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村八十年代曾经流行迪斯科,但现在被抖音误导了
八十年代中期,迪斯科舞蹈从城市流传到农村,引起一股迪斯科舞蹈热潮。因为在我们这个村,多少年长期过着没有什么变化的生活,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能引入很多新事物,一切都觉得那么新奇,所以这又能体现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的舞蹈、又有节奏动感强烈音乐,一下子迪斯科就火了。长头发、喇叭裤、高跟鞋、花褂子是时髦男青年的标配,是青年们最时髦的装伴。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想追求时尚,却又怕被人说,最后自己成为背地里对赶时髦者说三道四的人,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关城村跳迪斯科的有那么几波人,西头、大街、后街、东头都有,总之还是看热闹的多。当时关城村刚刚修了柏油路,人们晚上常去“压马路”,从文革桥到一道桥是最热闹的地方,三道桥也有不少人。只要有一帮小伙子带着录音机跳上一段迪斯科,能就招来不少人围观。女孩子们超级想看,又得装成自己不愿意去男人多的地方看,心理多矛盾,现在的中年大妈们应该还记得吧?😁
能够到大马路跳舞的,也是不多,更多的事选择在屋子宽敞一点的家里,这还得需要爸妈们不嫌吵的慌。因为在家里跳不会有被围观的害羞,也省电池钱。带着录音机出去跳舞,电池钱都是你一毛我两毛凑的。
现在看抖音,经常刷到70后80后肩上扛着录音机跳舞的视频,并配上文字说这是七零后八零后怀旧的内容。这个就有点误导现在的90后00后了。当时的情景基本不是抖音里的样子,这纯粹是误导!
像截图中这样的情景,当年的现实中压根就没有或者偶尔跳舞时需要挪地方才能有。首先跳迪斯科虽然就是呢瞎扭腰扭屁股,但扛着录音机实在是太别扭。谁愿意跳出来的舞姿是别扭的呢。再则,迪斯科音乐动感强烈,需要放很大的声音才过瘾,录音机扛肩膀上你试试你的耳朵承受的了吗?放声音小点,那还是跳迪斯科的风格吗?再说,跳舞都是成帮结队的出去玩,谁扛着一个大录音机自己去跳呢?还有街头跳迪斯科,也不是80后的记忆,他们懂事,跳迪斯科基本就不流行。应该是60后70后的记忆才对。
当然,我们也不用抬杠,人家抖音作品,也许只是表达出那时候时尚青年的状态而已,我们也没必要说明是这样不是这样的。
迪斯科在咱们关城村流行了大概三四年,然后就被霹雳舞冲击的戛然而止。因为霹雳舞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不像迪斯科只要身体扭动就算在跳舞。霹雳舞跳起来更具观赏性,特别好看,但这个没人教和不认真练,还真弄不了。所以,就限制了霹雳舞的普及,那种简单的迪斯科,也就没人愿意在家跳了,只有出门在城市里的迪厅里去释放自己的朝气。
无论迪斯科还是霹雳舞的流行,都跟流行的舞曲有直接关联。迪斯科舞曲只要节奏强烈,伴随着架子鼓的节奏就可以开跳。张国荣唱的《莫妮卡》在城市流行的迪斯科舞曲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关城小青年跳迪斯科,以张蔷的动感歌曲为伴奏舞曲人们记忆深刻吧。
当时著名的迪斯科舞曲盒带主要有《跳动72》、《五色谱》等。后来迪厅里的《野人》也是迪曲的高峰。之所以迪斯科从街头消失二三十年时间仍在迪厅延续,迪厅里的“小姐”们可谓功不可没!
霹雳舞曲,以《东方好莱坞明星舞会》开始,这些来自国外的英文歌曲都太好听太经典了。
经典霹雳舞除了“好莱坞”,《猛士的士高》是特受喜爱的,之后电影《霹雳舞》几首歌曲更加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