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想做的赛道有高手,三种策略教你脱颖而出

最近因为出了《个人品牌七堂课》这本书,收到很多朋友约付费咨询,我发现大家的问题中,有一个高频话题是:在选择赛道的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想做的赛道有强手怎么办呢?

很多朋友想打造个人品牌,却发现自己想做的方向已经有人做出了很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那自己还要不要做这个赛道?

关于选赛道,我要三个建议。

01
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多朋友觉得和强手在一个赛道竞争机会不大,想选一个“无人区”去开始自己的个人品牌建设,回避和强手的直接竞争。
这个想法其实是不对的。
一个赛道有强手就意味着有市场,而且这个强手越强越好。
如果这个赛道有人做了100亿,说明市场大,一定就有强手没有满足的细分市场,哪怕这个细分市场只有1000万,但对一个普通人也足够先好好努力几年。
就怕这个市场没厉害的人,结果你做来做去做不大,最后发现这个市场并不存在。
第一,没有人做的方向,往往不是没有人做,而是有人做过,发现没有回报无法生存下来,我们选择一个空白领域前,首先要问问自己:
为什么别人没有做这个市场?而不是我发现了一个新市场。
第二,越是有对标强手的赛道,越是有细分市场需要满足,而别人往往还没有精力和能力服务每一个细分市场,这正是你抓住细分市场快速生存下来,好滚动做大参与竞争的机会。
比如在PPT领域,2008年的时候做得最好的一波人都是论坛和博客上,我就选择去微博上打造自媒体,打开了一片新领域。
我成功后,有小伙伴选择做知乎平台,有小伙伴选择做PPT定制细分市场,有小伙伴选择做视频网课细分市场,都有人成功做出了自己的影响力。
之所以这个市场能容纳这么多人,首先是因为这个PPT市场还有一点规模,可以容纳几个小团队。
如果选择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领域去打造个人品牌,没有人和你抢,你很容易当第一,但也没有市场。
02

选择腰部市场切入

头部市场,因为规模大,用户多,收入也大,所以强手都会先切入头部市场竞争,普通人如果贸然进入头部市场去打造个人品牌,难度非常大。
比如英语赛道,一个素人英语老师,想在整个行业打造出自己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得到平台或者企业的全力扶持,想后来居上难度非常非常大。
还不如加入有影响力的企业,先想办法成为名企名师,积累够势能再出来做。
但如果选择先成为一个城市的优秀英语老师,这个难度就小多了,也是一个很好的腰部市场,足够一个素人老师起步了。
影响力都是慢慢积累的,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
03

耐心沉淀自己的铁粉
在积累期加速成长

很多人看着网上别人打造个人品牌的案例,仿佛别人是抓住机会一夜爆红,这个观察只看到有些人一下子红了,并没有看见为了能爆红这些人过去付出的努力和准备。
选择一个细分市场,耐心做出更好的内容和产品,通过服务留住铁粉,每天,每个月,每年都努力增加认同铁粉的数量,让他们加入你身边的群。
大家一起打气,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各种有趣的玩法,把自己个人品牌后面的群众基础打扎实,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一群铁粉推着你前进,其实你反而会加速成长,因为你要想办法给铁粉更好的服务和体验,让铁粉愿意支持你,成就你,这也需要你跑得更快,跑得更好。
一开始一个人,并不需要很高的收入,很大的流量,我们只需要把现有的流量转化好,把个性的服务跟体验做好,争取更合理的客单价就可以了。
不需要有那种流量焦虑,耐心沉淀真正认可你的人就好。
不二酱创始人小红红,做不二酱,她没有自媒体,做的也是一个竞争超级激烈的赛道,但她的策略就是慢慢发现真正喜欢不二酱口味的人,发展她们成为超级会员,定期团购。
慢慢把铁粉留住,一年做1000个超级会员,两年就是2000个超级会员,慢慢滚动下去,企业就可以做大赚钱,发展起来。
这个道理其实和做个人品牌的道理是一样的,先要有一个沉淀期,无非在沉淀积累时期,大家要加速成长,争取积累够势能跃迁。


写在最后:

很多人想打造个人品牌,是希望有了个人品牌后,赚钱轻松,可以过上自由职业者的生活。
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一旦决心打造个人品牌,就要做自己的CEO,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来经营,反而要更努力,更自律。
得到的罗振宇、吴晓波频道的吴晓波、樊登读书会的樊登、混沌大学的李善友、凯叔讲故事的王凯、这些先人一步的大咖牛人,第一时间捕捉到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个人品牌的机遇期,放大了个人能量,实现了闪闪发光的个体崛起。
他们的个人价值的确被放大,让事业达到很多人不可想象的规模,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过着轻松的生活,而是成为一个新赛道上的创始人。
像得到的罗振宇,每天雷打不动分享1分钟语音,已经坚持7年了,他还承诺跨年晚会要办20场,现在已经办了6年了,我们看到罗振宇个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个人背后的努力和自律程度,也是一般人完全不能比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