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康熙青花瓷器,看完这一篇就够了
康熙时期的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在经历了明末官搭民烧,大量出口海外的过程之后,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明代官窑青花瓷的水平。所以,就青花瓷而言,清康熙时代的景德镇青花瓷,可以说是民窑巨 臂,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非常高。
康熙时期, 由于国产青花料由原水渍法技术变为煅炼法, 使青花料质量大大堤高, 画出的图案由淡到浓可分出五种以上色, 俗称墨分五色或青花五色, 这种画法近国画画法之效果,因而康熙青花以具立体感效果而驰名国内外。
康熙中期的青花瓷器代表了康熙朝最 高的制作水平,它们底釉洁白,胎土细腻坚质,手感比较沉重。釉面有粉白和青白两种。青花色泽纯正、鲜蓝无杂质、明艳亮丽。酱口器物不再出现,造型品种大量增加,盘碗类品种器底变薄,并隐约可风釉下镟坯纹。正规官窑年末的器物增多,数量也超过前期。十九年以后御窑厂每年分春秋两季按定额将御器运往北京供皇 室享用。康熙中期是御窑厂最辉煌、最活跃的时期。
在康熙20到康熙30年这十年里,包括官窑在内的精细瓷器,珠明料的使用是非常多的。在康熙30年之后,珠明料的使用突然大幅减少。可见珠明料的价格比较贵,量也比较少。否则,如果珠明料有很多的话,他会一直使用,包括后面几代都会使用。这么好的青料,没有理由不用。可能是这个货源衰竭了,所以没办法,到最 后只能全部使用浙江料了。
康熙青花瓷的青花部位用涂抹的方法,所以能看到有指纹出现,这也是鉴别的一个依据,鉴别青花,不仅要看发色的层次感,还要看发色是否下沉,自然而不死板,在有光的地方青花的发色应该是灵动明亮的,若毫无生气,暗沉呆滞的,仿品无疑。
康朝早期,清廷因为不希望破损的瓷器连同尊号一起埋在土里,所以有“不上尊号”的习惯。所以很少有本朝年款者,堂名,斋名还有花押款大肆流行。祭器外部偶见纪年款,书写最多的是前朝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