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照片看开封龙亭的百年变迁,日本鬼子竟拆了孙中山像
龙亭是古都开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最初本是一座亭子,内部供奉着皇帝万岁牌位。其后,它又屡有变动,先后经历了万寿宫,万寿观两个时期。
现今的龙亭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为面阔九间,歇山重檐建筑。在近代的影像史上,这座龙亭透过它的旧照,向我们默默陈述了中国的百年变迁。
清末,龙亭已经相当残败,大殿台阶、殿顶无不杂草丛生,殿旁栏杆也损毁严重,不知从何时起,大殿的东侧长出了一棵小树,陪伴着孤独的大殿,一起守候着即将开始的风云变化。
相比其它建筑,龙亭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特别突出的时代标记。中华民国建立后,龙亭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起,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龙亭东西台阶的建设,彻底改变了在此之前龙亭大殿两侧的蛮荒状态,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龙亭改称中山公园,龙亭大殿改作中山俱乐部。最后,又新建了中西合璧的中山公园牌坊,西式的中山公园大门,辛亥革命纪念塔,孙中山先生铜像等。
另外,在老照片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龙亭内外的标语,其中龙亭台基上巨大的“中山公园”四字,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好景不长,1938年,开封沦入日寇之手,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伪政府对龙亭进行了属于他们的改造。中山公园改作新民公园,内设新民教育馆,孙中山先生像惨遭拆除,移入博物馆,雕像基座上改建一座反动的纪念塔。龙亭,这座饱经风霜的建筑,就这样见证了一次赤裸裸、血淋淋地文化侵略。值得强调的是,相比物质性的损害、破坏,我们对于类似日本改造龙亭这样的文化侵略,相当忽视,而事实上,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改造的影响或许是更具深远破坏性的。
抗战胜利后,龙亭虽然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成为河南忠烈祠,但在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中,它又怎能岿然不动?1948年,因为解放战争中的第一次开封战役,龙亭迎来了它最严重的破坏,位于龙亭大殿前,第一层台基上的真武殿,便是自那时起,彻底消失的。
龙亭 西德尼·甘博拍摄 民国
龙亭 佛利尔拍摄 晚清
龙亭杂草丛生 佛利尔拍摄 晚清
龙亭破败的栏杆 佛利尔拍摄 晚清
修筑两侧台基前的龙亭 西德尼·甘博拍摄 民国
修筑两侧台基后的龙亭 喜龙仁拍摄 民国
挂有中山俱乐部的龙亭大殿 喜龙仁拍摄 民国
龙亭中山公园牌坊 民国期刊
龙亭大门 民国期刊
孙中山像 哈里森.福尔曼拍摄 民国
龙亭鸟瞰 哈里森.福尔曼收藏 民国
刷有标语的龙亭 中国营造学社拍摄 民国
刷有标语的龙亭 喜龙仁拍摄 民国
刷有标语的龙亭 民国期刊
新民公园牌坊 佚名拍摄 民国
博物馆中孙中山像 华北交通拍摄 民国
日本树立的反动纪念塔 华北交通拍摄 民国
真武殿及龙亭大殿 喜龙仁拍摄 民国
本文作者:史影shiying
编辑:开封胡同串子
( 冇任啥了)