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猪肝吃法大赏
猪肝廉价,因此一向被歧视,各种猪杂之中,以它地位最低。在许多菜谱之中,从《随园食单》到上世纪70年代末出版的《中国菜谱》,猪腰、猪肚、猪肺、肥肠的做法应有尽有,唯独漏了猪肝。但猪肝并不落寞,江湖中常常可见它的身影,从南至北,凡是懂得欣赏美食的人,绝不会放弃猪肝,那是属于普罗大众的最质朴的美味。
炒肝
从清朝至今,历经几千年的春夏秋冬,炒肝可谓是京城老少爷们最长情的陪伴了,稳居京城早点榜榜首,至今无人超越。老北京有个歇后语“炒肝儿不勾芡——熬心熬肺”,这句话说明了炒肝的名不副实:它绝不是炒出来的,而是熬出来的,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
炒肝时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而成。一碗好的炒肝,主角是肥肠,肝尖是点缀,处理手法是见厨师功力的,而熬制则更为讲究,时间和火候必然要恰到好处,时间短嚼不烂,时间长则会失去猪肠筋斗的口感,还得保证猪肠的油性。
最后,还不可或缺一味配料——蒜,而蒜一定要细腻才地道,达到“吃蒜不见蒜”的最高境界。成品则要保证汤汁酱红油亮,猪肠肥滑软烂,肝嫩鲜香,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用传统的高桩蓝边小瓷碗盛出来,宛若宝盏含晶,稀稠适度、色泽光鲜、蒜香扑鼻,这才是小炒肝藏着深功力啊。
金银润
猪肝,广东称猪润。当地人认为“肝”的发音与“干”相同,不吉利;而干的相反是润,有生活滋润的意思,因此广东人将猪肝叫做“猪润”,也带点讨口彩的意思。广东有一种美食“金银润”,分“烧味”和“腊味”两种,很有特色。
“烧金银润”,是用一块猪润(猪肝)做成长型底、尖顶则为方型开口的“袋子”,袋子里面套入一块与那猪润袋子一样长的肥猪肉,再用明炉烧烤而成。烧好后,猪润套子颜色暗黑,与里面白色的肥肉反差强烈,而其中肥肉吃起来滑爽肥美却不觉油腻,猪润套则软滑有味,真是奇配。
“腊金银润”则是有如制腊肠般腊制成的金银润。一块腊猪肝,中间切道缝,夹进一片白色的肥腊肉、一片咸旦黄,蒸熟上桌。咸旦黄是“金”,白腊肉为“银”,广东称猪肝为“润”,故名金银润。
猪杂粥
看过《寻味顺德》的小伙伴,肯定不会忘了那一碗美味生鲜的猪杂粥!吃猪杂粥的最佳时间是子夜零时,此时各大食肆、大排档刚从屠场运回新鲜猪杂,到店里还冒着热气。清洗处理干净,生鲜滚热,鲜得人放不下碗。
新鲜猪杂不必腌制,更无须花巧,经几个回合切、片、洗,成了手把件般的工艺品。揭开锅盖,大锅里的白粥热气袭来,瞬间击倒迫不及待的饿猫。别着急,这工序才刚刚开始,白粥舀到小奶锅里烧足十分至滚沸,倒入猪杂,先放脑花、再放猪心、猪肚、猪腰各种猪杂,最后放猪肝,三分钟浮起,此时的猪肝最为鲜嫩多汁香脆爽口。
最后,葱姜以外各种调料下锅,菜做点缀,终于上桌,粥底的清甜正好衬托出猪杂的鲜味。猪心紧脆,猪腰脆弹,最棒的是猪肝,又脆又嫩又滑,细嚼竟有淡淡的甜味,在凌晨时刻,带着刚刚苏醒的新鲜胃口,吃上刚刚从活猪身上割下来的新鲜猪杂,那才叫人间美味,不枉食客半夜三更去品尝。
猪润烧卖
这是一种濒临消失的传统点心,只有在一些老式茶楼或许还可一觅其踪。选用猪肝中的蝴蝶肝(好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是猪肝口感最好的部分),用刀细细把猪肝里的筋挑掉,这样处理过的猪肝吃起来才会入口即化,没有粘连迟滞感。欢迎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请入群)。由于猪润烧卖对火候要求极高,只有客人下单后,才将新鲜猪润顺着纹理切成宽大略厚的一整片,上笼蒸熟。这样保证每一个猪润烧卖上桌时都是新鲜烫口的,猪肝大且厚,又粉又嫩,口感极佳。
竹荪肝膏汤
竹荪肝膏汤如今贵为川菜四大清汤之一,也是著名的“定桌子汤”。在许多老师傅眼里它可算是一道功夫菜:选用优质猪肝为原料(也可换为鸡肝、鸭肝),用小锤捣碎成泥,挑去肉筋,然后用稠布过滤,肝肉弃之,只留肝汁。接着往肝汁中加入姜、葱去腥,约5-10分钟后捞出。再加入鸡蛋清、盐、料酒、白胡椒搅拌均匀,然后上笼蒸制。这一步采用了“花色蒸”技法,利用中小火势和柔缓蒸气加热。在此过程中,需要多次调节火候,才能保证肝膏不走样,不变形,这也是蒸法中最精细的做法。
肝膏制作虽难,但最难的还是那碗清汤。用老母鸡、瘦猪肉、火腿、干贝、猪骨、鸡爪、生姜中火熬制6小时,再入冰糖、桂圆继续熬制2个小时,还要用去皮鸡脯肉和全瘦猪肉剁成茸扫汤过滤,经过几次之后,直至汤成淡茶色,再加入竹荪合烹,最后将肝膏倒扣入竹荪汤内即成。此菜清香脆嫩、汤鲜膏醇,一直以来都是川菜高级筵宴上的名贵汤类。这道菜在川菜大厨眼里是一道“瓷器活”,非常考验厨师功力,在普通餐厅极为少见,人们在提及川菜时也鲜少提到。
白油猪肝
这是一道四川名菜,选用细沙黄色猪肝,切成大张薄片,加木耳、泡红辣椒、姜、葱、蒜、菜心等用猪油在旺火上快炒而成(炒时,沿锅边放几滴白酒让其起白色烟雾)。吃时又嫩又烫又带脆,咸鲜味中有泡辣椒香,鲜美至极。待半斤白酒下肚,再用剩下的残渣剩汁拌大碗米饭入口,保管每个吃到它的人都满足无比。
肝腰合炒
川人还创新了一道用猪肝、猪腰一起旺火快炒的“肝腰合炒”。川菜中,肝腰合炒是个技术活,因为这道菜实在是需要急火旺灶,肝腰合炒是按秒数的,食材炒得稍微久一点,质地就会变老、变硬。所以,必须要用最大的火力短时间炒好,猪肝鲜嫩绵滑,猪腰弹脆爽口,入口鲜辣甘甜,配以红绿椒调色,让人垂涎欲滴。
锅灰炒猪肝
在湖南邵阳新宁县的农村,流传着一道农家菜-锅灰炒猪肝。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村民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体营养不良容易患上眼疾,家里就会炒这个菜吃。其实,锅灰学名“百草霜”,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缪希雍的《本草经疏》就有记载“百草霜乃烟气结成,其味辛,气温无毒。”所以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在宋代民间就曾使用百草霜治疗痢疾。别看这个猪肝看起来黑糊糊的,吃起来跟普通猪肝还真不一样,润滑鲜嫩,口感非常独特,别有一番滋味。
土匪猪肝
解放前,湘西丛林密布,山险水恶,是个土匪最猖獗的地方。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湘西曾一度出现了“土匪美食”文化,有土匪肉、土匪鸭等等,而“土匪猪肝”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大块大块的猪肝,配上本地的红辣椒、大蒜,入油锅于大火上爆炒几分钟即可。菜还没出锅,猪肝的香气就已经扑鼻而来,吃起来外焦内嫩、香辣霸气、口感鲜嫩、野性十足,过瘾无比。
吹肝
吹肝是云南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常采用的猪肝做法。据介绍,做“吹肝”要选择在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季节。用一副新鲜而又无破损的猪肝作主料,再用一节特制的空心竹管插入猪肝内。欢迎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请入群)。这时,用嘴吹气入猪肝,并用手轻拍猪肝、使猪肝涨大。适时将已配好的草果、花椒、茴香、辣椒、盐和酱油、生姜和蒜汁等佐料,一勺一勺地由管灌入猪肝中,然后拔出竹管,用麻线把猪肝(灌佐料处)扎紧,再将其挂在通风阴凉处,任其自然吹干,(约一个月时间)“吹肝”的初加工完成。
食用前,将其洗净,即可炖、可煮、可蒸,极为方便。食“吹肝”前,先将其切成片,然后拌上葱花、芜荽和杨梅等调料。食时,香酸四溢,味长独特,回味无穷。难怪,这佳肴成为当地白族有胞招待宾客的上品。
溧阳扎肝
在江苏溧阳,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蒸三样”:扎肝、肉圆和整子(剥壳鸡蛋)。肉圆和鸡蛋并无出奇之处,唯有这扎肝是溧阳地地道道独有的风味。它的原料是切成长条的油豆腐、肥肉、水发笋干以及猪肝,将这些用小肠在中间缠绕几圈扎紧,因此得名。扎肝荤素搭配,将不同性质的食材作物理捆绑,再经过卤或者蒸制,最终将猪肉之肥、水笋之爽、猪肝之香,小肠之韧充分叠加糅合,口感鲜香丰美,醇厚雄浑,乃下饭佐酒之佳肴。
南煎肝
南煎肝是很传统的福建料理,但是称之为南煎肝并不是因为福建在南方之故。南字在福州话是俩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道菜猪肝要经过了两次的煎炒才能完工,对于刀工和火候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也算是「难煎肝」。南煎肝好吃的诀窍,一是猪肝的鲜嫩口感;二是南煎肝的料汁,要浓郁香醇还带有福建菜特有的甜味。做得好的,猪肝会呈现出自然的酱红色,吃起来外润内嫩,鲜香浓郁。老福州地道火候的南煎肝,拥有嫩滑粉润的口感和酱汁鲜香浓郁的味觉冲击,在嘴里的感觉可想而知。
熘肝尖
东北人爱吃熘肝尖。传闻东北有“四绝菜”——熘肝尖、溜腰花、溜黄菜、煎丸子,而熘肝尖位居四绝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高。这道菜必须大火快炒,因为肝尖是非常鲜嫩的食物,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保证肝尖的嫩滑。做好了的熘肝尖,透着红白黑三色,肝尖油光鲜亮,香气扑鼻,咸鲜可口。
盐水猪肝
做法十分简单,但味道却相当不赖。新鲜的猪肝在冷水中浸泡洗净,加入足够量的水,生抽老抽完全省略,用天然又健康的红曲米上色,各色香料去腥提味,大火烧开8分钟搞定,口感细腻,风味绝佳。
台湾煎猪肝
台菜菜单中多数会有一道“煎猪肝”,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早年猪肝是被台湾人奉为补品的一种食物,与鸡佛(鸡睾丸)和鳖比起来,猪肝更为普遍。但好景不长,后来猪肝被认为积累了大量的毒素,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因此一下变得无人问津。直到某天有位厨师去买菜,肉摊老板顺手送了一副猪肝给他。为了不浪费食材,这位厨师选择以独特手法——“糖化”来处理猪肝,竟让猪肝自此起死回生。所谓“糖化”猪肝,就是以酱油和糖为基底的调味料在锅中收干时,快速翻锅,让酱汁完整包覆在猪肝表面,形成糖衣,吃的时候便能同时咀嚼到猪肝的苦甘味与酱料的甜,两者浑然天成绝妙口感。据说这道“煎猪肝”如今已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如今许多海产店、快炒店都吃得到,若没有煎猪肝,就被认为不算是道地的台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