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老子“以反求正”的大智慧

老子曰: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首先“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老子说真正的大圆满往往都会有一点点缺陷,如此其圆满通达的作用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因为正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当一个事物发展到了极致的时候,便必定要转而向它的反面发展。

而如果一个事物总是能够保持那么一点点瑕疵,永远不达到绝对的圆满,那么这种“道”的反作用力便不会生效。

比如,平日里越是那种吵吵闹闹的夫妻,感情反而越经得住考验。

而总是甜甜蜜蜜腻在一起的两个人,一旦遇到大的问题,感情往往一下就破裂了。

因为老子讲过“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定伴随着正反两个方面,人也是一样。

夫妻两若总是处在甜甜蜜蜜或是相敬如宾的状态下,其实只能说了解了对方的一半。

而想要了解另一半,则一定等到对方生气或遇到问题的时候,所以夫妻间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偶尔闹些小矛盾不是坏事,因为这是一种互相增进了解的过程。

这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磨合”。

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盈”就是充满,真正的充盈满反而如同空虚的一样,这样才有无穷的功用。

比如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不论什么时候,内心一定是“空”的,一定总是觉得自己的修养还不够。

如此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姿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才能真正发起“其用不穷”的功效,时刻保持进步。

而若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让傲气充盈了内心,看什么都不对,那么自然就无法再进步了。

之后“大直若屈”是说最直接的路线往往是要绕着走的,这是老子“曲则全”的智慧。

比如马路上别人挡到了自己,虽然可能是别人的不对,但若是我们直接呵斥他“让开”,别人很可能赌气就偏不让开。

而若客气一些,加个敬语说“麻烦借过一下”,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

而“大巧若拙”,最巧妙的方法往往看起来最笨拙。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做学问,这几年网络上看到有的人用现代西方的一些所谓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读古书,比如给《道德经》画思维导图,以求把道家思想系统化。

这种做法虽然很有创意,出发点也不错,但多半是会弄巧成拙。

因为我们祖先的智慧并不存在一个类似西方逻辑学那样绝对的体系,我们祖先的智慧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哲学,它的价值在于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对自我人生观的启发,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境遇下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换言之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所以学习祖先的思想文化,踏踏实实回到原文,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一点一点去体悟,这种最笨的路子才是最好的路子。

这才是祖先智慧真正的妙用,也就是“大巧若拙”的意思。

之后“大辩若讷”真正会说话的人,都似乎笨笨的不会说话。

当代有个俗话说“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人群中最安静的那一个”。

这种人不看透问题的本质不会轻易发表言论,一旦发表则必定切中要害。

相反总是吵吵闹闹的那些人,往往都是信口开河,没有什么真本事。

最后老子总结: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万物的本位便是清静无为。

养生修道方面,“静”为天下共法,无论儒家的“知止而后有定”,还是佛家的诸如“安那般那”等诸多法门,皆是以定静为起点。

而就历史政治哲学来讲,清静无为是圣人之治,纵观历史,但凡能够安宁民心,社会就必然回归稳定。

这是老子关于“道”性的一些阐述,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去理解“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