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人对金文入印的历史,结字用笔不成问题

金文入印的整个历史过程,和古人对金文的研究水平、文人篆刻发展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

北宋是金石学兴起的第一个辉煌时期,也是印学复兴的萌芽阶段。当时古文字资料大量出现和广泛传播,在文人中流行起用古文字入印的新风气。这时的印学家如米芾等人,也开始参与到印章创作中。

然而由于对古文字认识的不足,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真伪器物杂收,文字来源庞杂,传抄刻版过程中变形失真,考订释读错讹百出等。这些研究的不足也体现在印章中,在施之于印面后与后世公认的金文文字颇不相同。

明代中晚期,文彭等人开始将石质印材大量引入创作,印学逐渐兴盛,形成多个篆刻流派。尽管金文的研究水平衰落,但一些不甘平庸的印人仍然努力发掘和模仿它古奥奇诡的艺术审美价值。无锡博物馆藏明顾林墓出土的印章中有一方“尊生”。尊字的写法和生字笔画两端尖中间粗的处理方式,均符合金文的特征,应该是有意识地取法金文的结果。

当然,早期的这种探索常是不成熟的,文字使用上存在杂糅错讹的情况,甚至受到一些字书的影响而流于恶俗。

清代学者的金文考释水平远远超过宋代,开始注意字形结构的内部联系,分析偏旁和文字形体,探讨字形演变规律。晚清民国时期,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古文字的研究达到了高潮。到晚清黄牧甫,他直追先秦之上,致力于三代金文和古玺的研究,堪称金文入印的集大成者。

赵鹏

字翮庵

师从朱关田、方爱龙、鞠稚儒老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会员

  作品欣赏

一起学篆书

篆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