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碑帖|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选自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法帖-卷一》宋拓本。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十二月帖》

《十二月割帖》,王献之草书作品,墨迹曾为米芾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存5行32字。

据米芾《书史》记载,王献之《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为黄麻纸本,是米芾以书画宝玩向苏激换来的。

拓本的《十二月割帖》的文辞与米芾《书史》所记一致,曰:“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凡三十二字。虽然从文意上说未全,但是将此本与《中秋帖》相较,不难发现,《中秋帖》帖文全从《十二月帖》临出,只是略去《十二月帖》第一句“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其后又分别缺漏“未复”、“恸理”四字,凡十字“反”因草书形近“为”,有时还被误临成“为”字。如此可以断定,米芾所藏《十二月割帖》墨迹本,乃《中秋帖》的底本。

那么《十二月帖》为什么文字也不通呢?据明代董其昌考证,《十二月帖》与宋太宗淳化年间的《淳化阁帖》中王献之的《庆至帖》原为一帖,后被割裂。《中秋帖》和《十二月割帖》因句子被割,无法标点,无法释读,语句不连贯,不知所云。

《十二月割帖》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曹之格摹勒的《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因此现仅有拓本传世。

《十二月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中独创风格的典型作品。此帖开笔的“十二月”三字作行楷书,第四字便转为行草书,笔势连属。第二行共七字,前六字一笔贯通而下,优游疏爽。其后连多断少,形势宏逸。现在所能见到的《十二月帖》是刻本,笔画映带的细微变化,墨色枯燥的质感,已损失良多。如果是毫发毕见的墨迹本,草纵之致,宏逸之势当更显神骏。最得王献之笔法、笔意并发扬光大,卓然成为大家的米芾认为《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唐张怀瓘称王献之能一笔书,即“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应当说,此帖已肇其端,但还不甚明显,至唐张旭、怀素才真正写出一笔的草书。而张怀瓘评王献之书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开张於行,草又处其中间”,“挺然秀出,务於简易”。因而创造出一种优游骏神的新体,改变了古质的体貌,取得了与王羲之书法并驾齐驱的地位,这一看法是能够从《十二月帖》中体现出来的,无疑也是正确的。传为王献之所书的《中秋帖》,即为米芾从《十二月贴》上节临的数语,已为世上基本公认。两帖相较,则能看出王献之书法的超逸流便,米芾书法的纵逸豪放,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此帖书法,第一行由行楷书起,渐为行草,第二行以下则字多联属,所谓一笔书,正是此类。米芾乃仿古高手,曾以集古字自称,临摹此帖,极有可能。且此帖曾被米芾收藏,米芾临习,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中秋帖》翻折之笔,以及笔画末端为承接下笔而出现的圆弧,甚有米芾的手性。《中秋帖》原帖不可见,而宝晋斋法帖中所刻,当不致太失真。两帖比照,不难看出,《十二月帖》更质直一些,也就是古意更浓厚一些。笔画间的张力,总是给人以非常饱满的感觉,而线条强如屈铁,正与《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等相似。不排除刻帖时由于失真,而使线条更加圆劲的现象,但结构上的张力,是不会太失真的。史传王献之用笔外拓。“外拓”一语,到现在还是有人指点到今疑,好像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释。一般理解,好像与王羲之的内擫相比,羲之的线条凝重内敛,而献之的线条显得骨肉匀停些。恐怕也是误解。从此帖刻本来看,献之的线条,又何尝肥厚?只是结字的虚灵、行气的贯注,显得更加洒脱不羁些罢了。孙晓云先生《书法有法》中,释内擫外拓为使转之法,方向有所不同,可能是深思熟虑而切近原意的说法。王献之的技法特点,用笔使转,或似乃父,而结字虚和,是独得之趣,行间一发不收,踏歌行云,则为前无古人。由此孕育后世的狂草,如旭、素、王铎,也算是教化之主了。

附:

晋 王献之《中秋帖》卷(传)纸本草书,27×1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END

(0)

相关推荐

  • 怀素《论书帖》另一版本被发现 书法豪迈多姿|论书帖

    在中国历史上,怀素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擅长大草与小草,以草书名世,与张旭齐名,被尊称"草圣".怀素的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 ...

  • 书法史上最著名的12件传世书法墨迹

    中国法帖珍赏 书法史上最著名的12件传世书法墨迹 王羲之<兰亭序>.智永<真草千字文> <灵飞经>.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

  • 历代碑帖 王羲之《建安帖》

    王羲之<建安帖>,拓本,四十一字,行书. 释文:四月五日羲之报:建安灵柩至,慈荫幽绝,垂卅年,永惟(崩)慕,痛彻五内,永酷奈何?无繇言苦,临纸摧哽.羲之报. 王羲之<建安帖>, ...

  •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清晰版

    十二月割帖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选自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法帖-卷一>宋拓本.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十 ...

  •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选自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法帖-卷一>宋拓本.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十二月帖> ...

  • 【】王献之 行书《十二月割帖》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反即甚如何然胜人何庆等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反即甚如何然胜人何庆等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反即甚如何然胜 ...

  • 高清碑帖-王献之《鹅群帖》

    <鹅群帖>是王献之写给家人亲戚的一封书信,刻入<淳化阁帖>.传世有墨迹本,相传为米芾所临,临本今所见为民国影印件,原迹现存佚未详.此帖文中询问住在海盐的各房亲戚生活近况,又谈到 ...

  • 历代碑帖 | 王羲之行书《建安帖》

    王羲之<建安帖>,拓本,四十一字,行书. 释文:四月五日羲之报:建安灵柩至,慈荫幽绝,垂卅年,永惟(崩)慕,痛澈五内,永酷奈何?无由言苦,临纸摧哽.羲之报. 褚遂良<右军书目> ...

  • 【碑帖观止】王献之《江州帖》,这位大侠玩嗨了……

    [原帖] 王献之草书<江州帖> [临帖] 傅山<临王献之江州帖轴> 绫本 174.5x5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吾当记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迎汝. 当具东改 ...

  • 高清碑帖-晋·王献之《授衣帖》

    <授衣帖>拓本行草书入刻<淳化阁帖>.此帖向友人表达悲伤的心情并对朋友的脚气和耳痛病表示关心.此帖墨迹本宋朝尚存于世.南宋以后此帖墨本不见于著录现在所见是首刻于<淳化阁帖 ...

  • 王献之《敬祖帖》

    王献之《敬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