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王蒙:金钱与名利都是粪土,但我不得不在粪土上生存
淡泊名与利,追求明月清风的自在生活是许多文人墨客一生的志向所在,可有一位大作家却不认为有名有利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甚至他常说:金钱与名利都是粪土,但我不得不在粪土上生存。
说出这话的是谁呢?他就是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当代大作家王蒙,那么,年少成名的他本不需要这些,为什么他还要执着于金钱与名利呢?
01 才气与名气并存
王蒙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当代很少有人能够撼动,论起他的作品来,有人曾将王蒙与鲁迅先生相比较。
在20世纪上半世纪,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坛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王蒙先生则是后半世纪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所涉猎的创作领域,包含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可以说是'全能写手'。
王蒙于十四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出版了有一百多部小说,他的名气与才气曾在一段时间里无人能及,可是,也正是因为王蒙的才气与名气出众,才让他在年纪轻轻之时,就踏入了仕途。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王蒙初出茅庐的阶段,他凭借着一本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一举成名。这本小说有多大的魅力呢?这本小说曾在亚洲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活动中,让年纪轻轻的王蒙一举入选。
此次事件后,人们对这部作品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这部作品中描述的一系列问题确实引人深思,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也表明了年轻气盛的王蒙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决心。后来,由于年代特殊,王蒙也因为这部成名作而暂时走上了生活的下坡路,来到了新疆。
王蒙本以为到新疆的这段时间不过是避避风头,只要过上个一年半载,他便能重新返回城中,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六年。这十六年过去,王蒙失去了青春、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好在,王蒙在新疆并没有放弃写作,并且创作连连,写下了数百篇名篇。
后来,王蒙回忆起新疆生活的时光。他认为,在新疆的日子是有些苦,但心里是甜的。因为新疆广袤的风景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他也很是喜欢新疆的风土人情,更是感激当地人对他的百般照顾,让他能够把写作这件事给继续坚持下去。
才气与名气并存的王蒙,在渡过新疆这段苦痛与快乐相伴而生的时光后,重新回到了城中。回到城中后,原来的工作岗位继续欢迎他的回归,而从那时起,王蒙的仕途之路变得越来越一帆风顺,名与利接踵而来,他却能在宦海浮沉,继续坚守写作初心。
02 不争不让,活得通透
上文提到,王蒙结束了十六年的新疆生活后,又重新踏上了他的仕途之路。兴许是因为在新疆历经了坎坷与艰难,在他后半生的官场生活中,变得异常顺利、精彩。在读者面前,他是一位有实力的作家;在单位里,他又是一位有能力的干部。
名利双收的王蒙,在近些年里还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并且获得了'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很多人对此就十分好奇,作家出身的王蒙究竟是如何处理官场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呢?后来,王蒙曾笑谈这一话题。他认为:生活里不端着,性格上不做作,便是这人生中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在政治与文学之间,王蒙总是能够把两者拎得清。他不用文人风骨对官场上的处世方法嗤之以鼻,他也不会把官场上的处世之道带进自己的文学生活中。大是大非面前,王蒙静待他人表态,才会跟着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这几点来看,王蒙的确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懂得避让。
此外,除了避让,他也学会了不争。说到这里,有人不禁发问,如果王蒙不去争,又怎么能一步一步地做到中国文化部部长的职位?答案是,王蒙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王蒙深谙传统文化其中的中庸之道,而这便是他往日里的为人处世的妙诀。在政治的'约束'和文学的无限性发散面前,他没有丝毫的怨气,反而将二者处理得刚刚好。
工作中,王蒙就是职位上的人物;文字里,王蒙就是另一种角色。这两个角色相辅相成,将王蒙的真实生活推向了顶峰。在名与利面前,王蒙坦言说道:'金钱与名利都是粪土,但我不得不在粪土上生存。'在更多人眼中,这是不矫揉做作的真实,这是敢于直面生活的洒脱。
王蒙认为,传承文化与坚持写作,都要以生活为基础。任何没有生活前提的计划,都是一场空想。试想如果连肚子都无法填饱,又如何去坚持写出好的作品呢?所以王蒙重视金钱与名利,也重视文化与写作。写作多年以来,王蒙的稿费一直十分丰厚,他也坚持提议调整刊物的稿费标准,为更多作家提供更厚重的回馈与收获。
据说在王蒙七十岁时,就能看中过一栋别墅,但是因为手上积蓄不足以购买,王蒙便将自己手中作品出版的版权转手给了出版社。出版社一解王蒙的燃眉之急,而王蒙也如愿以偿,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住处。后来,王蒙认为有些刊物的稿费标准过低,他力争调整,最后把一千字四十元的稿费,调整为一千字一百元的标准。
在生活中熟悉王蒙的人,都认为王蒙先生是一个活得十分通透的人。他既注重理想,又不放弃事实,最终在理想与现实两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如今,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王蒙,面对新时代里的新事物,依旧保持学习的劲头,用新的角度向年轻人传播文化。
03 '高龄少年'依旧信仰青春万岁
著名作家铁凝曾以'高龄少年'的称谓来评价王蒙先生的心态,意在说明王蒙先生人老心不老,不拒绝新鲜事物,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王蒙退休后,开始慢慢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之中,在与年轻人交流与接触时,他丝毫没有文化部长和大作家的架子,反而是保持一个谦虚学习的心态,向年轻人请教。
对于网络和一些智能化的设备,王蒙也从不服老,他在空闲的时候总会努力地学习,包括一些网络用语,他也了解了很多。在王蒙开设的一些国学讲堂上,王蒙也偶尔用网络用语和传统文化相比较,以此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