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于笔尖下的文字(一)
流淌于笔尖下的文字(一)
——回顾我的写作体会
文/梓楹
告别去年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即将迎来新的韶华与新的曙光,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明天。
过去的一年,有太多的事情令人难以忘怀,有太多的回味令人感慨。快乐与忧伤,机遇与挑战,成功与失败,它们共同组成了去年的度记忆——
忘不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立世警语。一年来,一个人在崎岖的道路上不停地奔跑,要面对许多的事情。
去年,我从写《芦苇花开》文章开始,矢志不移,始终坚守心灵这方净土,苦苦耕耘,坚持写作。写了:《西山风景秀南天》等多篇文章。并在《金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春之歌》、《油纸伞飘散的记忆》、《更有浔城半边山》、《梧桐花开的季节》等一些文字。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一切都是那样的平淡无奇,年终盆点,写下去年写作中的点滴体会。
散文写作一贵在新:立意新,主题思想新,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新在有感而发;二是美:语言美,意境美,形像美;三是情,情浓情真,情是从灵魂深处流出的清泉,沁人心脾。
写作中,我一方面注意选材的审美特征,挖掘题材中的诗情画意,写出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还在于不放过景点的每一个细节的深入挖掘,化为生动优美的抒情文字。适而注入个人的情思和议论。
我写的抒情散文,多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又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或托物咏志,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我尝试用以下几种形式来练习写作。
1.参游式。参游式的写作模式为:参游起因→参游见闻。比如在写《我与西山有个约会》时,我以旅游者身份为文中的穿线人,把所见所闻由目击联想来描写“西山”景物、抒发感情。写作中,我注意众多的景物都以自己的行踪为线串联起来,从西山“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灵”五绝,进行介绍。文章中,一是注意移步换景,景不离步;二是注意每进一步,地点交代明确,描写中注意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是注意描写修辞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如《我与西山有个约会》中写“林秀”开篇:“我们顺着山门徒步登山,眼前,千树竞发,万木峥嵘,茂密的树木覆天盖地。踏进西山就像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整个西山浸润着层层叠叠的绿。嫩绿、翠绿、黛绿……一波又一波涌来。生命原色,尽染水墨山间。飞雾流云,绿韵漫卷。绿涛直涌心岸,让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
如以写“松树”为例,抓详处着力描写:“松树,可说是西山的“山树”。她与黄山、华山、泰山松不同,西山的松树长得挺拔粗壮高大,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松树就有好几百棵。听说西山有一种奇特的“龙鳞松”。我们在山上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在小径旁发现了。果然“虬枝盘旋,老皮翻叠,状如龙鳞”。抚摸一下“龙皮”,糙糙的感觉,却很真实,不知它历经了多少风霜的磨砺才有今日直入云宵的气势。”
写 “奇石”篇章,我运用略处简要概述的手法描写,这样会给人带来“奇石”琳琅满目的感觉,这比详写更显神奇。
如:“我们健步石径,顺着一条跌宕起伏的山路蜿蜒而上,仿佛走进了一座神秘的奇石王国。……
西山峰峦嵯峨,可说是险、奇、秀、绝奇峰怪石竞相崛起。花岗石,立于千仞绝壁;钟乳石,全凭万载滴凝;飞来石,大山平地拔起;棋盘石,神仙刻意布置;试剑石,叹为利剑倒插;八字石,惊若犀牛横卧;有三石相撑而成吏隐洞,有一石凹凸是为姚翁岩、观音岩,千奇百怪,别有洞天。”把“奇石”运用排比句式,如数家珍般介绍给观众,让人感觉西山的奇石是如此神奇。
2.静赏式。在写《梧桐花开的季节》时,我以另一种写作方法进行,着重抓住“梧桐花”的特点进行展开。
文章开篇:“又是一个梧桐花开的季节,浓郁的花香从远处飘散而来,一串音符飞向天空,一缕花香进入我的内心……”
写作中,一是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很自然,直奔“梧桐花开”这个主题上;“一串音符飞向天空”,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因为梧桐花很像一个个小铃铛。“一缕花香进入我的内心……”把浓郁的“花香”从远处飘散与有“声响”的花儿两个像征手法分别进行描写,谁想象这种梧桐花都会喜欢。
二是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如在深入描述梧桐花的文字:“那一树一树风铃一样美丽的梧桐花开了,我喜欢看阳光下那些花儿不断变化的颜色,一朵浅紫是淡淡的,一树浅紫就凝成若脂的水了,轻盈、优雅,又藏着一丝丝忧郁。那些小喇叭形状的花朵,宛如小精灵般乖巧地挂在树上。那一片紫萼,是悬挂的风铃,不去拨弄,仿佛也有纯净似水的声音,响在春天的深处。总有一种声音让人感动,也总有一些色彩无须渲染,成串的花,细长的蕊,就这样静默着,跳跃成孤独,影影绰绰、超然的姿态,这就是梧桐花。”
写花的声音;“一树一树风铃一样美丽”“那些小喇叭形状的花朵,宛如小精灵般乖巧地挂在树上。”“不去拨弄,仿佛也有纯净似水的声音,响在春天的深处。”
写花的颜色;“阳光下那些花儿不断变化的颜色,一朵浅紫是淡淡的,一树浅紫就凝成若脂的水了,”
写花的情绪和形态:“轻盈、优雅,又藏着一丝丝忧郁。那些小喇叭形状的花朵,宛如小精灵般乖巧地挂在树上。”
写花的凋谢:“几场春雨过后,……花儿散落成残败的音符,跳跃着片片伤楚的灵魂。”
我注意从几个角度去深入描写,阳光中的——梧桐花,风中的——梧桐花,雨中的——梧桐花,不同角度写作手法不一样。阳光中的梧桐花,着重写其色彩的变化;风中的梧桐花落笔于风吹时梧桐花有如发出风铃的声音;雨中的梧桐花,写其凄美凋零的感伤情怀;还注意适时穿运用似人的方法,使梧桐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3.象征式。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如《芦苇花开》:“这一片不朽的蒹葭啊,是因有芦花采采,憔悴了所谓伊人,飘扬的芦花在琴弦上舞蹈,天籁之音和着迷离的絮语与清风交谈;簇簇芦花如缕缕清风,似幽幽丝竹,聃婷在水的中央,宛若仙境…… ”
“芦花在飘荡,飘荡着一种解脱与释然,飘荡着冬日的婀娜与畅想。那畅叙风中的淡泊与宁静,犁起伊人的致远与眷恋。……而久违的芦花,在我脑海里不再模糊,她是圣洁白雪的仙子,有着婉约般灿烂的生命!”
如写芦苇花同一景物,观察时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时间上早、中、晚时间不同所观察景物也有变化,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我从不同角度描写芦苇花,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写朝霞中的芦苇花:“芦花开了,大河两岸汇成了绵延几十里银河,芦花灿然地飘荡,在朝霞的沐浴下夺目圣洁飘逸多姿!芦花生长在旷野和水湄之间,柔情似水,坚韧如竹。每一朵姿态都自在随意,它们交织成一层层、一团团,就像白云落在河滩上;把爱深深的的根植于湿地和旷野之中,齐刷刷地直指天空,像矛、像戟、像长长的琴弦,像集结在冬天发出的阵。风儿来了,芦花嫣然一笑,飞絮漫天!”
写夕阳下的芦花:“夕阳西下,西边的天空已是大片火焰的海洋,溶身于火焰海洋中的芦花早已披霞盛彩,远远看去芦花更有一种火烧云的感觉;轻启羞羞答答,柔柔曼曼的绯色,霞裳色彩斑斓;缕缕芦花仿佛高高撑起的熊熊圣火,雄浑壮观犹如英雄凯旋的列阵;惊艳夕阳映照下的芦花之美,原有夏花之艳丽,秋花之绚灿,使我对芦花有了更新的认识。”
写月夜下的芦花:“夕阳下鸟儿孤单的舞姿,成为天空最后的一个贵族,然后,又悄然无声地飞入到芦苇丛去。芦苇花开了,暗香盈盈。一根根芦花伴随月影在晚风中轻轻飘荡,伊人凄凄,如诗如画……”
以上是我写文章中的只言片语的体会。在这个信息多元共生的时代,彰显散文的特色,散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维度,情感话语和精神证词,大大拓宽了散文写作的艺术界面和审美视野。强调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即由欲望、情感层面向哲学层面的挺进,追求的是精神的终极关怀和人性的深层认识。
无论是天人合一的渗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去写作。流淌于笔尖下的文字涓涓而来。站在2012年最后一天,在这个斑驳陆离的城市生活里,所发生的事,或许一瞬,或许一世,铭刻在心里。就让我们用笔尖记录那些美好的事物和想象吧,让它们永远成为我们生命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