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21
跑个偏,说说管理。
不少同好知道,在下化工出身,这是我的本科文凭。后来因为职业的原因,对经济与管理兴趣渐浓,于是百尺竿头,继续学习。
跨国企业在大中华的管理,往往采用MATRIX矩阵模式,即所谓的行政与业务双重管理。简单理解,有些类似司令管军事,政委管政治。每人头顶上不止一个上司。我在那家化工跨国企业里听到的说辞是:“一个家庭有父亲和母亲,有父有母的孩子才能顺利成长”云云。
分治管理,自有其合理之处。
权力过分集中之弊,不提。
所以,业务上的“父亲”职能,归属“大中华”区,我的业务顶头上司台胞,头衔是大中华市场经理;行政上,我归属功能性化学品部管辖,部门总经理负责大中国区功能化学品部的行政管理,在级别上比台胞高一级,是个港人。简单一点比喻:台湾人在日常业务上管着我这个大陆人;香港人给我定工资和奖金,至于怎么评定,自然主要取决于台湾人的意见,同时也听听底层的声音。
实际的情况还要更复杂些,比如亚太区的马来西亚人市场经理,级别自然在大中华之上,所以管着台湾人;而亚太区和大中华区相互之间,有些类似名动神州的刘邓大军之刘与邓,据说刘邓吃饭都坐不到一张桌子上。(据说。查无实据,比如《亮剑》里也有类似的说辞,李云龙前后和几个政委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所以,可以说马来西亚人和香港人共同管着台湾人,类似于台湾人头上也有“双亲”。轮到我这个大陆人,自然就成了四二一的一了,因为马来西亚人受亚太区节制,亚太区的总监,来自澳洲。
还没完,亚太区还有与业务平行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市场经理,是个澳籍华人,级别上也与台湾人平行。所以,我的头顶上仅仅在亚太就堆积了台湾人,香港人,马来西亚人,澳洲人,以及澳籍华人。
这都是三天两头就可以对着我吆五喝六的上司。香港人基本透明,因为不管业绩。
可都对大陆市场严加重视。
于是受宠若惊。
于是克勤克俭,指望尽心尽力,博取功名。
可干着干着,就觉得不对头了。
有些个指令的要求,明摆着是吃里扒外的事情。
于是哆嗦,于是“没用”,于是“掉链子”,于是影响到年度考核与鉴定。
鉴定自然要经过“双亲”,可被台湾人诬陷之后,接踵而来的香港人一开口,却是:“你是我欣赏的人,要保护的人。。。。。。”
那是公元2005年的春天。
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后的回答:“堂堂正正地做人有什么不好,要去给别人鞍前马后地做家丁。”
“家丁”这个词,在2004-2005年的香江风行一度,原因么,当时的特首董建华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在特区政府担任要职,被舆论一边倒地称为“家丁”。
所以,那时候的香港人很明白,什么叫“家丁”。
于是就有了2005年6月10日的大信封。
曾经的下属几日后在我把玩着欧米茄的时候嘟囔了一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于是欧米茄,于是黄花梨。
通通始于这拒绝当“家丁”之后的大信封。
顺便说一句,大信封在欧米茄手表和黄花梨炕几之后,还绰绰有余,于是通通变成了黄花梨,主要是文房清供:茶壶,笔筒。
欧米茄后来也变成了黄花梨。
于是鞍前马后黄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