。在捻军发源地的安徽北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当地农民悲叹“十年便有八年荒”。
 
气候剧变导致饿莩遍野,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便随连续三年的洪灾而来。有研究认为捻军起义的规模和程度随每年他们所受的经济压力的严重程度而变化。
 
气候影响农业发展和作物生产,而中国5000年历史也是漫长的农业社会史。因此气候变化与政治动乱、经济发展、农作物价格波动、人口增减、土地用置、瘟疫控制、农民起义、游牧民族入侵乃至王朝的命运,也紧紧拴在一起。人类社会和自然气候同向波动也可以理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