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科研 别样阅读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新书的阅读建议
01
近日,笔者第一本处女作《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带着墨香、携着期盼,终于像新生的婴儿一样“呱呱坠地”了。拿到新书的这个时刻,无疑是令人激动兴奋的,也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部分学校的教师拿到这本书,立刻把学校发书和读书的相关图片发给我看,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有的教师说:“昨天书一发下来,我就赶紧读了读,对照着您书里讲的(内容),把我们的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修改了修改。”有的教师说:“终于盼到了!”有的教师说:“XXX,得到您的书啦,太开心啦!”有的教师说:“可以拜读您的作品啦,开心开心啊!”有的教师说:“您给我签个名吧,我自己留着纪念!”有的教师说:“XXX,您下次给我签个名吧!‘赠:敏而好学的李敏同志!’”有的校长说:“书已经发到老师们手里了,一人一本,认真品读。”有的校长说:“我们拉开了学习的序幕”,并配一幅书籍摆在几十张桌子上的照片……
看到部分学校一线教师如此钟情于此书,看到此书对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够有所帮助,笔者也由衷地感到了一丝安慰和些许鼓励。当然,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希望《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能够助力一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能够以科研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02
一般而言,部分一线教师当刚刚拿到一本新书时,往往有一些新鲜感,急切地阅读几天。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推移,可能书籍也就随之而束之高阁了。这样的读书方式,事实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和效果。显然,这种现象对于部分一线教师而言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当然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更有一些是时代的“烙印”,我们在此就不再做具体分析了。
那么,我们不希望《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也像有些书籍一样的“待遇”——束之高阁、漠然置之,而是希望该书能成为学校一线教师的“枕边书”或者“案头书”。
我们希望的缘由在哪里呢?显然,这是由该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1.书中的文章,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与回应。以问题为导向,由问题引发老师们对科研的深度思考。2.书中的文章,大都结合着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有理有据,娓娓道来,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3.本书内容丰富,材料详实,案例精彩,观点明确,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4.本书的读者群,立足于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他们可以在书中部分文章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也就是说,《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的最突出特色就是立足于一线教师的真实和真正需要,能够从一线教师的科研需求进行该书内容的编撰和整理,基本上满足了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愿景。
03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经对一线教师这样谆谆教诲:“保持着研究的心态才能更快地成长,工作中总会遇到难题,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这就是成长。把教育当做一个课题的研究,一辈子的研究,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反思,而研究的课题是什么,是每天面对的难题,有那么多的难题等着我们去研究,沉醉其中哪还会有倦怠感?研究过程伴随着思考、阅读、写作,不断地出研究成果,就会很有成就感,被会被自己感动。”
就一项课题研究工作而言,是需要一个完整研究过程的,即选题阶段、研究阶段和结项阶段。也只有具有这样一个完整研究过程的课题,研究工作才能够真正的落地生根,才能够真正解决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才是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真正需要的课题研究工作。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合计分为六章,我们来看看每一章节的核心内容:第一章,从“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切入,回答了一线教师最迷茫、急需解决的科研困惑,帮助一线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让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第二章至第五章,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环节:选题阶段、研究阶段和结项阶段,即从课题的选题、开题、研究过程、结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了一线教师的部分课题案例和科研困惑,让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过程更加明晰、研究思路更加明确。第六章,从不同方面回答了基层学校科研管理中遇到的困惑,有助于学校科研管理者理清学校科研管理的方向与思路。
不言而喻,该书恰恰基本上满足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性需求,提出并回答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关心的问题和研究困惑。因此,无论从科研理念,还是科研过程以及科研管理,对一线教师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04
关于阅读,一线教师每个人可能都有着不同的阅读方式,因此我们不强求所有人都是一种整齐划一的阅读方式。那么,就本书而言,我们提出这样几点阅读建议仅供参考:
1.走出科研“误区”,更新科研观念。
科研达人李冲锋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科研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科研行为、科研成果……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对教学科研十分重要。”那么,本书第一章内容就首当其冲地提出并解答了一线教师的部分科研“误区”,即从“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切入,回答了一线教师最迷茫、急需解决的科研困惑,帮助一线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让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
因此,我们希望一线教师在阅读该书时,应主动接受该书中的一些科研观点,并且逐步转变以往的某些科研“误区”,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才能使得该书读得下去、读得进去,进而才能真正开展科研的实践性工作。
2.深入阅读,学以致用。
本书文章,没有讲述空洞的大道理,没有使用艰涩难懂的词汇,而且大都结合着一线教师的科研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因此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那么,一线教师可以在书中部分文章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显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我们希望一线教师阅读该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层面,而是在该书指导下进行科研的实践性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们一线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3.做真科研,助力专业成长。
我们不否认部分一线教师科研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需要——晋级晋职或者“虚荣心”,这也是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但我们认为,科研的本质是应该助力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本书就是立足于教师教学科研的真实问题而展开的,旨在帮助教师解决这些真实问题,顺利走好教学科研之路。正如李镇西所说:“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
因此,我们希望一线教师能够在本书的具体指导下,做一些真科研,解决一些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真问题,真正助力我们一线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结束语
李冲锋教授在本书《对话一线教师 助推教学科研》序言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这是一本在指导教师教学科研实践中跌打滚爬出来的书,是一本站在一线教师教学科研立场上书写的书,是一本对话一线教师助推教学科研的书,是一本既有实践智慧又有理论内涵的书,是一本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书,是一本实打实的教学科研指导书。相信,认真学习这本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中的诸多困惑与问题,助力教学科研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我而言,这段话既是肯定,也是鞭策。
当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段话也为一线教师对本书的阅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最后,我们还是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
“教师不深刻了解他所教的基础知识所属的那门科学,就谈不上教育素养。然而如何才能使每位教师不仅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了解本学科的渊源呢?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
科研为伴,且读、且行、且思。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END
主编|老胡科研工作室
编辑|陈晨
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