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锦程小学:静心教学 潜心科研

一年级组

(一)

潜心科研 无限成长

薛盈君

提到科研两个字,仿佛是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才应该做的事情。其实不然,作为一名一线老师,课堂上学生的“启而不发”很多时候都会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这便需要我们也来做“科研”。研究一个个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规律,探索课堂上无尽的乐趣等等,都需要我们俯下身来去认真研究。

所以,面对科研,作为一名教育者不应畏难,而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反思自己、潜心研究,一步一步在研究中得到无限的成长。

(二)

静心教学 潜心科研

路许荣

我们应怎样搞教育科研?

小学教师研究的选题应该直接来自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选择的研究问题切实来自一线教育教学情景,是必须解决的;题目的特点应该微小、具体,具有可行性,而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任何教育研究方法都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研究所用。但具体方法选择必须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者的能力来决定。考虑到教师研究的选题一般比较小而具体,所研究的问题一般是班级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或者几个班级场景中的,较为适用于大样本量的问卷、量表等则不大适合,而诸如观察、访谈、实验、测试、反思等方法则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的经验积累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变缄默知识为显性知识,总结实践性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作用非常明显。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培训,消除浮躁心情,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三)

研究 优化成长的过程

张 静

课题研究,难吗?一个字:难!课题研究累吗?一个字:累!课题研究有用吗:两个字:有用!

通过最近几次的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

曾经我认为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名教师,我的任务就是教好我的课,教育好我的学生,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自从参加了课题研究以后使我转变了看法,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照样可以写出研究性的东西。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事交流也许会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总之,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但这也是一个优化的成长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扎实工作,认真钻研,处处留心,课题研究一定会促进我们的成长。

(四)

科研需要时间

常听别人说:“微研究,搞微研究有啥难的,可好写了。”

可我怎么觉得那么难呢?教研室的老师给我们培训,培训过程讲得非常详细,哪个环节有什么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当时听了也觉得不是特别难,觉得自己也能写好,可一下笔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科研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我觉得我每天光备课,整理作业,批改作业就已经把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完了。从早上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到晚上批改完所有的作业,累得都啥也不想干了。

(五)

走心的研究

如果要做一个有价值、用心的研究,不管是微研究,还是立项,确实会花费很多时间。当然不花费时间的研究也能做出来,那肯定是不走心的。

以我为例子,当学校第一次下发通知要求45岁以下的老师都要上交一份微研究的时候,我当时最直接的感觉是: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做一份研究,还不如我坐下来与学习吃力的孩子一对一视频教学呢。于是我题目是胡乱想的,过程是纯粹码字数的。当时这个文字码完后,我都不好意思交,因为自己都觉得烂到底了。后来,学校给我们请了专家讲微研究的具体内容,从而我也明白了何为微研究。于是学校第二次让我们修改自己的微研究时,我很坚决地把自己之前很辛苦地互拼乱凑的两千字给删除了,我立足教学,重新敲定了微研究的主题,开始用心地写起了内容。那天我从六点多一直写到晚上十一点半,写了将近四千字。但是不够否认,贴近教学,立足通过研究教学问题而解决问题地研究确实能给自己的教学“拨开云雾见青天”。

总之一句话:走心的研究,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走心的研究会解开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六)

科研的困惑

搞科研真的好难,就题目来说就相对比较难。写得大了,成了假大空;写得小了,难以展开或者没意义。

内容上讲究一定的格式,研究很长时间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不符合要求。特别是查阅文献方面,由于平时读书太少而无从下手。

二年级组

(一)

做科研难吗?

卢晓琳

我给的答案,既难又不难。

“难”是难在课题的确定。因为我研究的是“小学语文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索”,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比其他具体的问题研究范围比较广,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的探讨,很容易写的空泛。而且提升学生的人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要从小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研究起来不是很容易,而我只是初步的探索,研究的相对浅显不够深入。

再者“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在这方面理论比较缺乏。虽然心里明白但是无法用语言表述,为此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参考了很多文献,才能用书面的语言简单的阐述“如何培养人文能力”。

“不难”是因为这些科研研究的问题都是从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发现、挖掘出来的问题,教师研究起来更加真实,更加有素材,更加有意义。

“累和辛苦”是必然的,做任何事想要取得好的结果都要“累”一些,辛苦一些。但是得到想要的结果的时候“累”就已经不算么了。

(二)

做科研难吗?

刘璐璐

我认为挺难的吧。

毕竟有些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研究什么,或者来说,到底什么该研究。有时候听人家说,我做了一个什么成果的时候,就觉得好牛啊。然后开始埋怨自己没有成果,但是真正让自己去做了,却不知道从何做起,该做些什么。

有人说,科研这个东西靠琢磨,但是有时候就觉得科研就想长大,所有人告诉我们长大就好啦,但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长大。我认为在科研的道路上还是需要人有进一步的引领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的明白自己的方向。

(三)

做科研难吗?

王增瑞

上学时语文学不好,最害怕写作文。想着毕业了,终于熬出头了!可谁承想上班了还要搞微研究,做课题?

我感觉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让我写东西这件事更难的事了,在键盘上每敲击一个字,都是绞尽脑汁,但硬着头皮,咦,到最后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写成啊!

哈哈,原来是“纸老虎”啊!

(四)

做科研难吗?

路易伟

现在回顾2016年和同事做课题的经过,感觉课题研究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只不过是没有动力或信念罢了。当初和同事们做课题只不过是冲着评职称拿个证件就这么简单才进行课题研究的。

其实,我们做课题研究必须找准课题的契入口。一般我们一线老师研究的课题要小,与我们日常教学工作有关的具有实用性。并且是别人没研究或很少进行过。然后参与课题的成员做好分工,就要根据事先设想的方案踏踏实实地去做,最后把你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总结一下,一个课题就算完成了。

实际上,我们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是最有说服力,因为可以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学习、思考,能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五)

做科研难吗?

朱青芳

其实搞科研吧,说难其实也不是特别难。如果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边教学边搞研究,专注于一项,也是能做出来一些东西的。

但是说不难吧,其实也很难,因为专注于其中的一项去搞研究,一定会和教学成绩起冲突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搞研究了,成绩一定会受影响的,所以想要研究和成绩一起抓,特别难。

三年级组

(一)

科研的想法

翟永琴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和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要有好的方法,能有助于学生成长,我心里是很愿意尝试的。

但平时教学任务抓得很紧,希望有专家指导怎么具体把教学与课题研究密切结合。

四年级组

(一)

科研 乐在其中

罗璐璐

我认为做科研确实累,但是这个累是乐在其中的那种。虽然只写过两次的微研究,跟真正的做科研还相差甚远,但这两次微研究的过程也是一种让人难忘的记忆。

从选题到查资料,最后还要修改,各种事宜简直就是大学写论文的再一次重复,甚至这个重复还不止一次。然而麻烦的过程带来的认识也有不一样,潜下心去研究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会发现里头存在很多的内容。教育说大很大,但是说小也很小。

我们只有从细节出发,最后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去考虑大局。而怎么从细节出发,科研就是一种方式,一种让我们静下心去考虑问题的方式。

(二)

科研 让教学得心应手

潘龙康

参加微课题研究,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虽然这个过程中会很累,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有许多的收获。

微研究的目的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基础,找到自己课堂中的堵点和痛点,以此来解决教学中的困境。做研究是较为痛苦,相当于是自己在和自己动手术,可想而知,过程肯定会很累、很痛苦。

但是研究过之后,在我们的教学中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增加自己教学的经验。微研究追求的就是实用价值,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三)

科研伴我成长

贾刘勇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但通过一年教科研的学习培训,有一些深刻感受。有原来的不愿学习到我必须学习。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科研的信息无处不在。存在于课堂、生活中……

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它。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科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其次教师要勤于动笔。有人说得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至少是一个蹩脚的作家。教师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认真写作文,写出好作文,然而教师都不以身作则,觉得写作困难,不带头写出优美的文字,那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

只有教师不断地反思,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才能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教学的发展。

五年级组

(一)

科研 成长的需要

樊新霞

看到老师的那段肺腑之言,实属感到她的不易,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周旋让她感到些许疲惫,但是我也看出了这位老师对家庭的负责,对课题立项的钻研,如若搪塞了事,也许并无这“比生孩子”还难的打趣,我应该学习她的钻研精神和认真态度。

作为新教师课题立项我也是第一次接触,不知道什么是立项,不知道选什么课题,不知道怎么引经据典,不知道怎么做好研究,不知道怎么书写……可以说在整个过程中我都是“杂乱无章”。但是作为新教师,不能退缩,这,是成长的需要。“万事都得有第一次”也许这就是我“初出茅庐”的课题立项信念。思索自己课堂中的问题,选择方向,请教周围同事,再到参与区里课题立项专家主任的培训,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经验与教训都是我以后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工作的宝贵财富。

我想,生活像一条路,必须乐此不疲的一直走下去,而成长更像是这沿途的风景,需要发现她们的态度。

六年级组

(一)

三次研究 不同感悟

李 喆

目前为止,我参与过两次微课题研究,一次市级课题的申报。但仔细想想,三次都是客观被选择,不是主观要去研究。

第一次写微研究,是学校直接通知,当时才工作第一年,一听“研究”二字,还要写论文,感觉既神圣又神秘,“我的天啊,微研究是啥?为啥我工作了还要写论文?”,当时微研究刚刚推进,大家都不太明白微研究怎么写,后来对面学校邀请常立钢老师进行微研究指导的讲座,我们去蹭着听了一场,才摸着点门道,然后又去公众号上看人家怎么写,摸索着写完了第一篇微研究的小论文。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就是完成了一项“任务”。

第二次写微研究,依然是学校直接通知,不过这次好点,一回生、二回熟,这次有经验了,写的速度也比较快。虽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不过还是没有课题研究的概念,更像是写了一篇“比较正式的教学随笔”。

第三次就是前不久的市级课题申报,当时通知发下来的时候,我还觉得这跟我没啥关系,毕竟是市级课题,连通知都没打开看。后来学校又发了通知,之前微研究获奖的可以直接进行市级课题申报,想着机会难得,就是开始准备申报。在写申报书的时候,区教科室组织了三次培训,每次都让我受益匪浅,怎么选择题目、怎么确定问题、微课题与市课题的区别是什么,教科室可以说是手把手在教我们。神奇的是,当我写完申报书,再去看我之前写的微研究,就发现了以前没看出来的问题:在微研究里,我的研究主题不明确,题目写的是高段学生,但是却一直在写老师的教学;问题、原因、现象三者混为一谈......这时,我才开始感觉到课题研究带来的成长,不仅仅是写论文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上,我感觉到我知道了怎么从日常的教学中剥丝抽茧,寻找问题;怎么从表象向下追寻,挖掘实质;发现问题后如何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不过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理论知识匮乏,换句话说,书读少了。几次培训,专家都提到了:多看书、多看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而我现在就是书看的太少,因此眼界也比较狭窄,总是把思想局限在我的那一间教室里,因此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三次研究,三次不同的感受,被动的成长永远比不上自我进步的要求。课题研究,不可否认是累的,因为要不停的思考、不停地查阅资料、不停地修改,但是每一次的课题研究都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也提醒着我不要闭门造车、坐井观天。下一次的课题研究,我一定会主动举手。

(二)

科研助我成长

搞课题是需要专心致志的,是累的,是让人焦虑的,也是让人逼着自己成长的。

研究课题之所以累,是因为如果课题主持人是一线语文老师,往往又是班主任,平时工作繁杂,很难静下心来安心研究课题。再加上自身学识有限,搞科研竟成了煎熬。

这次申请郑州市的课题,几乎是提前了十天通知的,但我仍然感觉时间捉襟见肘。班会、年级组里的事情我都请别的老师帮我先做着,但每天上午从起床到中午几乎是不得空的,催打卡,整理课件,布置作业,改作业,各种提醒。

只有趁下午整理科研。但连续三个下午我也理不出来思路,无奈认真反复看区里的培训,又找来手头上有的书看,终于有了头绪。交稿前一天下午,关掉了手机,彻底静下心来整立项。晚上一打开手机,已经错过了学校好几项活动。深深的感叹班主任搞科研真难啊!

立项本是针对平时教学中的问题深入研究,对提升教学水平大有裨益。工作、生活、科研三者绞在一起,就感觉要被压垮了。学习还是要看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

(三)

战胜惰性 完善自我

搞课题,初步进行时,由于一切都是陌生的,做起来确实很困难。但是,万事不都是开头难吗?说实在话,我们现在一线的教师做课题都是带有功利性的——晋级。如果不是晋级,多数教师都不会涉猎到做课题上。

我也不例外,前几年我就根据我在教学中的疑惑,去做过课题,我是扎扎实实的去做的,但是连第一轮筛选都没过,都没有立上课题。我有些消极,不再去做,有时候有疑惑,只是去想想如何找方法去解决,也去实践,但没有把这个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没记录的原因就是“惰”字当头,总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去搪塞。

直到去年,我晋级的条件万事俱备,只欠课题这个东风时,我才意识到做课题真的需要再行动起来了。于是我沉下心来,去研究别人的优秀成果,也去实实在在的搞自己的研究,在去年的八月份我的微研究获得了经开区二等奖,虽然只是二等奖,它却为我打开了走向研究课题的大门。

今后,我会坐下来专心的去做课题,不带功力,只是要解决我教学中的困惑,或探索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和体系,来完善我的教学。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的潜力,只要我们战胜自己的惰性,逼一逼自己,我们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出来,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会感叹:我怎么还能这么优秀。

(四)

静下心来搞科研

如果说自身的教学是不间断的实践,那么科研就是对每一次实践的归纳与总结。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循环往复,这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

然而,在做科研当中,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扰。记得自己在做课题结项时,那时白天操心着一班学生,繁忙中进行着日常教学工作。当一天所有的教学工作以及与班级管理有关的杂务处理完了,才能在晚上静心地坐在电脑前,整理与课题结项相关的东西。连着半个月,每天晚上十一点前没有休息过。结项内容改了一遍一遍又一遍,累是真的。之所以累,是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兼顾教学与课题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做科研,需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善于反思总结的心。没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没有发现积累的习惯,课题自是不会凭空而来。搞科研、做课题需要搞科研、做课题的人静下心来。心若沉不下来,稳不住,往往会是事倍功半。

(五)

科研路上 结伴同行

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实安静的做科研,细细的揣摩怎样做才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的更扎实,让我们的给孩子们学习起来更有效率,其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每天晚上安静的时候,和同事们一起聊天、探讨、钻研,虽然有时也会很累,不想动。但大家彼此鼓励,给予力量,不断前行。看着课题资料一点点汇集,思路越来越明晰,还是很开心的。科研路上,有一群互帮互助的伙伴一起前行,真好!

音乐组

(一)

科研 更好认识自己

王姝雅

在没有接触过教科研的时候,“教科研”三个字对我来说高不可攀,总觉得自己没有勇气,更没有能力去做课题研究。后来有幸接触到教科研,通过不断学习,渐渐对教科研有了深入的认识,也跨越了那道从前不敢逾越的线。

在我写第一篇微研究的时候,常常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由于教育理论知识的不足和教学经验的匮乏,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总结经验。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失败的困境,于是只能打起精神再总结、再实践……当实践成功,获得了宝贵经验,微研究成型时,喜悦溢自心底。

如果你是认真在做教科研,便会发现在工作中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也常常会搜索优秀文章,汲取经验用于自己的工作改进中去。这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成长。

当然,困难一定有,就如我现在正在做市级课题,在做课题的整个过程中,最操心、最劳神的当属主持人了。有时我也会被工作、生活的诸多琐事牵绊,因顾不得课题进度而抱怨过。但转念思考,在这个研究周期里,获益最多、成长最快的人是谁?答案毋庸置疑,是我。

正如区教科室《研究的基本品格》中的那句话:“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的认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并成为真正的更好的你。”

(二)

科研促我反思

贾梦迪

关于做科研累不累这个话题,我仔细想想,觉得肯定是累的。科研本身就是一项很严谨的一件事,必须认真对待并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加之每天学校里还有那么多工作需要完成,老师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搞科研有时候让老师们力不从心,不过真正融入其中以后也会觉得科研有利于教学的实践,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表达一个基本观点,即教师看待分析任何问题及现象时,不可“管中窥豹”、以偏概全、“以小  见大”,而应一分为二、看主流、抓主体、看实效!

课题研究可以丰富学校教学教研内容、夯实教研工作责任任务、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强化领导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训练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水平、培养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营造学校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我觉得如果我们认真在做教科研,便会发现在工作中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也经常搜索别人的优秀文章,汲取经验用于自己的工作改进中去。这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成长。

(三)

科研要立足实际

 

第一次搞课题研究,开始时觉得十分地困难,一时之间找不到头绪,但是度过了第一阶段就知道自己的研究是什么了,结合教学经历研究自己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当解决了一个问题时,内心会十分地喜悦,研究过程也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与方法,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除此之外,研究课题的态度需要十分的严谨与认真,对待知识与研究的态度要端正,要具有创新精神,虽然以往的研究者数不胜数,但自己一定要具有原创精神,从自身的问题出发,解决实际的问题,切不可假大空,因为教育科学研究遵循以实际出发的原则,就如区里培训课题申报这个教研活动,从前至后举行了四次会议,每一次会议都十分的严谨,告诉各位老师研究的点一定是要从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研究,所以,搞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严谨和实际。

(四)

消除浮躁 潜心研究

聂 丽

接触教科研之前,我觉得它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甚至遥不可及的,感觉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去完成它,不可能自己独立的去做课题研究,不久之前有幸接触到教科研,通过不断的磨练和学习,逐渐对教科研有了浅显的认识,打破了之前对于教科研的印象。

前两周在写停课不停学微研究的时候,真的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去看了很多微研究的案例,也只是大概明白了微研究是怎么一回事儿。所幸学校组织了一次微研究培训,主讲老师以鲜活的科研例子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校科研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

听完培训,心中顿时有了思路,结合疫情期间音乐组的教研任务和学生上课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顺利写出了我的第一篇微研究,又经过反复修改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通过这次教科研使我认识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培训,消除浮躁心情,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体育组

(一)

科研 一直在路上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看见做课题就头脑发懵,确实在很多时候都往后缩,因为写不出来!

虽然在课堂上在教学中会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需要去做研究,去解决问题。但是每次开始写的时候总觉得一两句我就写完了,所要表达的问题也简单明白、直截了当的说完了,接下来就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多时候都是在比葫芦画瓢,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自己就先比照着写,先多看看别人的,积累一下经验,然后再开始自己的课题。

写起来的时候,自己写的什么也不清楚,总觉得自己已经表达清楚了,但是别人看的时候总觉得不清楚我在写些什么,表达什么。所以我还需要继续做课题、多尝试,多做,为以后自己的课题研究打基础。

科研,一直在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