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出土300多件明代梅瓶......
人人都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却少有人知:桂林是“天下一绝的梅瓶之乡”。
走进桂林博物馆,步入“靖江藩王遗粹”展厅,
满目都是精美绝伦的明代梅瓶。
这些梅瓶大多秀气端庄,与桂林这座山水古城的气质颇为相似。
馆内共藏有各类明代梅瓶300余件,其中60余件为陶梅瓶,250余件是以青花为主的瓷梅瓶。
据专家验证,这几百只梅瓶,基本都是当年景德镇出产的优质品种,烧制于明初、宣德、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等八个时代,可分为十一类器形,十一种釉色,三十一种纹样。
桂林明代梅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
那么,一个南方小城,为何会收藏有国内数量最多的明代梅瓶?
其中有哪些不为世人知晓的故事呢?
这事儿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盗墓活动开始说起。
欢迎关注公众号:《藏纳天下》 后面精彩继续
1982年3月的一天,桂林航天学校干事周贺祥骑车进市内办事,经过靖江王陵一处荒凉的墓园时,发现高高隆起的封土堆旁有个黑洞,洞旁还堆着新挖出来的泥土。
有人盗墓!
周贺祥小心翼翼上前查看,洞内无人,盗洞也还没有挖到墓室。
周贺祥猜测,盗墓贼很可能会在晚上前来继续挖!
于是,他急忙向桂林市文物工作队和公安局打电话报案。
接到电话后,文物工作队派了5名工作人员立即乘车赶往尧山。
抵达墓区时,天完全黑了下来。
前方泥路难行,5人跳下车,在杂草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走。
寒风中不时传来几声狗吠,漆黑的墓地显得更加阴森恐怖。
突然,前方闪过几束手电光,考古人员心里一紧,立即加快步伐。
很快,一个高高的封土堆出现在眼前。
5人分两路悄悄包抄过去,在盗洞口会合时,齐声朝洞内大吼。
洞内毫无反应,借着手电光观察,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几把羊镐、铁锹和撬棍横七竖八躺在地上。
考古人员进入盗洞,发现窃贼已经在砖块垒砌的墓壁上凿开一个黑幽幽的小洞,洞内喷发出一股股刺鼻的气味。
撬宽盗洞后,两位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借着手电光在棺床、头龛、腰龛间仔细搜寻。
尸骨早已腐朽,金银珠宝也杳无踪迹。
失望之际,突然,眼前闪起一片亮光。
定眼一看,两人几乎同时惊呼:“哇!梅瓶!”
他们眼前的这个梅瓶通高约60多厘米,瓶体蓝釉青翠明丽,瓶上图案多达8层,最富艺术美感的是腰部所绘的主题图案。
它就是为后人称之为“器形、色彩、绘画三绝”的“青花岁寒三友仙人图带盖大梅瓶”。
靖江王陵附近发现的梅瓶中,还没见过体型这么大、造型这么美的!
明嘉靖 青花双龙赶珠纹梅瓶
继续探查,最终确认墓主人为靖江第十一世宪定王朱任晟夫人莫妃,
葬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后来经过专家辨认:“这种梅瓶,我们只在英国的国家博物馆见过,价值10万英镑(当时物价)!”
【明崇祯】浅描青花双龙戏珠纹梅瓶
欢迎关注公众号:《五味收藏》 下面精彩继续
发现此梅瓶后不久,考古人员又接到消息,又有一位靖江王的墓被盗了!
这次被盗的,是第十二世温裕王朱履焘与石妃合葬墓。
清理现场时,温裕王地宫棺床头龛里,摆放着一对罕见的嘉靖年制“双龙戏珠高腰青花梅瓶”和一个万历年制“五爪双龙抢珠带盖梅瓶”。
妃宫头龛里那个“五爪双龙抢珠带盖梅瓶”最令考古人员关注——瓶盖封得严严实实,抱起来掂量掂量,相当沉重。
摇一摇,里面有液体回荡声!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剥掉瓶口拌有糯米浆的石灰封膏,揭开瓶盖,一股浓郁的醇香立即弥漫开来。
细看瓶中,天啊!!!
淡红色酒液里,浸泡着红枣、龙眼、荔枝,还有3只没长毛的小乳鼠!
明万历 青花双龙戏珠纹梅瓶
据记载,温裕王生前体弱多病,长期按桂林民间乳鼠酒药方泡酒进补。
去世后,在地宫里陪葬龙纹梅瓶乳鼠酒及药罐、药碗等,显然是期望在阴间继续进补。
其实,在这两次盗墓事件发生前后,考古人员都曾在靖江王陵墓地发现过大量的梅瓶,连一些将军墓、宗室人员墓中也能发现有梅瓶,可见王府上上下下都有这个随葬习俗。
那么,远离瓷都景德镇的桂林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梅瓶?
他们是如何运送到桂林的?
当年作何用途?
孔雀绿黑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据了解,除馆藏的这部分梅瓶外,尚有大量出自该墓区的梅瓶流散于国内民间甚至海外。
在一个明代藩王陵区出土如此多的梅瓶,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靖江王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首批分封的十个王国之一,也是唯一以侄孙辈受封的藩王。
从洪武三年册封,到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亡国,存世二百八十余年,传十一世孙,十四王。
靖江藩王在桂林城中建有规模宏伟的宫殿,从遗址的城堰及宫殿台基中,我们隐约可见当年靖江王府的威严豪华!
除靖江王及众妃嫔外,王室还有众多的官属宗亲,如各级将军、中尉等等,形成了以靖江王为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宗族支系。
靖江王及其嫔妃宗属,生前过着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死后仍希望在阴间享受荣华富贵。
在其大量随葬品中当然就有了许多珍贵生活用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梅瓶。
历年来,靖江王陵区墓葬时常被盗掘,墓中文物多有流散民间甚至海外。
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明代靖江藩王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靖江王陵区出土的三百余件各类梅瓶,其数量及品种之丰富令许多专家学者叹为观止。
桂林历史上没有烧造青花瓷器的瓷窑,这些瓷梅瓶从何处运来?
从其器形、釉色、纹饰等诸多方面看,这些瓷梅瓶来自瓷都江西景德镇。
靖江王府人口不断繁衍,对瓷器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大。
由于桂林不产青花瓷器,而权倾一方的靖江王府必然就近到江西景德镇采烧,以供王室及宗人之器用。
实际上,明代各地藩王都有在景德镇定烧瓷器的情况。
桂林博物馆馆藏梅瓶
桂林博物馆明代瓷梅瓶的烧造时代有明初、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等六个时期。
造型富于变化,大致可分为鸡腿形梅瓶、圆腹长颈梅瓶、钟形盖梅瓶等十三类器型。
其釉色绝大部分为青花,但也有白釉、哥釉、酱釉白花、珐花彩、孔雀绿釉、茶叶末釉等共十二种釉色。
其纹饰亦绚丽多样,可分为龙纹、凤纹、龙凤纹、花鸟鱼禽纹、人物纹等五大类二十八种纹样。
梅瓶之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器型多样,纹饰富于变化在国内均属罕见。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推崇备至,誉之为“国之瑰宝”,“集明代梅瓶之最”,“梅瓶之乡,桂林一绝”。
下面,我们继续来鉴赏这些出土的梅瓶:
明代嘉靖 哥釉青花赭彩堆粉梅竹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嘉靖 哥釉赭彩堆粉云鹤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嘉靖 哥釉青花折枝花蝶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初 素胎堆塑双龙抢珠纹带盖陶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 宣德青花携酒寻芳(携琴访友)图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请大家在鉴赏的时候注意一下,人物故事纹少见,器型方面:接胎痕相当明显,有呼之欲出的感觉;柳树纹、海水纹的画法和元代的已经有明显的区别。
明宣德 青花西溪问樵 (高士行旅图)图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宣德 青花“连年有余”鱼藻纹梅瓶 高29.5口径5.5底径10.5 腹围56.3厘米,1980年出自桂林市尧山明代靖江昭和王朱规裕墓,桂林博物馆藏
明嘉靖 珐华彩携琴访友图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 绿釉八方花鸟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弘治 青花携琴访友图圆台颈梅瓶,高27.7口径3 底径8.5 腹围45.5厘米,桂林博物馆藏
携琴访友图在明代大量出现在各种器皿,大家可以在平时鉴赏的时候留意一下。
明万历 哥釉五彩云龙纹梅瓶,高37.5 口径8 底径10.5 腹围54.5厘米,桂林博物馆藏
明万历 酱釉堆粉灵芝牡丹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万历 蓝釉堆粉荷鹤纹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明万历 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高40.5 口径6 底径12.8 腹围68.5厘米,桂林博物馆藏
明崇祯 青花双龙抢珠纹带盖梅瓶,高40.5 口径6 底径12.8 腹围68.5厘米,桂林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