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朝迁民的原因和历史记载

2009-12-10 10:27:47  来源:纵横山西    
        洪武朝的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又发生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等地的荒凉局面,破坏了洪武迁民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正如河北、山东等地大量的家谱,碑文以及众多的来信所说,燕王扫碑是造成永乐时迁民高潮的又一直接原因。 
 
  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诸王子到各大重要城镇。免有留京夺嫡的祸害。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分封北京是为燕王。诸王中大多只是少数护卫兵力,而燕王多次受命巡边,英勇善战为此握有重兵。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病死,九月立太子嫡子朱允败为皇太孙。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章病死,传位于16岁的允煅为帝,次年改为建文元年。朱允败即位后以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为宠臣主持国事。当朝第一件大事就是对长他一辈的诸王势力极不放心,首先不准诸王参与朱元璋葬礼。这已引起诸王的耽心和不快。随后齐黄密商“削藩之策”,朱元璋死才一个月,先逮扑周王棉废为庶人,建文元年四月又以伪造钞币和擅自杀人的罪名欲逮扑湘王柏,湘王自焚而死。接着把齐王也废为庶人,软禁于京师,最后把代王废为庶人软禁于大同,齐黄经过一番策划准备削夺握有重兵的朱棣,并派张呙和谢贵等官驻北平洞察燕王。然而朱棣早有准备,一场皇家叔侄之间的内战就开始了。

  朱棣在北京看到这种形势,伪装重病,装疯弄傻,暗中却加紧练兵,建文元年六月下诏书严斥燕王造反。七月朱棣杀了北平左布政使张呙邾都指挥使谢贵等人,以“清君侧”的名义随即发兵率军南下,号称靖难之师,朱棣集山西、河北、山东30万兵力沿至南京一线展开激烈的战斗。燕王率兵从北京进取南京,所过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与政府军反复拉锯作战。

  根据《明史》记载,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如“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在真定“斩首三万级”,自沟河一仗,燕王“乘风纵火,斩首数万,死者十余万人”。中原地区的一些老百姓由于正统的观念认为燕王是谋反,为此便帮助政府军自动抗击燕军,朱棣胜利,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百姓杀无遗类,河北、山东等一些族谱中记载:燕兵所至村城成墟,当燕王打到冀豫交界处时,遭到地方武装“十八村联庄会”的抵抗,燕王无奈转路攻取南京。后燕王把这一带人杀的只留狐、刘两家。山东临清县肖寨村光绪二十年定写的《李氏族谱》记载:“盖燕王请难兵起,在建文时南北构兵、南兵大军追袭,则南兵自南而北,北兵胜大军犯阙则自北而南,想尔时或杀、或刮、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焉。”建文四年六月燕军人南京,朱允般自焚也有说外逃。第二年1403年朱棣即皇帝位,改元永乐,永乐十九年又迁都北京。

  因此,“靖难之役”再次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这也是永乐移民的又一原因。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乐时迁民有下列7条:

  (1)永乐一年八月,徙苏州等十府,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

  (2)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一万户实北京”。

  (3)永乐三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一万户实北京”。

  (4)永乐四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县吏李懋等二百四十人,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迁之”。

  (5)永乐五年五月,“命户部徙山西之平阳、泽、潞、山东之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裁种,户给路费一百锭,口粮五斗”。

  (6)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徙山西、山东、湖广流民二千三百余户于保安州,免赋役三年”。

  (7)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府、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诣阙上言:“本处地饶且窄,岁屡不登,衣食不给,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真定、冀州、南宫等县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从之。仍免田租一年”。

  明朝建立后,仍沿袭元代“里社制”,在移民垦荒的国策下,实行军屯、民屯、商屯的移民垦荒制度。古大槐树处所迁之民,以及流民、贫民、罪囚建立民屯,均由各布政司编里发迁,或有的送户部编里发迁,所迁之民由后军都督押解送交迁往各地方州县辖治。被迁之民迁到各地后以屯田之区域分里甲,与土著有以社分里甲之别。也有迁民入社为籍的记载。河南省汲县明代迁民碑记载了迁民里长郭全之名为屯名。土著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社民先占田亩广,屯民新占亩狭,故屯地谓之小亩,社地为之广亩。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至今仍有不少村庄以姓和名命名的。如河南林县有崔家屯、刘家屯、和尚屯。辉县有赵宁屯、马正屯。河北省有的县村叫上耕,以迁民人姓氏为名,如卫上耕、赵上耕。民间流传“六个上耕六个庄,都是来自古槐旁”。也有一部分村名以迁民者的原籍命名的,如北京市郊区的长子营、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等,表明这些村庄的居民当年从赵城、洪洞迁去的。并以此分里甲。

  从“正史”资料来看,虽然并未明确提及在洪洞大槐树下集中迁民(这当然盼望能从未整理的明代档案中发现),但是正史记载迁山西平阳之民却有数处,洪洞是平阳府人口最多的县,洪洞是迁民重点毫无疑问的。更重要的是千百万被迁之民记载了自己背井离乡的沉痛历史。五百年来,他们祖辈相传,均言祖籍洪洞,从大槐树下迁来,且有碑文、族谱记载。因此,明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应得到它应有的历史地位。

(0)

相关推荐

  •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个姓氏?

    其实,从"大槐树"外迁移民到底多少姓氏,史料根本查不到,据说有882个,也有889个之说. '大槐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明代山西最大的"移民处".很多 ...

  • 文史浅解||明朝移民简况

    元末明初黄河泛滥,战乱不断,特别是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中原一带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但世间凉热难相同,而此时的晋南一带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四周群山峻岭的环抱,易守难攻,且受地理环境因素,这里风调雨顺 ...

  • 山西大槐树人口迁徙之谜,800多姓氏被迁走,看看有你家吗?

    山西大槐树人口迁徙之谜,800多姓氏被迁走,看看有你家吗?

  • 关于“洪洞大槐树”

    明朝初年山西移民史研究的困难,并不在于尽可能地依据可靠的历史文献复原当时人口迁移的真实状况,而在于解决官方文献与民间传闻之间关于迁民史实的巨大反差.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笔者的分析.归纳,毋庸置疑,山西是 ...

  • 明初河北移民

    河北素有发达的文化.农业和手工业,也是人口密集地区.但在明朝初期,河北却成了今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河南.陕西以及内蒙等省份移民的入籍之地.这一历史现象,是 ...

  • 谈古论今话山西2021-7 寻根问祖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洪武3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涉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

  • 明朝迁民历史真相

    本人查阅了一些家谱发现,有的家族,在续修家谱时出现杜撰的现象,有的叙述明朝洪武二年由平阳府山西洪洞县迁出:有的叙述明朝永乐年间由太原府洪洞县迁出:有的叙述由山西喜鹊窝迁出:还发现兄弟几人各自续修家谱, ...

  • 明代黎人“叛乱”原因的历史考察

    [摘要]明代琼州府官员的所作所为是引发黎人"叛乱"的重要原因.据文献记载,黎人"叛乱"主要是由于官员剥削黎人.官员加征赋役.抚黎流官谋分府权以及官员抚黎策略不当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下)

    迁民合作社(下) 文图/陈志民 "鸡蛋换盐两不找钱",说的就是发生在合作社里的一个交易过程,那时家家户户都没几个钱,家里养几只鸡,下了蛋不舍得吃,拿到合作社去换成需要的商品,如:盐 ...

  • 浙大西迁遵义 炮火中的历史记忆

    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教授杨坤站在一幅幅老照片前,深有感触:"看到浙大老一辈教育家在艰苦条件下获得的卓越成就,我对'求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上)

    迁民合作社(上) 文图/陈志民 母亲吩咐道,去,去合作社(供销社)打点儿酱油.这是难忘的儿时记忆. 母亲提到的合作社就是迁民合作社.那时的合作社就像是现在的超市,过去说的农村商店.过去的商店不像是现在 ...

  • 汉唐吊打异族,其他朝代怎么不行?背后的原因,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中国历史悠久,留下名姓的王朝不下60个,但我们最为熟悉的不过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八个.我们为何喜欢汉唐,因为他们可以吊打周边异族,是我们心中的强国. 也许不少人心中有个疑问:为何汉.唐能吊打异族,其他 ...

  • 纣王为何被泼几千年脏水?原因颠覆历史,甲骨文的出土揭开了谜团

    看过<封神榜>的网友们都知道,纣王是一个超级残酷无比的暴君,因为宠幸妖女妲己,纣王变成了一个残暴无比的帝王,为此后人们对纣王的评价自然都是残暴,荒淫.而历史上真正的纣王是这样的人吗?或许纣 ...

  • 天价珐琅彩的背后原因,历史成交20TOP

    #珐琅彩# 景德镇素有"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十件斗彩不如一件珐琅彩"之说,从这个说法来看,足见珐琅彩之珍贵与特殊.珐琅彩有多特殊呢?从它的烧制地点就可知一二,清朝在景德镇设立御窑 ...

  • 明初山东临沭地方迁民史

    临沭县现辖537个村庄,其中明代立村的324个,清代建村的118个(1) .明初立村的达60%以上.在地名普查工作中经查阅史料,寻访故地,终于弄清了临沭一带立村较晚的来龙去脉. 临沭一带属龙山文化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