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炼丹(廿一)五代十国,皇宫中的怪女人,外丹通向内丹之路
在苟延残喘一百多年后,唐朝终于还是灭亡了。不是亡于黄巢起义军,而是亡于坐大的黄巢叛将,也是大唐的反臣朱温之手。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混乱的时代,即“五代十国”。所谓“五代”是指前后相继的五个占据中原的王朝:梁唐晋汉周。而“十国”却是虚数,是指十多个割据一方的小国。即: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南汉、南平、北汉等等,另外还包括几个没正式立国的国家。不过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不过七十来年。
五代十国形势图
这些国家其实都是唐朝中后期割据藩镇的延续。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个国家在乱世中立足的方略也有所不同。如位于中原的五个王朝,都想再次一统天下,重拾大唐的荣光。而偏居一隅的南唐、闽等王国却偏向于自保。但是因为唐朝的影响,大部份国家对道教都有突出的信仰。
世间万物都是有惯性的,虽然受到重创,外丹的研发活动依然在继续。在五代还是出现了孤独滔、袁晓等外丹家。而且即使在丹药的名声已经因皇帝死亡事件被败坏无遗的当下,依然有不少皇帝大臣继续在炼丹长生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上走得义无反顾。
比如说前蜀,蜀主王建就把著名道士杜光庭请入宫中,做太子老师,并从事各种道教活动,前蜀之主尊古仙人王子晋为王氏先祖。而取代前蜀的后蜀之主孟昶,很可能就懂丹道,还受了著名道士陈晓的金丹口诀。死后还被尊为“送子张仙”,位列神坛。
南吴国的开创者叫“杨行密”。他尊崇江南名道聂师道,为其修建宫殿,并向其咨询治国之道。
吴越是个内守的国家,开国之主钱缪是唐朝的“镇海节度使”,外号“海龙王”。其尊奉的是唐末名道闾丘方远,还有位东岳道士钱朗,因为会“补脑还元”,于是也被钱缪另眼相看。吴越后世的国主忠懿王也搜集了很多道经,藏在天台山桐柏观,为日后编辑道教百科大全:《道藏》打下了基础。
钱缪被视为钱姓人先祖
这几位是信道还得了好处的,但其他一些国家就不一定了。
闽国是福建观察使王审知建立的国家,它的建立对于我国东南地区的开发是件大事。闽王王延钧、王继鹏父子也都是道教的信徒。他们梦想炼出“大还丹”,尊奉道士陈守元、谭紫霄为师。大兴土木兴建宫观,结果闹得国内矛盾重重,王延钧先是被儿子王继鹏谋杀,王继鹏后来也激起了兵变,被亲叔叔王延羲杀死。
前面说的是南方的情况,现在说北方的。有一个半独立的,不入“十国”之流的小国,国号“赵”。一直依附于中原的大国生存。国主王镕更为迷恋道教,找到一个叫“王若讷”的道士,专注于炼制丹药,平日四处游玩,搞得民怨四起。终于酿成了兵变。王镕被杀。
还有个半独立的国家,以残暴闻名,后世称为“桀燕”,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就曾经与道士合炼丹药。后来又来了个叫“刘哲”的道士为刘守光讲述炼制丹药的方法。刘守光大喜,封刘哲为宰相。
中原地区也一样。后唐明宗李嗣源恢复了唐朝时的“玄元节”,以纪念太上老君。后唐庄宗多次为道士封官。后唐宰相豆卢革,就是个丹药的狂热粉丝。他对处理工作并不感兴趣,而是以修炼为正业。结果他吃下了丹砂,吐了几天的血,还好命大,最后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了。后晋高祖石敬唐也师事一名叫“张荐明”的道士。
“儿皇帝”石敬唐
由是可见,无论什么信仰,一旦走火入魔于已于人都决无好处。不过这些人都还不是被丹药害得最惨的。最倒霉的人其实是南唐君臣。
南唐,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中算一个不小的国家,国力甚至仅在中原王朝之下。它的创造人叫徐知诰,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屌丝逆袭史。
徐知诰本是战乱中的一个李姓孤儿。被杨行密和吴国大将徐温先后收为养子。后来通过自己出众的能力,得到了吴国众大臣的支持,顺利“代吴而立”,象曹丕篡汉一样以“齐”为号取代了吴国。嗣后他恢复了本姓“李”,为了证明自己是唐朝皇室的后人,于是改国号为唐,奉李渊、李世民为祖,他就是南唐烈祖李昪。
须知祖宗这名号不是乱认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当年萧衍宁肯改变国号也不想奉萧道成为祖,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李昪出身寒微,一般象这样成长起来的人心中都有大志向。改国名也更为明显是为了复兴唐朝。可能在他的血液中真有唐朝皇室的血统。因为他也是个道教的狂热分子。由于地域的原因,他尊奉的道士是茅山上清派第十九代掌门王栖霞。李昪多次向对方请教治国之道,但王栖霞却没有为他炼丹。
应该说,李昪这个皇帝做得是很不错的,在他的管理下,江南地区迅速地强大起来。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象他的列位祖先一样,李昪也迷上了丹药。
南唐烈祖
其实一切的开始似乎是偶然,有一天晚上,李昪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服下丹药,长生不老。而天明后正有一位叫“史守冲”的方士献上了丹方。李昪于是认为是神的指引,于是就吃了起来。有时还把丹药拿给亲近的大臣李建勋吃。李建勋就说:“我吃了几天,已经感觉到燥热,何况多吃?”其实这是在委婉地劝皇帝不要再吃了。而李昪却说:“我吃了很久了。”于是继续大吃特吃。他人也不敢多劝,因为这时皇帝的丹毒已经开始显现,处理事情变得急燥,动辄暴怒。但李昪却极力封锁消息,还象平常一样上朝理事,最后终于丹毒在背后生出了个疮,疮烂而死。
临死前,李昪终于清醒一点了,他对儿子说:“我吃金石药,本来是想长生延年,却伤害了我的身体,你最好以此为戒。”不过有其父必有其子,继位的南唐中主也是个道教的发烧友。他一度听了道士的话,相信父亲不是死掉,而是尸解成仙了,于是打开了李昪的墓室一看,尸体还是老样子。
虽然如此,中主还是对道教没啥恶感。其实这事也不能说他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因为他尊崇的是一位叫“耿先生”的坤道,也就是女道士。男人嘛,大家都懂。
耿先生本来是一个叫“耿谦”的下级军官的女儿,从小就很聪明,又爱看书,不知道怎么的就得道了。捉鬼降妖那是手到擒来。更主要的是,她会黄白之术。注意,不是炼丹术。有些学者还是搞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因此说中主不听父亲教诲,其实才没有呢。
所谓“鸟爪”应该是源自上古羽人传说
不过似乎也不能将中主对耿先生的感情理解为普通的男女之情。因为耿先生虽然有张漂亮的脸蛋,但双手却如同鸟爪,平常拿碗都困难,需要人喂。她也不喜欢在宫殿里走动,需要有人抱着走。也许你会说,这不是畸形吗?但古人却认为是“仙人之姿”。因为传说中的古仙人就是这样,例如女仙麻姑也是“手如鸟爪”。兴许还会很好看。
耿先生就居住在南唐宫中,时不时的显露道术。点石成金什么的。她又似乎很有诗人的激情,没事就在宫墙上写上两句,题名:“北大先生”。中主对她很是上心,时不时出点难题来考她。有一天两人坐在一起,中主问她:“你的法术都是用火才能完成,如果不用火,能吗?”耿先生说:“试一试,也许可以。”于是中主就用纸把水银包起来,裹了一层又一层,上面还打了封条。递给耿先生。耿先生拿起来就放在怀中。一会儿听到象是布帛断裂的声音。耿先生笑道:“陛下经常不相信我的法术,今天当面看看,还会不信吗?”说完把纸包递回给了中主。中主看那外面的封条还是和原来一样,但打开纸包,却发现里面的已经变成了银子。
传世名画《耿先生炼雪图》
还有一次,正是隆冬,中主与耿先生一起赏雪。中主看到厚厚的白雪,忽发奇想,问:“先生能用雪来变成银子吗?”耿先生说:“也可以,”于是就找了几块压实了的雪挖起来,削成银元宝形状。耿先生亲自把它丢到熊熊烧着的火炉中,立刻激起大把炭灰,再慢慢用炭在周边盖了一圈。过了一顿饭的功夫,耿先生说:“可以了。”就把那雪元宝夹出来,已经烧得通红,丢在地上,冷却了后果然是白花花的银元宝,可就连之前削雪的刀痕还留在上面,下面还有部份水滴状的银珠,明显是融解后的结果。
耿先生为中主做了很多的雪银,于是中主也拿它们来做了日常器物。这未必没有当年汉武帝的那种心思。纵观耿先生的所作所为,她可以说是一个手段高超的黄金术师,而不是炼丹师。于是也没有炼出丹药来给中主服下。
其实耿先生还有很多神迹,如“诞产神子”,“巧化龙脑”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不过做为一个女道士,她最后还是与桃色新闻联系在了一起。原来李昪死后,他的遗孀宋太后还住在宫中,一天却忽然失了踪。耿先生也消失了。中主心急如焚,南唐国内外乱成一团。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忽然来报告说在都城外三十里的方山宝华宫里见了太后踪影。中主马上派王爷去接迎。没想到看到太后与道士一起高兴地喝酒,连忙把太后“迎”回宫。道士都被诛杀。耿先生从此不再入宫,不过人们偶尔能在江淮一带看见她的身影。
麻姑图,一般没有画出鸟首的特征
这件事也是很神奇。毕竟一个大活人,又是太后,就这样出入宫闱,还是有些诡异。历史上宋太后死于南唐保大三年,也就是中宗继位的第三个年头,会不会是南唐君臣掩盖这起“丑闻”的借口?那可说不一定。可以确定的仅仅是耿先生在这里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事就现代人看来有几分浪漫的色彩,有人甚至说成耿先生帮助太后私奔,争取自由。但对于古人来说,肯定不会是好事,无论于家还是于国。对于道教的声望也有害无益。
应该说,虽然在五代十国时期,道教依然有很高的声望,但是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很多来自于对外丹术的否定,所以道士们也在调整。最后,当南唐大臣张义方因服食丹药而死后,道士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他们指出,纯粹烧炼外丹难以得道。要真正达到白日飞升的地步,必须内丹与外丹相结合才行。这样就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炼丹的道士都寿过百龄,而皇帝却轻易被毒死的难题。
说明内丹原理的《修具图》
而所谓“内丹”,其实早就在道教的修炼课程中开设了的。早在汉代的《老子中经》中就出现了温养体内的“真人子丹”的方法。而当以炼丹为特征的太清派出现后,上清派也推出了上清派的修炼方法,也就是内守之术,并认为其高于太清丹道的。因此还创出了高于“太清道德天尊”的“上清灵宝天尊”一路尊神。而现在,道士们只是把上清修法更进一步完善了。他们用外丹的语言解释内丹的原理。他们指出人体内就有个丹炉,人的精神气就可以在里面粹炼,模拟外丹的运作,而外丹却是模拟宇宙的运作。如此当然可以结成内丹,再与外丹结合,甚至不需要外丹,就能达到神的境地。
不过这一切的最后完善还要等到宋朝,虽然在五代之时已经现出端倪了。一些道士就用内丹学的观点解释《周易参同契》,在五代时以四川道士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代表。
很快时代前进到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周世宗柴荣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励精图治,短短几年就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小说《飞龙全传》其实把柴荣比附于三国第一仁君——刘备的转世。但柴荣也不是全无缺点的,至少在佛教看来。因为他也是个“灭佛”之人。柴荣就是“三武一宗”的最后的“一宗”。其实柴荣也只是限制佛教的发展。因为他敏锐地发现了佛教存在的消极因素,不愿意让它们过于发达。中国自宋以后,对外战略易攻为守,不能说与佛教毫无关系。
周世宗柴荣
相比之下,柴荣更喜欢道教,他礼敬华山道士,有名的“睡仙”陈抟,但后者并未为周世宗炼丹。
但也许冥冥之中,佛教已经在诸神中打点好了关系。于是终于得到了他们需要的结局。公元959年,为夺回落入北方契丹之手的极具战略地位的“燕云十六州”,柴荣御驾亲征,挥师北上,却不幸暴死军中。自此以后,再没有敢于与佛教做对的皇帝。柴荣死后,他的亲信大将,小说中与其结义的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新的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一个堪与唐朝媲美的新时代来临了。道教和丹术在这个时代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